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注册帐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搜索
搜 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管理信息
服务热线:
15828882828
首页
Portal
社区
BBS
招聘网
房产网
免费开店
商家登录
遂宁杂谈
复兴遂州
房产论坛
装修论坛
吃喝玩乐
车友会
妈咪宝贝
花嫁喜铺
招聘
兼职
简历
企业
新房
二手房
出租
商铺
小区
门店
经纪人
普通商家登录
房产中介登录
招聘求职登录
生活
问吧专区
遂宁杂谈
复兴遂州
房产楼市
装修建材
吃喝玩乐
汽车之家
妈咪宝贝
花嫁喜铺
便民信息
兴趣
钓鱼
宠物
摄友
旅游
体育
文艺
摩友
骑行
房产
楼盘
二手房
出租
商铺
小区
门店
经纪人
求购求租
遂宁网论坛
»
社区
›
资讯|生活
›
遂宁杂谈
›
遂宁:浴改革春风 听老人讲知青岁月
返回列表
查看:
9821
|
回复:
0
遂宁:浴改革春风 听老人讲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49720
49720
当前离线
积分
3613
发表于 2009-1-31 09: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微信登陆
x
(记者冯利婷)40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少男少女分散在各行各业谱写着各自的人生,如今40年已经过去,但那段知青生活经历已经成了他们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在春节期间本网记者特意走访,听知青何寅生讲他们的故事。
“知青”——那个特定年代的一段历程
如今已经快57岁何寅生老人,面对记者:“知青运动是那个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作为运动的当事人,对其中的得与失、苦与乐,付出与收获,我们都十分清楚,回顾知青经历,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9毛钱车票将他带去“三家公社”
“我有一个理想,一个美好的理想,等我长大了要把农民当……要把农民当……”何寅生还记得,小时候他们常唱《我有一个理想》这首歌。小学时学习过邢燕子、董家耕、侯隽等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落户的事迹,老师也常常灌输他们长大后要当农民才光荣的思想。每次写作文,只要写自己的美好理想是当农民,肯定会得到老师的好评,并拿到班上来读。除此之外,将会被瞧不起,甚至被指责批评。
1968年12月,毛ZE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全国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遂宁最初是动员知识青年报名参加下乡插队活动,并陆续送走了几批热血青年。何寅生的邻居中就有一个叫周明珠的女子,性格外向,胆子较大,1969年就到遂宁三家4大队插队落户了。但是,主动报名下乡的毕竟是少数。何寅生的母亲心疼儿子,不管居委会开过多少次会议,多少人上门来动员,她坚决采取软拖的办法硬挺着不去。在全国一浪又一浪的上山下乡热潮中,他们就在忐忑不安中观望着。
1970年6月的一天,居委会开会说自愿报名下乡变成了必须去,而且先去的还可以自己挂钩联系落户点,后去的就会统一安排到没有人愿意去的艰苦地方去。浪潮来了,母亲感到抗不下去了,也就准备让何寅生下乡插队去。“可是一家人对农村一点儿都不熟悉,往哪儿去呢?”听说三家是出产大米的地方,当农民最怕的就是没大米吃,于是母亲就委托先下乡的周明珠帮忙在三家联系了一个生产队————离场镇较远的6大队7队。
“我们将去的地方是个什么样?我们的今后人生会是什么样?一切不得而知。”何寅生还清楚地记得,1970年6月14日,当派出所的人将一个注销章盖在户口页上后,他便花9毛钱买了张车票,带上简易行李,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刚一下车,没有出过门,没有乘过车的他,就是一阵呕吐。等缓过气来后,一路打听,步行了约1个小时的乡村小路,才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三家公社6大队7生产队,并在那里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一段历程。
最怕做弯腰的活儿
何寅生说,生产队干活都是由队长安排的。除自留地以外,一般的生产队社员是不用操心队里的农事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播哪儿、收哪儿,都有队长操心。
每天一到早上,住对院的生产队长会站在院外的田坎上,大声叫喊分配一天的工作,两个院子都能听见。然后转过山包,对着山湾里的院子叫喊,男劳做什么,女劳做什么,老年人做什么,哪些人到哪块土,哪些人上哪个坡……分别都有安排。
