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954|回复: 8

射洪志愿者为爱心充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3 17: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与目莲文化亲密接触                                       射洪志愿者为爱心充电
                                           记者唐洋
       211上午10时,雨后初晴的射洪县青堤乡依然沉浸在一遍节日的气氛中,此时,一群来自县城的热心社会公益的志愿者结伴乘车来到距乡中心地带不远的顶顶庙,欲感受目莲文化的博大精深,为爱心充电。

   行进途中



   穿过还积存着部分积水和泥泞的街道,于一遍绿荫之中,顶顶庙玉墙金瓦,俯瞰涪江,果然气度不凡。拾级而上,目莲之母刘氏墓直入眼帘。从墓铭志的记载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整个目莲文化的轮廓。步入山门,眼界豁然开阔,正殿偏堂布局匀称,客、厢、院与庙中的绿树相得益彰。









目莲文化组图
款步入殿,于一遍虔诚和袅袅香烟中,跪在蒲团上嗑上几个头,许下一些心愿,顿觉压抑着的心境得到了提升,心态顿时轻松平和了许多。



目莲定根射洪有据可考
    从与庙内年轻主持
普行和射洪目莲文化得以幸存和发展的有功之臣——年届87老人谢国安的交谈中,志愿们了解到,目莲文化的核心是孝道,与中国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道德体系的重构和和谐社会的打造以及志工社会爱心的传承是一脉相通的。目莲救母的故事感动着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遂编成戏剧将目莲精神发扬光大,以此为题材的《目莲戏》应运而生。

目莲根定射洪,守护有功第一人老人谢国安
普行大师说法

感受博大精深的目莲文化
目莲文化之所以能根定射洪,全在于谢老人数
10年来的不懈努力,联络庙内主持争取政府支持,寻找目莲遗迹,深挖与目莲相关的各个关系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上门讨要各种资料,从庙内主持和乡政府负责人一遍赞叹声中,谢老人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了志愿者们的心间,成为始志不渝社会公益的爱心原动力。“一些人得到了权力地位金钱,一些人得到了洋房小车美女,我们却得到了今生难得的快乐,尽管比一般人走的路要更难,尽管比常人付出了更多更多,但我心无憾无悔!”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7: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搞得优秀哦~~~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莲文化由来

目莲救母
       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目莲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目莲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因为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正在地狱里遭受饿鬼倒悬的苦刑。

       目犍莲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点他营救母亲脱离苦海,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你母亲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生前罪孽太深重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报应。要救她,不是你独自一人办得到的。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这样,集合了所有僧侣及众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於是目连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并普渡了别人的父母亲。 佛教称为「盂兰盆」法会。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8: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圣药哦~~~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走哦!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2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怎么有点广德寺的感觉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4 17: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连故里与传说”简介



四川射洪县城东南22公里,涪江之滨的青堤古镇,就是传说中大孝目连的故里。

“青堤渡”原名“绮川渡”,梁元帝时更名为“清平渡”,取的是乱后天下清平之意。后至隋灭唐兴,唐王追封目连之母刘氏四娘为“青堤夫人”,从此古镇名才定为“青堤渡”并沿用至今。

大孝目连地狱救母的传说在青堤广为流传。在很久以前,青堤出了两个大户人家,镇东头金宝湾的傅家和镇西渡口边的刘家。傅家祖辈吃斋念佛,积德行善,很受乡里的尊崇,有子名傅相,与镇西的富户刘万筠之女刘氏四娘结婚,生一子名傅萝卜。傅萝卜乃桂枝罗汉转世,是一个大孝子。刘氏四娘在家本来谨遵家规,恪守妇道,吃斋念佛,但因恶徒引诱挑唆,加之其弟威逼,竟然大开斋戒,破五荤,打骂僧道,由此触怒玉帝,暴死花园,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大孝目连为救母亲,于九华山出家,法号“目连”,终成正果。苦求佛祖,前往地狱救母。目连下到地狱后,滚血河、上刀山、下火海、闯十殿、斗厉鬼、演绎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救母故事。佛祖念其大慈大孝,封目连为地藏王菩萨。

一、目连故事所在地理及范围:

青堤现在还有与目连故事传说相应的刘氏四娘墓、目连故里石碑、目连寺等文物古迹及民众生活习俗。由目连救母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创作的目连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早在北宋年间就活跃于勾栏瓦舍之间,素有“中国戏剧活化石”、“戏曲之母”、“南戏之祖”的美称。她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特Se,反映出了与中国农民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心态相结合的一种民俗文化空间,对中国戏曲、民俗、宗教以及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学科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遂宁市射洪县青堤乡,系射洪东南部一个浅丘陵乡镇.

