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394|回复: 10

[遂宁杂谈] 遂宁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将军——刘长秀,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6 01: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中国女将军34人完全手册


  自1955年中国实行军衔制(1965年废除)到1988年又恢复并实施新军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共涌现出34名女将军。

  一 中国第一女将军(少将)

  李 贞,湖南浏阳人,1908年2月生,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八路军120师直属政治处主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她是我军第一位女将军。1990年3月逝世。

  二 中国第一女中将(世界第一女中将)

  聂 力,四川江津人,1930年9月生,1960年参军,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技术员、国防科委科技部海军局副局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她是我军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女中将。

  三 中国第一女武警将军(少将)

  杨俊生,福建长汀人,1943年12月生,1961年参军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二炮部队,1983年调入武警部队,曾任武警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警务装备处副处长、技术装备处处长、科技开发部主任等职。1996年7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

  四 中国海军女将军(少将)

  徐莉莉,山东济南人,1952年4月生,1964年参军,曾任海军政治学院政治处副主任、政工教研室主任、院长,海军后勤部副政委、政委等职。1998年晋升海军少将。

  霍 玲,山西忻县人,1947年3月生,曾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兵器部部长,现任海军葫芦岛基地副司令员、总工程师。2002年晋升少将。

  五 中国空军女将军(少将)

  刘弥群,原籍四川开县人,1946年出生,随父刘伯承元帅到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5年3月参军,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2001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

  岳喜翠,山东淄博人,1948年12月生,1965年参军进入航校学习,毕业后翱翔蓝天36年,成为空军功勋飞行员,曾任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副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副参谋长等职。2003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

  刘晓莲,河北蠡县人,1949年生,现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2004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

  六 中国女专业技术将军(少将)

  钟玉征,广东顺德人,1930年生,1950年参军后成为我军第一代女防化兵,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助教、某国际实验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等职。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姜天宝 沈阳军区政治部八一体工大队女子篮球队主教练 1994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邱爱慈,浙江绍兴人,1941年11月生,现任总装备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朱凤蓉 1942年出生,解放军核试验基地工程师 1997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贾丹兵,河北深县人,1955年10月生,现任沈阳军区65165部队副部队长兼211医院院长。2002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刘长秀,四川遂宁人,1943年1月生,现任总装备部89952部队研究员。著名空气动力专家。2002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韩雅玲,辽宁沈阳人,1953年6月生,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2003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七 中国陆军女将军(少将)

  廖文海,上海市人,1934年5月生,1950年12月参军,曾任第七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军医,解放军总医院主治军医、科室副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斐佩,1930年生于美国,1934年随父母回国,1950年从复旦大学参军,曾任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干事、助教,解放军技术工程学校系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洛阳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晓恒,湖北红安人,1932年生,1950年参军,曾任东北军区第11军医学校附属医院军医,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主治军医、内科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希楷,江西南昌人,1932年4月生,1950年参军,曾任第六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军医、主治军医,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科室主任、院长、政委,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赵织雯,上海市人,1935年生,1951年参军,曾任军委外语学校教员,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教研室副主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副主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等职。1988年12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7月晋升少将。

  乔佩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32年生,1947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工作,1954年参军进入总政歌舞团,担任过总政歌舞团副政委、政委,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政委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1年晋升少将。

  彭 钢,湖南湘潭人,1938年生,1959年参军,曾任总后勤部指挥管理自动化研究室主任,总后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总政纪检部副部长、部长,中纪委常委,军委纪委副书记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1年6月晋升少将。

  邓先群,四川广安人,1935年生,1959年参军,曾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二炮兵、解放军军事法院等单位工作,后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晋升少将。

  贺捷生,湖南桑植人,1935年11月生,1950年参军进入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1955年离开部队。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任青海民族学院教师,解放军《工程兵报》记者、编辑,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编研室主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92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晓棠,河南开封人,1934年生,1952年参军,先后在总政京剧团、总政话剧团、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曾任八一厂副厂长、厂长。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晁福寰,天津市人,1942年生,1965年大学毕业后参军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军队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94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邵 华,湖南常德人,1938年10月生,曾任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61)

  王淑兰,山东肥城人,1942年生,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部长。1996年7月授予少将军衔。

  王晓钟 陕西西安人,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 1997年晋升少将。

  谢 彬,江西兴国人,1943年生,现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98年晋升少将。

  杨华荣,福建长汀人,1951年生,现任总参谋部管理局副局长。2001年晋升少将。

  曾海生,1947年7月出生,江西吉安人,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副主任 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政委 2001年晋升少将军衔。

