1985年,原绵阳行署分裂为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和德阳市四市.射洪县与蓬溪县,遂宁县组建成为地级遂宁市,射洪开始成为遂宁治下的一县,由于经济,历史,政治,文化众多原因,射洪从未彻底融入遂宁,为今后20年来的双方不合埋下伏笔.
1.1997年下半年,国家民政部冻结"县改市"审批,射洪由此失去了成为"县级市"的机遇,为以后的招商引资带来了较多不便,也给80年代末期起因沱牌曲酒蓬勃发展而引致的射洪"独立"思潮当头棒喝,至今依然成为射洪人的隐痛.
2.1997年11月达成(达州至成都)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川中和川东北无铁路历史.遂宁凭借其政治地位优势,改变了原本经过射洪柳树的铁路走向,从此,射洪再也无法修建东西走向铁路,遂宁在射洪普通民众中认同感进一步降低.该铁路的建成,也使射洪因毗邻铁路而东出四川更为便捷.
3.2001年,射洪倾全县之力,建成了全省第一条以县为主体修建的一级公路绵渝路射洪段,连接了北起金华,中经县城,南至柳树的射洪核心经济带,进一步密切了全县各乡镇的经济联系,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射洪交通落后的状态,催生了该交通走廊经济带的形成.
4.2001年,国家根据当时酒厂众多,良莠不齐的状况,出台了在原有税收基础上每斤白酒0.5元从量征收消费税,这一政策使得原来以中低端酒为主要产品的沱牌公司陷入了困境.与2001年之前相比,沱牌集团2002年利润下降了90%,开始步入历史最低谷,而射洪县财政收入百分之五十来自沱牌,对当年及以后射洪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5.2002年12月23日,成南高速(成都至南充)建成通车,但该高速在遂宁影响下,再次改道.从此,射洪再也无法修建东西走向高速.但由于毗邻高速,射洪到省会成都不再经金华绕道绵阳,而直接取道柳树南下高速,大大地缩短了于成都的行车时间与距离,极大地促进了射洪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必须南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射洪与遂宁的联系.
6.2003年10月,射洪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丘区经济发展示范县,省上及市上因此加大了对射洪的支持力度,射洪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走出了90年代后期以来的徘徊与低迷底谷.
7.2003年底,县委书记何大海和博士后县长谢代银总结射洪多年来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到射洪的优势与希望均在工业,审时度势地提出"三大工业城"建设思路,即沱牌工业城、美丰工业城和银华工业城,较早地(全省迟至2006年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开始了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为今后较长时期的射洪发展确定了走向与思路,及时遏制了"射洪悲观论"的蔓延.
8.2006年4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遂渝铁路正式运营,由于该铁路较之老成渝线,成都到重庆全程运行时间由11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乃至08年底的2个小时,遂宁开始取代内江近50年来的川内第2大并且唯一的交通枢纽地位.假道遂宁,射洪出川南下重庆,广州的时间大大缩短,射洪和遂宁的经济联系开始密切,大大便利了两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提高了遂宁的知名度,也让多年来,遂宁苦心追求的铁路枢纽梦想成为现实.
9.2007年7月13日,射洪成为四川27个扩权强县试点之一,射洪财政在名义上不再上缴遂宁市,获得了更大的社会经济管理自治权,为将来成为"省管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射洪的发展前景进一步看好,但也大大地加强了射洪的独立意识,对2003年以来因蓬勃发展的城市建设而萌发的"射洪优越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射洪因此进一步被遂宁边缘化的担忧.
10.2007年10月,遂渝高速路在施工3年后建成通车,该路的建成,彻底奠定了遂宁作为成渝经济圈中心交通枢纽的地位,遂宁到重庆的车程由4个半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射洪借道遂宁,南下重庆,也由5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两座城市均同时成功融入成渝2小时交通圈,双方合作双赢的局面正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