农闲季节里,农民们干活是很懒散的。上午、下午都是拖很久才出工,走到前头的,往往先坐在那儿等着后来的人,人差不多到齐了才一起动手劳动。但是一到农忙时节,农民的勤劳本性、吃苦耐劳品格便得以充分表现。他们会起早贪黑地抓农时,抢种下去,脸朝黄泥背朝天的辛勤耕耘,汗滴禾下土的艰难付出,不会为干多干少而斤斤计较,
到收获季节,虽然农民们都知道,交下国家的公粮统购后,自己便所剩无几,还得东拉西凑地挨到下一个收获季节。但是粮食一到场,他们会毫无怨言地将一担一担粮食挑往国家粮站,候在那里等候质检然后入仓。然而,此时也是利益冲突的季节。这家分多了,那家分少了,这个分好了,那个分次了,某块地头的东西又不翼而飞了……平时互相交往的慷慨谦让之风似乎不见了,吵吵闹闹,甚至要骂出花样骂出名堂来。
“我还记得那时挑担子往场上送的情景:穿着短裤,光着上身,腰缠汗帕。”何寅生说,为了逞能,他常常是连草帽都不戴,顶着烈日,挑着重担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翻垭口时是一步一挨,鼓足勇气,暗下决心,瞅准一个一个目标,下决心要走到目标才歇下来。天热人渴时,走到有村落的地方歇息,来到井边,打上井水,一口气喝个凉爽痛快。到了场上,和农民一起用麦子换了水面,面煮熟后,放一些辣椒酱,没有一点油也没有其他任何调料,大家就津津有味地一起吃起来。
何寅生说,他不怕挑泥上坎,不怕挑粪上山,最怕是做砍麦子、下田栽秧的弯腰活儿。栽秧时,每人占一域口,动作熟练的,占的域口宽,插的秧有好些株,而自己由于栽得慢,即使域口开得窄,也经常落在人家后面。于是有时就不插秧,帮着推秧盆,这个活儿虽然弯腰的程度小一些,而且有直腰的空隙。可是要推着秧盆在田里走来走去,活动量还是比较大。脚杆在泥里陷下又拔起,拔起又陷下,泥浆将腿毛扯得精痛,不等栽完一季秧,腿杆上的毛就被拔得精光了。
参加过全公社样板戏汇演
农忙时节忙农活,农闲季节就无聊。由于在农村生活非常的单调枯燥,知青们难免会感觉孤寂,于是一些人就会互相走动走动,人们称之为串队。几个知青聚在一起,大家做一顿饭吃,天南地北地侃侃,得到一点精神愉悦。何寅生曾经就去过琼江公社串队。
除此之外,听到其他什么地方放坝坝电影,何寅生那伙年轻人都会一收工,饭也不吃就跑个十里八里路去看。虽然看来看去都是几部样板戏以及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能背下来的电影,但是仍然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每周逢场时,知青们往往也有事没事都往场上走一趟,满场转一圈,感受一点新鲜。甚至不顾路远劳累,到玉峰、西眉、大安、大坡等其他场镇去凑热闹,看新鲜。
后来,在全国大演革命样板戏的热潮中,每个生产队出人,由下乡知青和本地的一些文娱爱好者组成演出队,到各个生产队去巡演。在生产队晒场里点上汽灯,用民办教师唯一的一把二胡做乐器,演出就开始了。没有专业指导,看的样板戏电影多了,台词都能背下来,当然也有一个剧本。谁懂什么京剧?凭自己看过的模仿着说唱罢了。何寅生演过《沙家浜》里的刁德一,《智取威虎山》里的常猎户。虽然水平不能用级别来评价,有点像小时候和院里的孩子一起模仿电影演着玩差不多。但是表演每到一处地方,生产队的农民都会倾巢而动,甚至于邻队的爱热闹者也会前来观看。并且后来还参加过全公社的样板戏汇演。
风雨同舟存友谊
“这儿的农民非常淳朴,他们很多人都没进过城。城里来了知识青年他们觉得非常新鲜,常常钻到我家来看知青长什么样,是怎么生活的。”何寅生说,当地农民们经常跑去他家听他讲城里的新鲜事,同时农民们也津津乐道地向自己介绍一些生活方法。比如教他在谷子打了米拿回家后,怎样用风车扇去谷壳糠皮、怎样用筛子筛选出混在米里的谷粒和稗子等。除此之外,何寅生还向农民们学了干豇豆、茄鱼、萝卜干等很多干腌菜的制作。
日常交往中,何寅生和队里的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些人家做了凉粉,推了豆腐,也常常会给何寅生端上一碗;来了客人,也会请何寅生去一起吃饭;村里有娶媳妇嫁女儿之类的喜事,同样不会忘了请何寅生他们几个知青去白吃一顿。为了答谢农民,何寅生每次进城回家,如果农民需要在城里买点什么东西、需要将白布带到城里来染、甚至需要将小麦带到城里换质量好一些的干面……只要找到他,他都愿意不辞辛劳地给予帮助。
后来,何寅生返城去读师校后,每次遇到队里的人,都说想念他。每次重返三家,都受到了队里人的热情款待,还有人送上鸡蛋、鸭蛋等农家礼物。师校毕业后,何寅生到了三家教书,队里的人们看见他来后更是格外亲切。
知青经历是宝贵财富
1974年,何寅生被成功推荐上学读了师校。如今在遂宁市船山区教科所任职,
回顾当年的知青生涯,何寅生不时会感叹:“抚今忆昔,那个运动已成历史,那段经历,已成记忆。对于上山下乡运动,虽然从知青本人来说,从农民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当年的艰苦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农村的广阔天地丰富了我的阅历,从这个角度来说,知青经历也成了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千斤顶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模式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写好了,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