青堤位于射洪县东南22公里,东于蓬溪县的天福镇相邻,南抵蓬溪县的红江镇,西于射洪柳树镇隔江相望,北连射洪县洋溪镇.系蓬溪县与射洪县的交界地,并与一衣带水的涪江相伴.该地地况北纬30°30`-31°0`,东径108°8`-105°18`,全乡辖五个村1 个居民委员会,面积17.4平方公里,主要是汉族。

青堤境内属浅丘地带,东北多山,西南是冲积平坝,涪江流经辖区约13里,另有多条小溪,无矿藏资源,以农耕为主,乡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由于与涪江相伴,1949年前涪江是主要的川北地区的水上运输线。乡内还有多条石板路与盐亭、南充、蓬溪等县市相通,这里还生长数百年的榕树百余株、古汉墓,沿江绵延近十里,青堤古渡兴场历史悠久,在大清乾隆时,就是射洪四个重要集镇(金华、太和、洋溪、青堤)之一,是交通中心、货物的集散地,大清乾隆元年在青堤渡设管盐大使署,陈毅的父亲也曾供职于此,由于市镇的繁荣,便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独特地理环境。

二、历史渊源:

目连故里的传说,发生在射洪青堤,正如省上专家张泉弟和四川省川剧研究院原院长王定欧所说“四川射洪的青堤渡被说成是目连祖籍绝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

青堤有一批实实在在的有关目连的文物、建筑古籍和传说,青堤乃至射洪、四川及台湾东南沿海一带的信奉佛教的民众,对大孝目连都百般维护和信仰。

青堤现有刘氏四娘青堤之墓,传说是唐朝圣僧目连之母的坟墓,还有大清道光年间的木刻碑,碑文是“妻江古镇集载青堤昔唐圣僧目连故里,迄今茔墓昭然可考,数百年间迹尤未替……”,石碑是大清光绪28年巡查所立“唐圣僧目连故里”,并刻有巡查印,此碑长185公分,宽90公分,厚12公分,边框为浅浮雕,字为凹雕,以及傅家行善积德捐资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刘氏府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

青堤目连故里的传说和川剧目连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堤目连故里与传说有她独特之处,历来青堤的主要庙会活动在八月初一的地藏会开展以目连为中心的讲经说法并搬演目连戏。青堤庙里的地藏王塑像为站像,因为有母亲在此,不能坐下。其二是搬演目连戏绝对不能丑化刘氏四娘,否则被民众逐走。青堤目连故事传说源头有三:说是古代印度的目连故事传入我国后,逐渐演变过程中,不断中国化、地方化、民族化了,反映了中国农民一种典型的文化心态,或者说是清代川剧目连故事在青堤引发了一系列的传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一系列的文化场景,目连戏同当地民众的文化心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或者说是目连就出生在青堤,因为有与之相应的实物和数百年来丰富的传说,及与民众的信仰相一致,总之,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它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反映出地域乡土文化的丰富性都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意义。

青堤目连文化现象,解放后受交通的变迁,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沉寂下来了,1987年以来又进入了抢救期,省川剧老前辈谭老师的川戏目连在台湾于92年公演取得了成功,青堤目连故里与传说在谢德安等的搜集整理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青堤又在为争创目连故里与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而努力奋斗。

三、基本内容:

四川射洪青堤渡,古称目连故里或目连祖籍,其遗迹尚可追寻。青堤现有唐传至今的刘氏青堤墓;清朝道光年间的木刻碑及唐圣僧目连故里石碑。木碑刻文:“妻江古镇集载青堤昔唐圣僧目连故里,迄今莹墓昭然可考,数百年间迹尤未替……”。石碑是大清光绪28年巡察所立“唐圣僧目连故里”的石官碑。以及傅家行善积德捐资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还存在。还有镇西刘氏府弟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等遗迹。有些地方在解放后虽经多次改建,但其古建筑在人们心中的旧貌始终尤存,更有目连救母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目连戏全部四十八本,规定四十八天演完,每天演一本三折。全剧展示了天上、人间、地狱诸般情景,人鬼神妖达官显贵凡夫俗子的情感世界,贯穿了南北朝梁武帝的兴亡和傅家的荣辱兴衰。目连戏素有“中国戏曲活化石”、“南戏之祖”、“戏曲之母”的美称,是巴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们的考证,这种戏早在北宋年间就活跃于戏剧舞台,它对中国戏曲、民俗、宗教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川戏《搬目连》原作的老祖宗传说是南北朝一位女性。这位女性便是四川射洪青堤渡的刘氏青堤。讲的大体是写自己的家史,背景是写梁武帝的兴亡,她宣扬改恶从善,教愚化贤,信仰佛教。她的庙宇就是现存射洪青堤古镇的目连寺(即顶顶庙)。刘氏成年后与傅员外结婚单生一子,乳名罗卜,学名吉祥。出家皈依佛门,法号目连。傅相中秀才,在隋唐大战中曾捐资资助李渊军饷,李渊灭隋,国号大唐,封傅相为员外郎,人称付员外。因付员外在当地富甲一方,现今青堤人在讥笑一些炫耀自己富有的人时,仍常用这种口头禅:“你比付员外还要富?”足见这一传说已有机地溶进了当地的历史和民众的生活中。

