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本帖最后由 川东汉 于 2014-9-12 00:59 编辑
为结合“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建设,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步伐,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大英县积极规划建设城市农业博览园,集中打造城市农业样板区。 规划建设中的大英城市农业博览园位于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园区内,处于规划建设中的永乐湖景区湖边,项目占地约500亩,建设规模约22万平米。
按照规划,大英城市农业博览园是集综合性城市会展、城市农业展示、农俗文化展示及商业街区、渔业养殖及展示、原野“活水公园”生态农业种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项目。其核心是模拟一个微型城市聚落,探讨、展示、实践如何在城市环境中融入农业种植,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野外大田农业种植。它包括城市阳台农业种植、城市住宅家庭微农业、城市建筑屋顶农业、城市建筑单体立体循环农业种植经济、城市公共景观“微农田”农业种植、城市建筑外立面农业种植(生态建筑范畴)等新科技、新技术、创新性农业新概念,探讨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及能源消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一定程度探讨一种都市里自给自足的业余生活模式,倡导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达到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农业”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大英县农业产业发展与旅游建设将进行更为紧密的联合,城市农业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大英县解决人地矛盾,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城的强大“助推器”,也是提升自身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农博园的建立,标志着城市农业从平面到立体、从自然到设施的转变。以此来形成集观赏性和实物性为一体的农业新形态。
另一方面,设施、设备、种子、肥料等农业资产的引进将带动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产建厂、农作物种植、产品销售等形成一个庞大的联动产业集群,有效推动大英县当地劳动就业,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2011年以来大英便开始了农业如何进入城市、农业怎样才能与城市有机结合的探索。目前,城市农博园已经完成选址、规划、立项、招商、拆迁等前期工作,该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一年半时间。同时,大英县城市农业的发展,主要以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利用城市内部空间进行农作物种植,以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当城市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大英县将推广居民屋顶农业、阳台农业、家居农业,比如种植墙面农作物,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可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形式,他希望全县居民都行动起来,让城市农业普及到大英县城千家万户。同时带动大英县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
据了解,大英县与省新农村建设开发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科技城市博览园,主要用于展示现代农业、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其建筑物空间和空地将被利用来发展农业。将加大城市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设施、设备、种子、肥料等企业,以此形成农业产业链,发展成熟后推向全国。
城市环境不同于农村自然环境,城市环境限制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农作物种植的技术攻关问题成为城市农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因此,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大英县目前发展城市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进专业人才、吸引本地大学生回城发展都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
城市农业是城乡融合时代的新概念,打破了传统农业思维定势。城市农业的常见形态是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再生资源,在城市或郊区屋顶、墙体、水体里,采用集约方式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城市农业除了物质生产外,还能够促进气候调节、环境美化、生物多样性维持,具备教育、观光等生态和服务功能。当前发展城市农业最大的必要性在于:可以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可以为解决中小城市贫困和就业问题提供新思路;同时,发展城市农业可以达到景观与实用兼顾、经济与生态双赢的效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发展城市农业理念打造农业博览园等核心示范项目,集成众多农业先进技术,可以起到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城市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到一定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推广培育这一新事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重点突破在目标定位、公众观念、理论支持、技术手段、先期投入、日常管护、产业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围绕城市农业理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的和谐产业、永续产业。
2013年7月27日下午,参加2013中国大英·城市农业发展学术交流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法稳,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朱创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所副所长黄献明,原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省工程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程毅强等专家齐聚一堂,对大英县农博园设计方案建言献策,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当天,专家们观看了大英县农博园规划设计视频,听取了项目业主方相关情况汇报,认为,大英县农博园定位准确,与昆明的花博园、成都的三圣花乡异曲同工,把大英县文化产业园区许多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有机地融合,并互为支撑。
专家们指出,城市农业和乡村农业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城市农业除了进行生产以外,还应起到休闲、教育、生态、美化等作用,它营造的就是一种“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氛围。城市农业博览园不仅仅要设计成为一个生产性的园区,它更多地是要起到一种示范性的作用,同时兼具观赏、展览、旅游等功能,因此不能单纯将它当做农业项目来理解,而是要用一种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眼光来看待它,通过它来展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转变,认识现代农业、未来农业以及城市农业。
专家们建议,大英县打造出的农博园,要对每个部分进行科学细致的功能区划分。要找到对项目起支撑作用的点,包括技术、政策、组织,以及可供施行的计划等方面的支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里的人工环境的整体规划,有意识地传承传统农耕文明对生态、人地关系的诠释;要充分利用园区地势,考虑排水、排涝等问题,做到水的系统供需平衡;要充分考虑园区用地面积的合理分配,使园区用地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要充分考虑人流量、车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园区配套设施;要经营好园区农产品,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
大英县规委会第四十八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农业博览园概念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的项目“旅游园区”将着力打造“传统农业农俗+生态农业观光+城市农业展馆”为环线的旅游线路,包括传统农业农耕、农具等流动博物馆;商家、商业购物、消费街区;(传统农业文化、农业民俗、非物质农俗文化)节日庆典(24节气)活动举办;大英特色“盐文化”的商业挖掘、提炼、包装、商业运作;“活水公园”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公共景观农业面种植观光体验;公共景观农业点种植观光体验;鱼类博物馆、渔业休闲、鱼类特色餐厅;城市农业主展馆、屋顶农业、阳台农业、外墙农业等展厅展示及集中商贸。“博览园区”包括打造建筑屋顶农业展区、建筑阳台农业展区、建筑外墙农业展区、城市微农田农业展区、城市家庭微农业、公共建筑立体农业、城市农业国际展区鱼类博物馆、农俗农耕农具流动博物馆等。“产业园区”将打造以建筑屋顶农业、建筑阳台农业,建筑外墙农业、城市微农田农业、城市家庭微农业、公共建筑立体农业、城市农业国际展馆为主题的城市农业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形成的集中产业群。形成设计、展厅、商家、销售、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形成以城市农业为主题的农业产品、栽培管道、栽培基质、栽培箱体等集中产品商家链。“商贸园区”将打造以建筑屋顶农业、建筑阳台农业,建筑外墙农业、城市微农田农业、城市家庭微农业、公共建筑立体农业、城市农业国际展馆为主题的城市农业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形成的集中商贸交易园区。形成以城市农业为主题的农业产品、栽培管道、栽培基质、栽培箱体等集中商贸交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