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跑堂师傅王学模吆喝招揽顾客 ■聚焦非遗传承人的别样人生·之二
叫卖调 演绎市井繁荣
“来啰,凉面三碗!”一声悠扬而有节奏的吆喝声,高亢婉转,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一个远去的时代。叫卖调是我国民俗歌曲的一种,是当时的小商贩叫卖商品招揽生意的吆喝声,由于遂宁的民俗风情、语言与其他地区不同,所以形成了极具地方特Se的叫卖调。
遂宁叫卖调传承人之一王学模讲述,因处于临江码头,遂宁的人口稠密,商业繁荣,小商小贩特别多,因此在街市、乡村,各种各样的叫卖调比比皆是,数也数不清。遂宁叫卖调是叫买调和叫卖调的统称,市井中的零售小贩、流动匠人、收荒匠以及饭馆跑堂等,在从业活动中,为了吸引、招揽买主、卖主,对自己的吆喝语言不断进行声调节奏的加工美化,逐渐成为歌唱性的叫卖调,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遂宁叫卖调多达50多种,有跑堂调、小吃调、货郎调、卖药调……”一提起叫卖调,王学模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些叫卖小调唱词通俗易懂,唱出了遂宁的市井生活情态,突出地表现出独特的地方Se彩和本土人民乐观、勤劳的特征。
传承人与叫卖调的故事
作为遂宁叫卖调传承人之一的王学模,父辈开了一家小面馆,少年的他随父进店,当起了小小跑堂。“店里有一位姓旷的跑堂师傅,他的跑堂调唱得好,”客人们都喜欢听,食客们常常跟着附和吆喝,“听喊堂不吃饭”王学模也喜欢跟着一块附和,在潜移默化中,王学模慢慢地学会了跑堂调。后来,他因为跑堂调唱得好,招揽了很多顾客,店里生意兴隆,他成了市二级招待师。1959年,王学模被调到旺苍县炼钢铁,从此以后,他再也没在正式场合唱过跑堂调。
现在,上了年纪的王学模,只有在与老朋友聚会的时候,才唱上一两段“过过干瘾”,回味一下年轻时的热情。
叫卖调面临失传的危险
叫卖调写照出不同时代的市井生活,各种商贩的叫卖特点也不同,因此,流传下来的叫卖调品种繁多。另外,过去的很多商品带有季节性,所以这些商品的叫卖调既唱出了商品的种类,又给人们带去了时令季节的信息。
遂宁叫卖调是涪江边祖先们的生活写照、情感宣泄,是口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在组建集体经济后,个体小商贩及流动匠人绝迹,叫卖调也失去流传的基础,“长街叫卖”、“村野呼售”的现象渐渐消失。
“只有极少数老年人还会唱,面临失传的危险!“王学模希望更多人对这一类传统文化给予关注,让祖先留下来的精华保存下来。
(实习生 黄雪丽 实习记者 杨月梅 记者 周一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