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size=1em]1 遂宁的起源 “遂宁”作为地名,始于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 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千,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谯纵乱后,移于石坪。盖其地多獠,官方力弱,不相威摄”,故名遂宁。取遂宁兹土为名。表示 “平息战乱,达到安宁”的意思。
[size=1em]2 遂宁叫斗城的原因之一遂宁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遂宁知所以叫做斗城。其主要原因是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邻重庆、广安、南充,南接资阳,西连德阳,北靠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关系,交通十分便捷发达。而遂宁城处在一个河间盆地的中央,四面环山,像一个平常人家使用的斗。说到这个“斗”字,书面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一,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二,(计)量粮食的器具,方形,也有鼓形的,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基本上说清楚了,但大家所见过的斗,是木制的,方形,遂宁城便坐落在这个“斗”的底部。想想,我们的先民真是太朴实,农耕文化培养起来的农耕意识,最讲实惠,一城如斗,那就是富饶城郭了,还奢望什么呢?关于斗城,还有一个小故事。不知是哪一天,大概是一位略懂一点风水知识的读书人站在大街上,一阵风吹来,拂起了他的衣襟,不由向西南面一望,发现南垭口就像这个“斗”的缺口,风能从那里吹过来,似乎也会把遂宁的灵气带出去。
过了很多年,这种说法一直存在。终于有人想到了一个“堵漏”的办法,那就是在南垭口建一座佛阁,据说这样就可以“挡”回外泄的灵气了。这下好了,一座灵气勃郁、森然如斗的城市就这样诞生在中华大地上。 我知道,所有的传说只能是传说。如果面对传说保持理性,或许这种“理性”就是不理性。多一点想象有什么不好呢?有那么多人都在说遂宁是观音故里,有那么多人记着她的生日,记着她何时离开故乡,记着她何时修行圆满……如果真有一尊观音菩萨,她肯定也会感动,也会把遂宁认作故乡的。
[size=1em]3
遂宁叫斗城的原因之二
五代时期,后唐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坐镇遂宁,为加强防范,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原上开壕筑墙,修建成一座长方形城池,地势南北长而东西窄,形状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遂宁故称“斗城”。后因商贸繁荣、经济活跃,又取“金满斗”之意。所以遂宁就有了“斗城”的别称。 公元347年,即东晋初,大将桓温奉命率军入川平成国之乱,(当时四川属十六国中的成国),在血腥和厮杀中终于结束了四川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当桓温班师凯旋途经川中,见此城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宁静的气氛。长年于腥风血雨沙场征战的将军感慨不已,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之情油然而生,便决定在此设郡,定郡名为“遂宁”,表达“息乱安宁、和平永驻”的意思。从此,这里便有了这个吉祥的名字――遂宁。因地处涪江船山坡之间,形如倒斗得名“斗城”。
[size=1em]4
遂宁斗城的孪生兄弟
在比邻东海的温州,斗城因势峻如斗而名。 东汉永和三年(138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贤宰乡(今永嘉县瓯北镇)。是为温州建县之始。公元323年,东晋明帝设永嘉郡,“永嘉”两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置永嘉郡的同时,郭璞选城址建城,称“斗城”。相传建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又称“白鹿城”,简称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改称“温州”,虽隆冬季节仍很温暖,故名温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