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为什么物资越丰富,但人们的生活感觉到越无趣;为什么现在的人可以很快的学习的更多的知识,但真正的知识创新却越来越少;为什么交流工具越来越发达,但人们之间的语言却越来越少呢?这样的问题同样发生在一直为世人所尊敬和追崇的艺术上。其实,这些都是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社会风气的变化。现在的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沾染了一些时下拜金、浮夸社会的不良习气,其中包括一些原本绘画不错的当代画家们。他们有些人都纷纷在“多年媳妇熬成婆”有了点名气以后变得一夜之间都不会画画了。千万张大同小异的画面构图、一模一样的绘画题材,仿佛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些水,没有零星半点儿的突破,似乎都不会自己去创新发展自己的新东西了。
# r& b& [$ e$ O2 a" i. w 艺术之于艺术家,就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过程,攀爬的身影每拔高一点,也就意味着艺术水准每精进一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富有才华的年轻人不甘泯然于众,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勇赴艺术之路。他们才思敏捷,目光犀利,善于在苦难中淬炼心志,庸常中寄居诗意,腐朽中反躬自省,卑微中洞悉伟大,以地域性qun体为单位形成了各种特有的新艺术风格,完成了文革后首次大规模艺术对抗政治的逆袭,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h! P4 D) c; V, p1 C* }
中国水墨历来讲求笔墨功夫和精神意趣,按理说随年龄增长,人生阅历日渐丰富,学识涵养与日俱增,画家的手上功夫都会愈加沉淀,知识结构渐进系统与深厚,艺术造诣水涨船高才是正理,为何当代画家成名之后,却是越画越差?究其原由,不外乎以下几点:6 |! v+ ?# X6 ^9 Z% R4 H% r
一、 迎合政治,名不副实: P9 r9 E ?! r" R0 D" Q8 g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存在着来自社会内部的拉锯与抗争,这种矛盾表现在旧制度与新思想的博弈中,当老牌既得利益者占据上风时,主题为社会和谐,军民一家亲 “红光亮、高大全”之类歌颂主旋律的艺术作品自然被认可与宣扬;当改革与新思潮渐成燎原之势,那么主题为鞭笞社会黑暗现实,批判腐朽传统的艺术作品亦将作为民众的呐喊披上旗帜被推上舞台。说到底,上述两类创作者的成名基本上与艺术才能关联不大,主要是作为政治权利斗争的附庸,机缘巧合下成为“时代的需要”,固有艺术价值在政治实用的过程中被放大。一旦艺术家的创作脱离此类主题或不再被政治所需,观者的目光由阶级崇拜转向作品本身的美学审视上来,创作者那些曾经被有意忽略的瑕疵也会因此暴露。越画越差的观感,只是画家跌落神坛后的名不副实。
9 S! H; W9 I! l7 Y2 {( F0 i$ ? 二、思维固化,笔墨游戏/ z0 o/ j$ C# D5 C
中国历来不乏有才情的艺术家,遗憾的是这种才情往往不能持久。艺术初创时期,他们大多极富激情,并且勇于对既定权威宣战,付诸行动在具有实验性质的水墨革新中,逐渐完成一种自有样式和风格的确立。多年过去,这种独创的艺术语言渐渐被认可,而创作者的自我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成为握有主流艺术话语权者。这个时候,他们极易自满于现状,不愿在已有艺术风格上另做突破,反而往往被惰性和习惯捆绑,沉溺在自己创造的语言模式中不停地重复笔墨游戏,看似笔墨愈加娴熟,实则空洞无物。早期初创时的人文精神、艺术追求和生命渴望已在程式化的笔墨陋习中消亡殆尽。( j% T: c8 C; K4 W% Z3 s% L
三、油滑取巧,消费自我
/ Q0 I5 S" a3 c6 j 承载当代水墨作品价值的两大关键因素,一为视觉经验的形式内涵,以技法支撑;一为思想观念的深度表达,以创作者的意志和学养支撑,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二者缺一不可。然则囿于大众美育匮乏(至少目前中国大众的审美层次普遍不高),他们大多只能依靠前者即画面视觉样式给予眼球的舒适度来作为评判作品的优劣,缺乏足够的美学目光去审视作品的精神意蕴。这一现状,让动机不纯的画家有了可趁之机,他们挑选出自己曾经已被社会大众整体接受了的题材样式为母本,无需情感观念的倾注,即可“批量生产”出万千孪生姐妹兄弟,并广泛流通于艺术市场,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无法分辨出作品虽貌在神已逝,依然甘愿为此类“复制品”买单。画家们则自喜于阴谋得逞而后更加疏于创作,疯狂消费着早期自我积累形成的大众口碑而不自知。
8 [. n6 T6 |8 Z$ e( @; O9 i' l 四、炒作钻营,舍本逐末6 L$ R+ y9 `( }, ?
如今,随着大量资本对艺术行业的介入,资本功利的本质也逐渐影响到艺术创作qun体,金钱利益俨然成了艺术市场尤其是水墨市场的最高准则。中国水墨作为一种被资本收买的文化产业,其利益最大化的捷径就是不断强化艺术家的影响力。于是和娱乐圈一样,艺术界的“造星”计划也是甚嚣尘上,大致操作流程不外如下:找关系进入画院、美协、学院等体制单位挂职,获取一定的国家机构资源;频繁出入慈善义卖、文化交流等社交活动增加知名度;重金邀请批评家写文章为其学术价值增加砝码;出版画册、举办展览、媒体报道,努力化身公知提高社会影响力;最后拍卖做局,作品价格逐年飞涨,天价神话。利益的驱动,令相当数量的画家无心创作,中国文人向来自诩的高洁风骨,俨然沦为自我鼓吹的肮脏骗局,更别提当代艺术最为强调的独立意志和人文关怀了。* S5 }4 n$ L7 t9 [, Z5 w q
五、患得患失,保守自封$ W0 D5 J* j* Q+ _' O: W
很早出名的这些水墨画家其实心里都十分清楚,突破既有的程式笔墨是需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故在戚戚然的患得患失中依然靠着咀嚼残羹剩饭来的实惠和保险,管他艺术不艺术,老子不照样几万几十万一尺吗?或许改变了原来的套路,买家还不买帐了呢?那么谁又舍得抛弃这既得利益为艺术而孤注一掷呢?此外,知识结构的老化、眼界的狭隘、见识锐减也使得那些原本早己出名的画家们长期不思进取的一个重要因素。过早地成名很容易让人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至使其“个人艺术”风格过早的闻世,这样的“壳”如若没有强大而丰富的文化涵养、人生境界做依托恐怕最终只能落得个徒有其表,风格尽逝。此种情况下,自然“风格”形成得越早,其艺术的本体风貌便消亡得越早。
" ?8 K6 Z8 ]0 o5 j4 I5 a) o$ _ 在现在越来越功利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很难独善其身,但是作为一名在学术上的弄潮者,作为一位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必须要在追求艺术的上保持真诚的态度。画者从于心,一个优秀的美术家,内心必须要有鲜明的态度和坚持,唯有常拥谦虚之德,永葆敬畏之心,在不断的自我批判中修正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好。因为,只有内心拥有的东西,才会展示出来,才能把握住艺术的灵魂。
8 M* \7 Z. E4 i6 C% S转自:http://www.cdgkms.com/newinfo.aspx?iy=1&id=210$ r1 \+ V2 @: j) y8 f2 X N,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