相传刘氏四娘开斋,打僧骂道,抛谷怒天,身遭雷劈,暴死花园,魂归地狱,受地狱之苦。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出地狱,出家修行在九华山。皈依出家法号目连,目连28岁,功圆正果,前往地狱救母。最后成为一代圣僧——目连尊者。并于唐代受皇封为唐圣僧目连。目连之母刘氏四娘亦追封为刘氏青堤。从那以后青堤就成为圣地。相传唐代文武官员路经这里都要下轿、下马,否则回京便要降职一级,所以,青堤是目连故里的说法就世代相传。

四、现成的文物及作品:



遗迹有:刘氏青堤墓、木碑及刻文、镇西刘氏府邸弟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青堤目连寺。

相关作品有:有关目连的佛家经文,《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音注目连经本全传》以及肖赛写的有关目连书籍,台湾八千先生写的《大孝目连地获救母宝传》、川剧研究院院长杜建华写的《巴蜀目连文化概论》,遂宁市原文化局长王本杰写的《探秘青堤目连故里》,黄少烽写的《目连故里难述说》,青堤谢德安和税国安编写的《目连故里话目连》。

五、目连故事收集人:



谢德安,男,1929年生,现年83岁,住射洪县青堤乡目连上街,他多才多艺,不仅书法好,而且善行医,医术高超,对民间故事、掌故,尤其是目连故里的传说故事十分了解。

谢德安生活范围广,早年就迷恋上了民间的传说故事、掌故,是一个故事篓子,最为知晓的是目连故里的故事,从小就听其父谢永福讲目连救母的故事,讲目连和目连之母刘氏青堤的事可以讲几天几夜,都讲不完。1980年于射洪洋溪供销社退休回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目连故里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上,行医时也不忘向年长的人打听目连和刘氏青堤的事,于1988年6月编写了第一集《青堤文物》,介绍了青堤的文物古迹和故事,其中写了目连及傅门四代和刘氏一家,又于1992年10月编写了《目连故里话目连》一书。于1993年同遂宁市文化局原局长王本杰一道,参加了“93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书在会上引起了中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六、目连故事特征及价值:



射洪青堤有一批实实在在的与目连及目连之母刘氏四娘相关的文物、古建筑和相关的文物。

青堤班演目连戏有两个特点:在时间上是农历八月初一的地藏会,庆贺目连的生日;二是演出的内容上要尊重傅家的家史,因为傅门四代好善,更有大孝目连地域救母的故事,尽管后来刘氏四娘作恶,但她也有半世为善,又是大孝目连的母亲,因此青堤演目连戏就不能丑化刘氏四娘。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戏班来青堤演目连戏,丑化刘氏四娘挨五叉,在打叉时,扮演刘氏四娘的演员被叉打死了,当地民众都认为是刘氏四娘显灵,不准谢妆而将其盛殓,可见青堤对目连和刘氏四娘的情感了。

青堤目连已经将佛教戒律中灌注了世俗道德,形成“从善重孝”的思想内涵,使目连戏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更易为群众所接受,目连戏中所表现的情节和实物在青堤都还有许多历史的物证,如木碑、石碑及傅家行善积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还存在。(当然是否是傅家的遗物,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后人为纪念大孝目连所修建的目连寺还存在。

目连寺1993年由顶顶庙更名而来的,顶顶庙以前叫青平渡寺,康熙年间有海明、字破山僧人住寺,其踪迹灵异,不可思议。康熙49年,知县唐麟翔所题写诗词毁坏于“破四旧”时期,无从佐证。



目连故里的传说具有广泛的中国戏曲史,民间民俗宗教史等多方面的影响,对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连戏素有“中国戏曲活化石”,“南戏之祖”“戏曲之母”的美称,是我们巴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连故里的传说,是以反映一个社会阶段社会各阶层人士生活特Se写照,形式具有多样性,渊源流长,对中国传统的佛教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流派的文学、戏曲、说唱的表现素材。 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目连救母的故事为不同地区,不同Se种的群体的文化所认同。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起到纽带的作用。中外学术界亦十分重视目连文化现象, 对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命力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目连故里的传说基本思想是宣扬儒家的忠孝节义的人文传统思想,又将民风民俗引入其中,就有了更多的群众的基础,为百姓所推崇。青堤目连既宣扬佛教的戒律,因为是地藏王菩萨,同时逐渐吸收了儒道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相结合,升化成了“崇善重孝”的思想内涵,可以说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目连故里与传说历朝历代其佛家精神深入民心。讲求忠、孝、礼、仪精神,刘氏青堤之子大孝目连,表现突出,在佛,在俗广为传诵,已有机地溶进了当地的历史和民众的生活之中,它对中国社会学、文化学、民俗、戏曲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4 17: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u的声音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4 17: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哈~~~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