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69|回复: 0

[房产快讯] 遂宁的故事:土地整理 让荒地变沃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5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6月,进入荷花盛开时节,也是永河农业园最美的季节。

  走进船山区河沙镇,沿着永河农业园内道路前行,十里荷花映入眼帘,一朵朵粉色和白色的荷花在绿色的荷叶间竞相开放,仿若人间仙境。

  “别看现在这么漂亮,以前因为土地没连成片,没有水利和道路设施,无法使用机械设备,都没人愿意种地,到处都撂荒。”河沙镇凤凰嘴村村民雷豪感叹。

  改变源于土地整理。市国土局副局长赵齐宣指着眼前这片农业产业园说:“土地整理让土地焕发了生机,让荒地变宝地,让农村充满希望!”

  土地价值高了

  吸金能力增强

  “老危,麻烦你找20名工人明天一早挑西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川梁农业老总邓良几乎每天都要给永兴镇长五间村村民危仁建打电话,让他帮忙找人干活。

  2013年,邓良来到永河农业园,流转了400亩土地进行果树和蔬菜种植。“刚开始,到处都是荒地,水利和道路等设施严重缺乏。遇到暴雨,作物就会被淹;遇到天旱,只能靠罐车拉水浇灌,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回忆起土地整理前的情形,邓良苦不堪言。

  土地整理后,一切都变了:水系有了,堰塘有了,道路通了,邓良的心又活了,他又一口气流转了2000亩土地,扩大了种植面积,仅桑树种植就达到1100亩。“桑葚不仅可以鲜销,还可以酿酒,2斤装的桑葚酒能卖到400—600元。”

  看着眼前长势正好的桑树林,邓良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明年就有近600亩的桑树到盛产期,1亩地能产3000—4000斤桑葚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邓良的冻库和仓储建设也已启动,桑葚加工厂的建设也已列入计划,眼前的这片土地已经成为邓良的生金宝地。

  “土地整理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很多企业来看了后都是摇摇头就走。土地整理后,企业来后一眼就看上了。”永河农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马生指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自信满满地说,“现在是我们挑企业了,只有发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业才能入驻。”

  由于遂宁地处丘区,地势高低不平,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要想发展农业产业化,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显得非常重要。永河农业园自2013年10月正式开工,已完成大型土地整理项目2个,整理土地2.9万亩,27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驻,实现土地规模流转2.1万余亩,协议投资达50亿元。

  生活方式变了

  在家门口挣钱

  “每天工作8小时,中午可以午休,一年下来还能存点钱。”说起现在的生活,长五间村村民危仁建非常满意。

  土地整理前,危仁建在家种了16亩多地。由于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差,机械下不了田,完全靠人工。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到地里干活,中午匆匆忙忙赶回家吃口饭又继续回地里干活,直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即使这样,一年的收入也只够一家人的口粮。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危仁建的生活悄悄发生着变化。“来村里流转土地的企业多了,土地租金上涨了一大截,自己也当上了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挣现钱,轻松又自在。”

  家住河沙镇凤凰嘴村的雷豪也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带来的变化表示满意。他说,自己以前种西瓜,由于水利和道路等设施不完善,完全靠天吃饭,遇上暴雨或天干,收成就会受很大的影响。西瓜成熟后,靠人工担,一个多小时才能担一担。“现在好了,不仅旱涝保收,车子还能开进地边,运输方便多了。”

  土地整理让更多人看到了土地带来的希望。看到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2013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刘仕全带着妻子从浙江返回凤凰嘴村,搞起了种养殖,他们要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土地整理让农业、农村和农民都发生了变化,让土地承载起更多人的希望。”赵齐宣说,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改善了耕地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明显提高。2011-2014年,全市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37个,实施整理土地81.30万亩,新增耕地7.97万亩。今年前5月,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6万亩。接下来,国土资源部门还将在全市实施更多的土地整理项目,让土地真正变成宝地,让更多农民在土地上实现致富梦想。(记者 田丽丹)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