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与成都炎兴科技公司合资组建的中船重工(成都)炎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龙潭总部经济城。昨日上午,中船重工466公司在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签署投资协议,正式入驻成都。这是中船重工在四川的首个布点。 本月初,炎兴科技总经理、31岁的杨震曾以中船重工(成都)炎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参与成都晚报“呵护成都饮用水水源地,1000棵树苗等您认捐”活动,当时便引得人们猜测纷纷。杨震之前也曾表示“我们与中船重工之间有合作,具体细节还在探讨中”,昨日的签约仪式让此前的猜测成真。 “在新成立的公司中,中船重工控股51%。明天22日我们将召开股东会。”杨震昨日说,股东会上还将公布股东的具体任职,而他自己则将任职总经理。 今年2月,中船重工466公司董事长冀庆康到龙潭总部经济城调研。“落户成都的原因之一是看中炎兴科技的研发能力,我们在能源、智能装备方向有发展计划。这是中船重工在四川的首个布点,主要进行电子产品研发和总装集成。” 至于为何选中炎兴科技,冀庆康说2011年炎兴曾参与了中船旗下5家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项目资金不多,只有几十万,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 “中船还将有上千万的研发费用。”杨震说,未来三年,他将把团队扩大到百人以上,投入千万资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控制技术。 “幸运”小伙: 特别能找好“项目” 今年31岁的杨震来自遂宁一个农村家庭,从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对抗专业念大二起,他便进入到学校教研室,跟老师一起做项目研究,开始涉足创业。 2006年下半年,一家电力抄表公司通过学校教研室找到他们,希望能研发一套无线抄表系统。这个项目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30万元。2007年,眼看就要毕业了,为了“安顿”这笔钱,杨震牵头注册了一家公司,取名“炎兴科技”。 公司开业后不久,接了一个大项目——为甘肃的嘉峪关大剧院做一套舞台机械操作系统。“当时系统控制器几乎是西门子垄断的,我们去买西门子的,要70多万元,太贵了。”杨震说:“我们胆子好大,决定自己研发。趁晚上学校实验室设备不用的时候把设备借出来,两个月后做出了一个控制器,但没法用。”后来修改了三次后,成功了。 2008年底项目交工,一算账,竟然亏了。“当时大家就要散伙了,幸好嘉峪关大剧院的合作方给我们又介绍了一个项目。”杨震说。 2011年开始,杨震将公司80%的盈利都投入到提升技术上,渐渐赢得了一定市场。成都的锦城艺术宫、西南剧院的舞台控制系统,就是杨震他们的“大作”。 成都晚报记者 叶燕 摄影 谢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