  江 洪,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2001年晋升少将军衔。

  曾小东,湖南资兴人 曾希圣之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联络部。2001年晋升少将军衔。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长秀,四川遂宁人,1943年1月生,现任总装备部89952部队研究员。著名空气动力专家。2002年7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长秀少将 - 简介:
刘长秀少将刘长秀,女,1943年1月生,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196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空气动力学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总装备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是我国唯一的女喷流专家,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


刘长秀少将 - 主要业绩:

 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风洞喷流试验研究,先后参加风洞试验近3000次,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神舟”飞船和14种重大武器型号研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战机研制中,首次建成并使用了高压气源及自动控制喷流调节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横向试验技术问题;在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研制中,攻克 “支撑及其干扰”这个重大课题。参加过“歼七”、“歼八”、“飞豹”等新型歼击机和神舟号宇宙飞船等一系列重大国防科研相关的工作。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1: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军报》2005年1月26日文章 她是总政治部推荐的“全国十大女杰”候选人;她还是我国空气动力界惟一的女喷流专家。她在“神舟”号飞船和14种重大武器型号研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曾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她就是1966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现任总装备部某基地少将研究员的刘长秀。
1
刘长秀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  喷流试验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如果做不了喷流试验,就无法准确模拟飞行器的真实飞行,就极有可能出现飞机撕裂立尾、火箭因喷流不均倾斜等重大险情,甚至机毁箭亡。而这项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的我国却是一片盲区。刘长秀的“拓荒”之行就是在这一片空白上起步的。这位出生在四川涪江江畔一个穷苦搬运工家庭、第一个从小镇上走出的女大学生,天生就有一颗倔强的心。
  1972年,基地组织了一个为期2个月的英语培训班。已怀孕8个月的刘长秀为了抓住这一学英语的难得机会,每天坚持听课,直到同事们把她送进产房。每逢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基地指导工作或讲学授课,她都虚心向他们请教和探讨技术问题。1992年8月,中外合作的两项试验在基地进行,为期仅5天,作为其中一项课题的负责人,她一方面要与外方合作做试验,另一方面还要加班加点编制第二天的试验方案。虽然已是超负荷运转,但只要有外方专家晚上搞讲座,她都是场场不落。
  求学有艰辛,试验更危险。从喷管里喷出的发动机气流压力高达20个大气压,噪音高达130分贝(超过135分贝人耳就会被震聋),用棉花和耳塞塞住耳朵都不顶用。为了准确获取数据,刘长秀经常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十天半个月地调试。有一次,高压铜管被气流胀破,断裂的管片在厂房里飞旋,尘埃四起,窗户的玻璃被打碎,幸好刘长秀站在模型后面,才躲过一劫。
  七载寒暑,刘长秀在高速风洞里建起了喷流试验基础系统,并完成了《翼尖支撑后体测量喷流实验技术》课题。得益于她的研究成果,如今科研人员再不用受高噪声之苦。更重要的是,以往试验调一个速度阶梯需耗时20秒,如今只需2秒;喷流的气压由20个大气压提高到了220个大气压,可进行火箭发动机甚至更高速度的飞行器喷流实验。科研成功了,刘长秀却为此落下了耳鸣的毛病。
2
  2003年10月16日凌晨,花甲之年的刘长秀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电视机。6时许,当荧屏上出现“神舟”五号飞船拖着降落伞平稳降落的画面时,她含着眼泪激动地连声高喊:“回来了!回来了!……”睡意正浓的小外孙一下子被吓哭了。至此,这位中国惟一的女喷流专家、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惟一女将军,紧绷着的神经才松了下来。她由衷地高兴,自己参与研究的逃逸救生系统总算没有被用上。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刘长秀担负的是逃逸火箭喷流试验技术研究。一旦飞船发射发生意外,为保证航天员安全逃生,就必须使用她参与研究的逃逸救生系统。从内心里,刘长秀决不希望逃逸救生系统被用上,不用,说明没有意外,是成功的标志。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又必须配备此系统。刘长秀深知责任重大。为了攻克逃逸火箭喷流试验技术,她和课题组的同志们苦苦奋战了6年多时间。
  逃逸火箭喷流试验技术研究被列为载人航天工程必须解决的10大关键技术之一。当时,逃逸飞行器头部多喷管高压喷流试验技术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刘长秀以中国妇女特有的韧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披挂上阵。她带领课题组的同志辗转10几个城市调研、购置和加工相关设备,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高压喷流试验设备,摸清了气流的喷流规律,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风洞试验数据,使逃逸火箭多喷管高压喷流试验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被认为达到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能使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战机早日鹰击长空,刘长秀目标直指世界前沿课题,开始了翼尖支撑后体测量喷流试验技术的研究工作。
  当时条件非常有限,总体方案论证、实施方案设计、喷流设备建设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刘长秀作为课题组长,在近10年的时间里,经常通宵达旦,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一项项重大突破,成功地掌握了翼尖支撑后体测量喷流试验技术,达到了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性地解决了横向试验技术难题,获得了无干扰的满意结果。同时,还首次建成了计算机自动控制喷流调节系统,结束了多年来靠人工手动调控喷流的历史。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2: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长秀:情倾飞天梦的女将军




