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37|回复: 4

[遂宁杂谈] 新加坡“免费千人宴” 有了中国版——四川遂宁“素食爱心食堂” 已免费16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8 1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遂宁活跃着这么一群退休老人,16年来,他们自备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酱、醋、菜,到郊区风景点煮饭、做菜。凡是耍饿了的素食游客,均可前往他们创办的“爱心食堂”免费就餐。

16年过去了,煮饭的老人中已先后有10人去世,但“爱心食堂”一直在延续。

6位老人创办“爱心食堂”

1994年7月,遂宁陈女士等6个老人到广德风景区游览。中午12点过,一行人饥肠辘辘,准备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

陈女士等人都是退休职工,多年来养成了吃素食的习惯。但在当时的景区周围,很难找到一家素食餐馆。他们只好忍着饥饿,回到家里吃饭。
后来,了解到周边喜欢吃素食的居民较多,陈女士提议:“我们干脆就在景区附近找一间房子,给喜欢素食的游客煮饭。”

“好,我们都有退休工资,自备家伙给游客煮中午饭。”一拍即合,6位老人决定创办“爱心食堂”,为素食游客免费服务。随后,老人们自备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菜,办起了“爱心食堂”。

陈女士等人发现,在农历2月、6月、9月,遂宁各景点素食游客较多,于是,他们决定在每年的这3个月里,每月开放“爱心食堂”19天,素食游客可以前往免费吃午餐。

汶川大厨 主动前来加盟

“爱心食堂”开放后,名气逐渐增大,食客也一天天增多。单靠陈女士等人的退休工资,显然难以为继。

这时,一些好心人就向“爱心食堂”捐助一些米、菜、煤、植物油等。“爱心食堂”就这样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1997年,一位叫杨绪尧的汶川大厨加盟“爱心食堂”。他是某单位的厨师,退休后回到老家遂宁。

“煮了几十年饭,退休后突然停下来,有点不适应11997年,杨绪尧获悉“爱心食堂”的事情后,便拿着汤勺、菜刀前来加盟。

杨绪尧红案、白案不在话下,热菜、凉菜信手拈来。

在大家的努力下,“爱心食堂”的烹饪技艺越来越高。

加盟“爱心食堂”的人多了,来就餐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中午,摆了30桌,把我们忙惨了。”杨绪尧说。


“爱心食堂”后继有人

“儿女们都很支持我们的做法,他们说我们在做好事。”杨绪尧说。

“爱心食堂”今年就满16岁了。

16年中,“爱心食堂”搬了好几个地方(现在搬到了西山社区居委会楼上),但免费为素食游客服务的宗旨从来没有改变。

一次,射洪几十名素食老人包车到广德景区旅游,然后到“爱心食堂”就餐。他们临走时一定要留下饭钱,但“爱心食堂”的老人们坚决不收,为此双方僵持了很久,最后“爱心食堂”的老人还是把钱塞进了射洪游客的车里。

“16年来,在‘爱心食堂’煮饭的老人中,已有10人先后去世,最初的6名创办者,现在只有3人健在,都已是七八十岁高龄了。”

“爱心食堂”的创办者之一陈女士说,他们不担心后继无人,因为不断有老人加入煮饭的行列,现在还有一个51岁的“年轻人”加盟,“煮饭的队伍已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10多人了,我们肯定会把‘爱心食堂’一直办下去。”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每天设千人免费宴

天下奇观:每天设千人免费宴

到新加坡旅游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当地很少乞丐,起初大家会认为新加坡社会经济发达,但当地人解释,在新加坡没钱吃饭,你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新加坡有个大食堂叫居士林,一年365天都为大众提供免费素食,七十年来每天风雨不改。


正象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一句话:"different but better",就是"不一样但更好"。新加坡的道德文化是比西方好,新加坡人的道德素质比西方高,难怪有每天设千人免费宴的好事了。

这是真的吗?经济学有个定律叫“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哦。


记得几年前香港某电讯公司曾在中环闹市派送免费盒饭,引来写字楼的先生小姐都来排队,很多西服笔挺的先生和平日斯文的小姐,领到盒饭不吃,马上交给同伴看管后又去排队领盒饭,如此一来免费成了比贪,一时间秩序大乱,免费派午餐只搞得一天便草草收场,其实这都是电讯公司策划的促销活动一部分,搞一两天可以,要想天天都开免费宴。哪个公司也不会干,也没人会相信有这等好事。

