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08|回复: 0

是什么让牛奶成了“窜稀毒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5 17: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乳糖不耐受”,一喝奶就会闹肚子,这种现象是由于身体缺乏分解奶中乳糖成分的乳糖酶造成的。宝宝在断奶以前,乳糖酶的活性很高,所以尽管母乳中乳糖含量是牛奶的1.5倍,但婴儿很少发生乳糖不耐的症状。

      乳糖是新生儿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哺乳动物乳汁中存在的唯一双糖。虽然大多数人对乳糖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耐受的情况,但乳糖本身并不是坏东西。随着年龄增长,在2岁之后,肠道中乳糖酶的含量会急速降低。曾经有报道,在北京、广州等地3-5岁儿童乳糖酶缺乏率约为30%,7-8岁儿童则高达80%,与成人比例接近。

      人体分解乳糖的正确流程是:当乳糖进入小肠后,被分布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小肠就被人体吸收了。一旦缺乏乳糖酶,过多的乳糖会进入大肠。大肠里虽然没有乳糖酶,但有勤劳肯干的肠道菌群。虽然分解乳糖不是它们的本职工作,但本着“不行也行”的奉献精神,乳糖会被这些肠道菌群强行发酵分解。

      发酵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各种气体,一部分被血液吸收从肺部排出,剩下的就变成肠道胀气,引起腹胀腹痛,最后变成——屁,排出体外。发酵还会产生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酸性成分,进一步刺激肠道引起腹泻。控制乳糖酶的基因位于人体第2号染色体上,在悠久的历史中,没有长期饮奶习惯的人群,逐渐丧失了乳糖酶基因的高表达水平。非常遗憾的是,“乳糖不耐受”这种基因层面的“功能衰退”,是没办法通过短期“锻炼”来改善的。

      对于那些轻、中度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少量食用牛奶等奶制品,并且逐渐摸索出自己身体可以耐受的奶制品量。比如发现自己的肠胃喝一袋牛奶没有问题,那就不要在一天当中喝下两袋牛奶。对于重度乳糖不耐受的人,只能和含乳糖的奶制品说拜拜了。给乳糖不耐受同胞的小建议:乳糖酶缺乏并不代表没有乳糖酶,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喝奶(减少大量乳糖刺激)、非空腹喝奶(延长乳糖食品消化时间)、喝发酵酸奶(选择低乳糖奶制品)等方式,减少乳糖对肠道的刺激。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