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本帖最后由 tabuaiwo 于 2009-11-9 08:20 编辑
梁涛美 文/图
“幸福工程”是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于1995年开始组织实施、以救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公益行动,其救助模式是: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致富。14年来,在全国417个县(市、区)设立了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家庭20.7万户,对于贫困母亲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近日笔者深入遂宁农村采访了解到,“幸福工程”开展得并不顺利。目前该市共有贫困母亲6000多人,项目开展5年来,仅有16位贫困母亲受助。“幸福工程”在农村如何拓展?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
撑起贫困母亲的脊梁
“要不是‘幸福工程’的帮助,我还是一个病号,哪发展得起自己的产业哟。”10月27日,遂宁市大英县三溪村村民赵小华感激地说。
赵小华患有长期的头痛病,致使她不能正常生活、劳动,全家靠着丈夫打工所挣的微薄工资勉强度日。高额的医药费和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让赵小华一度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正在赵小华一筹莫展之际,她得知镇上有个“幸福工程”项目。随后,在县、镇计生协会调查摸底核实后,帮助她填写了 “贫困母亲申请表”,组织医务人员上门为她查病治病,免费提供1600多元的药品,并给她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使她的头痛病得到康复。
治愈后,计生协还帮忙贷款5000元,让赵小华发展养殖。现在赵小华在家养鸡鸭,丈夫外出务工,全家年收入近3万元。
资金不足导致项目实施受阻
尽管“幸福工程”对促进贫困母亲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调查发现,像赵小华这样通过“幸福工程”脱贫致富的只是少数。以大英县开展“幸福工程”为例,项目实施五年来,仅有16户贫困母亲受助。而在遂宁其它四个区县,均未开展“幸福工程”项目,对贫困母亲的帮助只是一些慰问和临时救济。
“不是我们不想开展,比赵小华、刘蓉更困难的母亲还有很多,但我们不是项目点,没有专门的资金,靠自筹不够啊。”遂宁市计生协秘书长谢海燕说出了他们的难处。
据了解,在我省,除成都龙泉驿、达县等几个地方作为 “幸福工程”项目试点,有专项资金外,其它城市均无资金拨付。去年,遂宁市开展“幸福工程”的7万元中,计生事业经费挤出5万,通过红十字会募捐2万。而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遂宁市共有2.1万名低收入人口,其中贫困母亲6000多人。“僧多粥少”成为“幸福工程”开展的最大难题。
技术培训、项目打捆助贫困母亲致富
如何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贫困母亲刘蓉的脱贫经历或许可以作为借鉴。
去年,在广东打工的刘蓉夫妇回到家乡,由于父亲生病,打工积攒下来的钱所剩无几。面对生活和治病的双重压力,刘蓉决定发展养殖。在当地计生协的帮助下,贷款2万,租地40余亩,买下2千只雏鸡。
在外打工时,刘蓉为人理发,丈夫做模具,对于养殖是毫无经验。2千只雏鸡不久后就死了500余只。正在刘蓉束手无策之际,镇、村计生协为他请来了牲畜专家治鸡病、进行定期技术培训,刘蓉的养殖技术逐渐提高,后来还开辟了30亩藕塘。“塘边栽树,树下养鹅和鸡,塘里还有藕和鱼,这条‘种养链’让我一年赚10多万,比在外头打工多了一半呢。”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除提高贫困母亲“造血”功能外,该市还将通过项目打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临时救助不是办法,不仅发展不起产业,还容易让贫困母亲形成懒惰心理。”遂宁市计生协副会长邹春光说,这就要改变以往“散面面药”的方式,将分散的慰问金集中起来,结合民政、扶贫资金打捆安排。
目前,该市已确定对船山区4户贫困母亲做重点帮扶,每户给予1万元的帮扶资金,适合养兔给她买兔,适合种植的帮她买种子、农资,帮助她们选择生产项目,保障救助项目的成功。
图片说明:
图① 遂宁市计生委进行“幸福工程”募捐
图②遂宁市各计生指导站、镇乡技术服务中心医疗技术人员组成的义务医疗队,正在为贫困母亲义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