其实,新加坡人也都是从“吃”开始认识居士林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居士林有免费餐,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每天都有千人到居士林吃饭,周末的食客更多达5000人。

正象门口的对联:空门不必关,净地何须扫。

新加坡居士林根本没有门,任你自由进入。有佛友笑称这里好比是Seven-Eleven便利店,二十四小时开放任你吃喝,也不劝你捐香油钱。每天供应三正餐十多道菜,两餐甜汤点心,还备有大量面包和咖啡,三更半夜也可以自己动手,普同供养,普遍结缘。

居士林林长李木源爽快地说:“为什么要关门呢?你要吃多少就多少,真的半夜来偷食物也就算了,特别设一道铁门,搞不好还使他翻爬受伤。我们这里来者不拒,来的不一定是佛友,中国及印尼学生因经济问题跑来这里用餐,的士司机晚上来装一瓶咖啡拿几粒水果都无所谓,试问在西方极乐世界吃饭要不要钱?

李木源也证实,现在每天大约有近千人到居士林进食。一到周末,厨房更忙得不可开交,早午晚,总计有5000至6000人前来吃饭。


他说:“我们每天都准备了早餐、午餐、午茶和晚餐,为民众提供免费素食。不管是特地来拜佛,还是路经此地,想吃点东西,喝杯茶水,我们都非常欢迎。近年因为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失业,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到我们这里吃饭。另外,一些劳工和环境不佳的人,也来这里解决三餐。我们相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协助防范罪案的发生。”

“我们这里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宗教种族,一律招待。有些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因为想吃素,就到这里吃一餐;有的的士司机,开车累了,便到我们这里休息,喝喝糖水,我们一概欢迎。”

李木源说,不少人就因为一餐素食而能更深切地体悟佛法的包容性、慈悲心和平等心呢!

每天吃掉200公斤米 一天四餐,民众究竟会吃掉居士林多少白米和蔬菜?

李木源透露,“千人宴”每天平均要吃掉200公斤的米粮,200至300公斤的蔬菜和水果,“消耗量”算是相当惊人。

每天如此供人吃喝,金山银山也会吃尽吧?


李木源却笑着表示,居士林完全不必担心粮食吃光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必买米买菜,许多善心人士知道我们天天为大众提供免费素食后,都自动自发,无限量地送米粮、蔬菜和食油到居士林来。有的是一车一车载来,有的是全家大小,人手一袋米,拎着来。我们见了,更是感动。”好心有目共睹,自有人助。像居士林大开方便门救济贫老,一路无求付出,十方回报更多!

天天要准备“千人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居士林有4位厨师和上百位“厨房助理”,他们每天负责烹煮供千人宴用的素食餐。他们都是居士林的义工。

李木源说,居士林目前共有1500多位义务工作者,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多个领域,有律师、医生、画家和会计师等,大家都把为大众服务视为一大善事,因此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马来和印族同胞帮忙包红包裹素粽。

居士林近几年不但积极参与其它宗教和族群的活动,也邀请马来及印度同胞和居士林义工一起包红包、裹粽子。李木源表示,种族和宗教和谐对国家非常重要,如果大家无法融洽共处,各自为政的话,就很容易受到外人的挑衅,最终社会必大乱。

这几年,居士林与各种族宗教都建立起非常友好的联系,它捐赠善款予锡克教属下的老人院;为回教传道协会的教育基金筹款;出席天主教举行的“平安夜”庆典活动;每年兴都教的大宝森节,居士林的义工必协助维持当天的交通秩序。

今年端午节,居士林更邀请马来与印度同胞,一起动手包裹3个素粽,通过义卖筹集了5万5000元捐予抗萨斯的“英勇基金”。

这些年来,居士林在慈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备受社会各界以及其它宗教团体的赞赏和肯定。

居士林数十年如一日的济贫活动颁发度岁金,它根据福利部调查贫户的名册,每位贫老红包八十新币,今年一共发出逾三十多万新币的度岁金。

李木源曾经被人诬告在居士林“吃钱”,接受反贪污局调查,历时两年,审问13次,试过从早上六点多问到晚上七、八点,一位问完轮到另一位,采取疲劳轰炸,百般恐吓,迫他招供。“这是考验我的定力。”李木源说调查过程,让他学会很多东西。

当年在寺院的管理委员会,李木源铁面无私,执行任务,要杜绝内部舞弊,让他一找到证据,有关人士马上革职,不管服务多久都不宽容,还因此闹上劳工仲裁庭。在担任司理时,他也是大刀阔斧,追究到底,发现有人私印收据;对厨房整天有人做生日,派请帖让供应商送礼的现象亦不姑息,因此得罪不少人。

李木源以坚定语气说:“你要当司理,就要负起责任。你当警察,别人偷东西,你要不要捉?”