01300000017541124727815571204[1].jpg


刘长秀主要从事各类飞行器喷流特性试验技术研究。通俗地说,就是研究飞机、火箭、飞船等各类飞行器发动机排出的气流与空气流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这是一项基础研究,是发展各类飞行器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课题。

女性做“喷流”研究,世界少有  那么,刘长秀是如何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的呢?
  为了尽快建好风洞,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导弹、火箭、飞船,我准备把一生都扔在大山沟里1966年,刘长秀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随后她走进了川西北大山深处的空气动力研究基地。
  当时,大山沟里生活十分困难,但最要命的是没有设备,规划中的一座座风洞,有的只有图纸,有的连图纸都没有。这一时期,我国的歼击机、导弹、火箭等一大批武器型号相继上马,任务书像雪花一样飞来,等待试验的“型号”排起了长队。
  搞飞机的人来了,对刘长秀等科研人员说:“你们知道我们的试飞员是怎么试飞的吗?飞人家的飞机,人家只给一个大概的数据,关键数据还保密。飞机的性能,比如能飞多高、安全边界等只能靠我们的试飞员冒生命危险去摸索。”
  搞导弹的同志一到基地就给科研人员讲:“因为没有风洞做不成试验,导弹的环境试验只好到最热的西双版纳和最冷的长白山去做。一位女工程师在唐古拉山口为追一张数据卡片,追着追着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讲的人流泪,听的人心里流血。
  刘长秀介绍说,本应该在风洞里做试验搞研究的人,只好自己动手建风洞。那时,没有人觉得委屈,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不论男女,一起拦河、架桥、筑坝、开山。没有住房,就在老百姓低矮潮湿的茅草屋里安家;没有办公桌,绘图板就支在饭桌上、水缸上。“为了尽快建好风洞,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导弹、火箭,我准备把一生都扔在大山沟里。”刘长秀抱定了这样的信念。

我要在世界前沿技术领域写下中国人的名字  1971年,基地建成了第一座高速风洞。刘长秀作为首批科技人员,投入某飞机的喷流特性研究。喷流试验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如果做不了喷流试验,就无法准确模拟飞行器的真实飞行,就极有可能出现飞机撕裂立尾、火箭因喷流不均倾斜等重大险情,甚至机毁箭亡。这项技术,当时只有美国等少数航天大国掌握。在我国,无论是试验技术还是基础设备,都是一片空白。
  万事开头难。在没有老师、没有借鉴、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刘长秀和另外7名同事,仅凭着一本使用说明书上简单的曲线和数据,开始了艰难的摸索。这一摸索就整整12年。
  在长达12年的攻关中,课题组最早的8个人,先后有6人离开了基地,最后只剩下刘长秀和另一名同事。12年里,刘长秀困难不断,丈夫被送到军垦农场劳动,她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遭遇了母亲病故和父亲卧病在床的境遇。工作中,所有的模型、装置都必须由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安装、自己调试,一次试验中,一根高压管路突然爆裂,碎片在厂房内乱飞,窗户玻璃被打得粉碎。当时,她站在模型后面,才侥幸躲过一劫。“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使我离开这个课题组,但支撑我一次次咬紧牙关挺过来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刘长秀说,“既然搞科研,就必须把它研究透,就必须立志当专家。”
  某型飞机喷流特性研究课题获得圆满成功,基地的试验能力得到空前增强,为我国喷流试验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项课题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
  随后,为了能让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战机早日鹰击长空,刘长秀把目光紧紧盯在了“翼尖支撑后体测量喷流试验技术研究”上,这是一项世界气动专家公认的难度非常大的前沿课题,其总体方案论证、实施方案设计、喷流设备建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作为课题组长,刘长秀既要亲自干,又要进行指导,经常通宵达旦。喷流试验噪音高达130分贝,若达到135分贝,就能把耳朵震聋。为了准确记录试验数据,刘长秀总是站在喷管前近距离观察。长期下来,她的耳膜受到了不可恢复的损伤,留下了耳鸣的毛病。经过不懈努力,基地实现了翼尖支撑后体测量技术的工程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应用于某型战机喷流特性试验研究,为型号单位提供了全套气动数据,使我国高速喷流试验研究迈上了新台阶。
  推力矢量技术,是发展新一代战机的核心关键技术,刘长秀报请基地批准,着手从国外引进该项技术。几经周折,终于与外方草签了合同,正当她高兴得想欢呼时,外方突然撕毁合同。这件事刺痛了刘长秀,她清醒地认识到,国防尖端技术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她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攻克推力矢量技术这道难关,在这一前沿技术领域写下中国人的名字!
  此后,她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开始了艰苦的自主研究。波纹管空气桥,是该试验技术中的关键部件。刘长秀从近500个成品件中挑选出8对符合要求的部件用于试验,从总体方案到模型设计,从地面调试到试验应用,刘长秀带着课题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目前,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型号。

