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一:前车倒车或溜车导致/ J2 k5 q/ f0 H7 K- Y
, M0 ~+ L, R& W
当车辆在调头时,被直行车辆追尾或发生碰撞等事故时,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中“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的规定,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转弯让直行”的原则,这种情况是由调头车辆(前车)承担事故责任。
0 f/ B% w1 Y9 _
情况二:前车压线行驶发生追尾$ ]0 y8 X8 m0 U0 P* {
8 k/ K$ w' R' T2 {5 N7 ~8 }, v6 x4 v
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前车压线开车(不论虚线还是实线)或紧急并线过程中,与后车发生追尾事故,则由前车承担事故责任。但是这种情况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是在行驶过程中,前车压线的行为影响了后车正常行驶而发生追尾,如果前车在等红灯或者堵车停着一直没动,而后车这时追尾了前车,那么还是由后车负全责,因为前车并没有影响到后车正常驾驶。
2 a( ^. V. F% d% O
情况三:前车开斗气车造成追尾" d2 @: V. O9 E. y8 B; w5 K& n
- }1 O Y7 B3 M0 E$ L: O" c3 E
相信很多网友都见过开斗气车的,例如,一辆车辆正常行驶,而另一辆在前方开斗气车,经常有紧急刹车,紧急并线等故意挑衅的行为,在这过程中如果追尾了,则后车是没有责任的,事故责任由开斗气车的一方承担。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发生追尾事故后,后车需要拿出前车有开斗气车的证据(例如视频等),才可以认定责任,否则警察叔叔是不会听一面之词的。
' T# n/ n: B6 G: H情况四:恶意加塞或恶意切线
2 e. a6 e5 o9 x6 X
2 s0 Q z6 L- ]9 p# B5 F1 D0 _ F0 @在城市中行驶,堵车是难免的,堵车时候的加塞现象也十分常见,且不论什么文明不文明,毕竟这已经是常态。而如果恶意加塞而导致追尾,前车难辞其咎,可后车得有证据说明前车是加塞,又或者前车自己没有狡辩,坦白交待。
' G+ R4 O/ c; K. |
除了加塞之外,恶意切线,也可以说是太过急的变线导致后车躲避不及的话,也应该是前车的责任,同样地,这个时候后车得有证据,证明前车的恶意行为。
5 B4 e0 ]" r. a4 }+ n5 v1 Y4 \6 e
之所以说要后车有证据,那是因为还有一种情况是,前车离后车有足够的距离时切线,而后车却没有及时避让或者加速阻止导致发生碰撞的话,这应该就是后车的责 任,符合一般的后车追尾全责的情况。所以说,如果前车是恶意加塞或者切线,后车得有证据说明自己是无辜的,毕竟前车的路权比较重。
情况五:后车从右侧超车后发生追尾
k* i" N- J6 d- e: g
& U6 K- k) M- W8 E可能大家都已经忘记了,考驾照的时候是有明文规定说超车得从左侧超车,然而实际驾驶肯定是难以保证每次做到的,安全时候的右侧超车能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毕竟路上蜗牛车不少。不过这些都是在安全情况下才能够成立,右侧超车后与后车发生追尾的话,前车得为追尾负责,而不是后车的责任。
情况六:前车突然急刹导致后车躲避不及而追尾5 P5 v0 H U# A6 H8 Y
8 U& J7 `9 Q' b3 Q, h$ K1 f6 p$ g7 D8 p: l
这种情况比较含糊,按理来说,道路上行驶车辆与车辆之间应该保持足够的车距,后车不能够跟前车太贴,因为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反应以防止意外的发生。虽然说实际上很多时候道路上行驶都不能够做到有足够的跟车距离,但要证明追尾是因为前车急刹的话,后车得拿出证据来。
情况七:因第三方导致的追尾1 G1 H* l& f9 g7 Y# v8 y
" e& n6 l4 P, U: Z6 T8 W因为第一辆车恶意变线,后两辆车造成追尾,如果能够证明第一辆车是恶意变线,那么后两辆车都能够躲过责任的纠纷,而如果没有,恐怕追尾的两辆车就要根据上面说到的急刹导致追尾的情况来吵一架。
3 y! @: P4 [8 v6 z; G# y
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其它,例如因为交通信号灯的故障突然转红灯而导致前车突然刹车,只要有足够的证据,那么交警部门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情况八:连环碰撞
: r. u2 V, D+ r; b) M( Z- f
- Q- s3 `/ f/ z3 r6 i; U6 l在路上连环碰撞的情况比普通追尾少很多,很多人也不太懂责任是怎么划分的。其实说来也很简单,一般连环碰撞的情况,如果最前面的一辆车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后车是一辆赔一辆,例如第二辆车赔第一辆,第三辆赔第二辆。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如果最后一辆车是先撞到前面一辆车,在作用力之下再一起撞到再前一辆车的话,那么最后一辆车是全责,要赔两辆车。
平台图文视频均来源网络,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参考。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 L4 M) s r, A
& X1 J" s# B1 g( d3 t2 V$ 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