李木源谈话精神奕奕,很难想象他曾罹患癌症。“88年我的肺有肿瘤,扩散到肠部,医生说我顶多有三年寿命。我没接受化疗,不去理它,至今还死不了。”

十多年前的他看到青菜会怕,人家邀请他到素食馆宴席,他宁可跑去吃虾面。他形容在持素十斋时期很痛苦,一到月尾三天就要发神经,明天持素半夜两三点还跑去肯德基炸鸡店吃个够;初二一早开斋急忙开车去吃肉骨茶。但是一入居士林就茹素至今 。

新加坡居士林成立于1934年,是由道阶老和尚、转道老和尚和多名居士发起, 第一间林所位于沐烈路,当年是由一名居士出钱购下,然后捐赠作林所用途,这七十年来,荜路褴褛,以启山林,在华人大乘佛教信仰圈中开拓有成。


尤以近年新林扩建,颇具规模,不仅坚持山门不设任何门扉以广纳信众,新雕百米山墙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题材,绕林次第展示,均别具一格,而且在顶层新设大讲堂,可容千人以上,内设先进影音及冷气系统,既礼请法师登台讲经,又延揽余秋雨等著名作家演讲,并举办种族宗教和谐座谈会及邀请中国北京大学教授与新加坡专家学者一同主持“东南亚文化研讨会”等。

另一方面,在这漫长的七十年岁月里,居士林经历了世界二战及各种变迁,居士林是佛教徒创办的组织,但是它在济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提供的支助,却是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只要有需要,就一定能获得他们的帮助。它一视同仁的精神,一直备受社会各界以及其他宗教团体的赞赏和肯定。

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加坡沦陷后,被日军统治了3年零6个月。那几年,人人生活在恐惧和黑暗中,不晓得有多少人因战争而家破人亡。居士林知道很多人没得吃,没得穿,死了更无棺木,于是在新加坡全岛10个地方施棺、施药和施米粥。

那时候,有一名日本军官,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居士林这个地方和它所推行的种种善举后,就把自己的印章借出来,要居士林的会员们把印章盖在衣物上。这位军官更在军中下命令,只要任何人手臂上系着的布条盖有他的军印,就不许动那人一根寒毛。”那个印章,简直就是大家的“护身符”、“免死金牌”。

李木源透露,那名日本军官把印章借了居士林三天。那几天。居士林不分昼夜,拼命赶盖印章,分发盖章布条,希望让更多人获得这道“护身符”,免受日军骚扰。据计,当年至少有3万人从居士林处领到这道“护身符”,方得以保住性命,不受日军骚扰。

1950年,大家到处募款,筹得4万多元,购下金炎路17号这个地方。翌年,大家再筹款扩建。一眨眼数十年,这块面积有6万7000平方英尺的地方,因位于黄金地段,现在已值5000多万元。

1961年,居士林又一度成了无家可归者的避难所。那年的5月25日下午,河水山发生大火,烈焰狂烧了足足8小时。这场新加坡开埠百年来罕见的严重火灾,烧掉好多亚答屋、商店和小工厂,令许多人失去家园。


李木源说,当年有很多人在这场大火中失去了房子和家产,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他们没有一瓦遮头,没得吃,没地方睡,不知该怎么办,便跑到居士林来求助。居士林是来者不拒,全都收留。

那一段时间,居士林变成了灾民们的栖身之所,他们无论吃、住都在居士林。居士林也一直收留他们,直到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找到新的住处为止。

李木源说,居士林从初创时期的一所陋屋,发展至现在七层楼高的建筑,会员由千多人增至目前的3万多人,真的非常不易。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2: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吗    我都没见过也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2: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没听说过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12: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咋个不知道的啊!!!!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