花高价到国外去做试验就太对不起国家如果有基地用不上却花高价到国外去做试验,我们就太对不起国家了
  1992年1月,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逃逸飞行器是“神舟”飞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生意外,逃逸救生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刘长秀担负了逃逸火箭喷流试验研究工作。
  当时,逃逸飞行器头部多喷管高压喷流试验技术只有少数航天大国科学家懂得。在我国,从试验方法到试验设备都是空白,逃逸火箭喷流试验技术被列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解决的10大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初的试验大纲中,逃逸飞行器的吹风试验,被安排在国外进行。但刘长秀觉得,若让国家有基地用不上却花高价到国外去做试验,就太对不起祖国了。
  在连飞船图纸都没有见过的情况下,刘长秀带着课题组开始收集、积累资料,并设计、改造设备,多次辗转上海、西安、合肥等10多个城市,对传感器、阀门等设备进行广泛调研。为了研制符合指标要求的测量系统,刘长秀经过多次调研、分析,最终确定在合肥电子科学研究院购置高压传感器。可该院以现有产品精度不够,重新研制耗时长、费用高为由婉拒。
  刘长秀就从普通工人到工段长,从技术主管到总工程师,直至院领导,反复“公关”。她的执著终于感动了对方,该院破例为他们单独赶制传感器。历尽艰辛,刘长秀带领课题组圆满完成了设备订购和加工,经过安装调试,终于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压喷流试验设备。
  1992年4月,“921”工程专家组到基地讨论有关飞船气动特性试验大纲问题时,刘长秀第一次见到了飞船和逃逸塔外形图。经过多次争取,刘长秀终于拿到了这项任务。之后,她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对逃逸火箭不同姿态、不同速度、不同高度的300多种状态,进行了上千次地面模拟试验,获得了上万个试验数据,准确地掌握了逃逸火箭喷流影响的基本规律,攻克了道道难关,为逃逸系统的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至此,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承担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压喷流试验了。”2003年10月16日凌晨,当荧屏出现“神舟”五号飞船拖着降落伞平稳降落的画面时,她含着热泪高喊:“回来了!回来了!……”把睡得正香的小外孙都吓哭了。她由衷高兴,自己参与研究的逃逸救生系统果真没有被用上。

在事业和家庭上  我认为只要不懒惰、有爱心,二者就可完全兼得
  刘长秀跟丈夫董臻东是大学同学。2000年、2002年,夫妇二人相继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成了我国少有的“将军夫妻”。
  刘长秀刚做母亲的第5天,丈夫就到军垦农场去了。当他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1岁多了,不认识爸爸。“这期间,母亲怕我吃不消,非要从射洪老家过来帮我照看孩子,可她老人家身体不好,刚过来1个多月就病了,这下我既要上班又要照看孩子,还要为母亲看病,忙得晕头转向,身心疲惫。即便这样,我也从来不叫苦,我总认为:天无绝人之路,有困难就有解决的办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的父亲突患脑血栓。当时,刘长秀正承担着一个上百万元的科研项目,两个孩子分别面临着考大学、考高中。那段时间,刘长秀每天早晨总是5点多就起床,先安顿好父亲,再为全家人准备好早餐,然后再上班。就这样,她超负荷地运转,一直坚持到2002年父亲去世。“虽然我苦点累点,但我对父亲、丈夫和孩子尽心了。”刘长秀对自己的要求是,对老人要有孝心,对丈夫要关心,对孩子要有爱心,对家庭要有责任心。现在,刘长秀有一个强烈而迫切的愿望,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教训都传给学生们。为此刘长秀把多年的科研实践总结为《高速喷流试验技术》和《喷流影响与修正》两份教材,把长期积累下来的30多万字的技术手稿都贡献了出来,她教导学生少说多做,告诉年轻人怎样做合格的“气动人”和坚强的国防科技战士。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遂宁的自豪,射洪的自豪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8: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8: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上的好老哟。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8: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饱了没事干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7 23: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遂宁也有女将军了,好事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