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1 c) o7 G( V) `1 T
- u, d9 l" J7 k/ ?
一个新事物出现,总是伴随着无数争议。
/ s% }8 H; f, b( Q0 R: x4 Y$ T去年8月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之后,数据资产入表的案例不断涌现,大有火山喷发之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但对此的争议也着实不少。: I! k6 R$ ^* l. ^ k, O! b- m
前不久,我们针对此话题发布的文章《城投,手里又多了一个金矿》,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多个省会城市的财政局长、头部城投,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人对数据资产入表心存疑问。. _. K9 ~ h. @/ g+ P( {; e/ h
数据资产入表,必然要在争议声中发展。目前,土地财政后继乏力,各级、各地政府,国央企负责人,纷纷想要从现有「土地财政模式」之外,再「开源」出一条新的财路。从多个维度来看,数据资产是一个前景明朗、有望替补土地财政的选项。% u+ x; R* g. ]
5 C: S j& y& e, p+ g" }* w: T* t5 m
1 }; w( o" U5 _1 i# r- M数据资产跟土地十分类似城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D: w6 l4 |+ a! B
土地和数据,虽然一个是固定的,一个是流动的;一个看得见摸得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却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4 x& Z* w& z. C7 t; \- c' t1 F8 T% ]
土地开发,分为一二三级开发;数据资产的开发,同样是分梯次的。9 D* c# k" R: C% a) ]
土地一级开发,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通常是城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 c! ^ q4 o' f* }4 @
数据资产的一级开发,指的是城投等企业,对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运营等多元化业务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进行整理、清洗和脱敏,并完成数据确权,在数据不出域、用数不见数的原则下,进行数据资产转让。
# l V7 Y0 B* _7 s% d% @7 {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有多种模式:国有土地收购储备项目、旧城改造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
6 E2 J% I o+ h9 F U F& m数据资产开发也类似。根据《暂行规定》,数据资源包括外购、自行开发、其他方式取得三类。
$ E- j, K7 O7 p T; Q土地二级开发,即土地使用者对熟地进行开发。以常见的房地产为例,土地使用者(开发商)通过开发建设,将新建成的商品房在市场出售和出租。
" `8 {' y. K& ]8 L数据的二级开发也与此高度类似。 S% H- N5 |9 F: m% D
以前,城投公司卖的是各种性质不同的土地——例如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给开发商;现在,城投公司「卖」的是数据,二级开发商从过去的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了医疗、教育、金融等科技企业;过去是一次性卖地变现,而现在需要合伙运营数据。
{/ ]3 n a: ~$ m' [据了解,为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集约建设,泰安市探索建立大数据机构主「管」,国有平台公司主「建」,业务部门主「用」的「管、建、用」工作机制。
% |# Y9 S& D5 k泰山新基建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进一步统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资产资源,积极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盘活和发挥资产资源价值。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同时,将形成的国企数据资产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管理,为「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转型探索新路径。. e0 U$ P9 W2 E* l C
土地还有三级开发,一般是指运营,比如产业运营、商业运营等。数据资源,在二级开发商进一步开发利用之后,依然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1 a+ b, p$ ^, Q% L9 g
跟物理空间载体被赋予多维业态和内容之后可以变得丰富多彩类似,数据资源也可以多维度利用。只有培育和发展各类应用型和服务型数据商,让二级、三级市场繁荣起来,公共数据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跟土地三级开发不一样的是,数据资源的维度要多得多,而且还会越用越多……戳这里,了解国企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b% L& A3 f e& x+ t
# K' Q5 j$ f4 i. @
* Q. B# m$ k U% h4 S
4 s+ m7 T- u. {# n$ \/ S3 v
数据资产规模接近百万亿具备接棒土地财政的潜力
! K# i9 W5 O; O+ _' h7 S- `根据官方数据,199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507亿元,而最高峰的2021年这一收入规模高达8.7万亿元,增长约172倍。1998-202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超过78万亿元。
1 |3 c3 u6 T! g6 o& N土地带来的巨大财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就指出,中国城市化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
: Z7 l+ s7 J) m, B然而,随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对各地财政造成了很大冲击,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如何快速弥补这一财政缺口,成了十分紧迫的事情……数据资产很有可能成为这一问题的答案。9 n5 [* y- f! [( c/ g
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颜阳看来,数据资产总规模达8.6万亿元,潜在市场高达60万亿元,未来将接棒土地财政。
( N: |8 j5 L& Z/ b3 [6 g) _持有这种观点的远不止颜阳一人。
m7 F. x g: Z4 [4 G# J6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据可以作为资产入表,意味着数据可以抵押贷款、数据可以实现资产化、证券化,数据还可以投资、融资。未来数据资本一定大于金融资本,我做了一辈子金融,我觉得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向前看的机会和前景很大,这一波巨大的金融浪潮正在袭来,将根本上改变全世界,包括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场。」' `" u* u" \# x p6 I) O* Z7 P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乐观,是因为部分变化已然可以进行具体的预测。
8 e: [+ Q+ X4 l; P早在「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2」上,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就在演讲中提到,目前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 f& X& n1 K, R' n. D# G
「我们大胆估算一下,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1500-1700万亿元,如果数据资产入表,可能再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活力将被无限放大。」
; O- {6 S; v5 i" F+ F ]5 A' h1 a此外,东吴证券分析师王紫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达数十万亿元,具备足够资本驱动力接过土地财政(近10万亿市场)的大旗。其认为,「从长远看,数据要素将为下一个30年的黄金发展期,打开一扇战略性的大门。」9 X( H B8 u4 L* n4 D9 w
1 t3 U( q' ^& V; ]& `2 e$ R
我们跟某数据服务商交流时,对方也坚定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只有中国在推动数据资产化,这是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如果真的做成了,会像房地产行业一样持续兴旺几十年。$ G$ [+ C( P9 j- P$ y
\4 F6 h3 O7 Z" \. d m事实上,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就在演讲中指出,每一个城市需要把城市积累、沉淀下来的数据,当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看待,就像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一样重要。如今,其预想的未来,正在到来。戳这里,了解国企资产管理解决方案6 a P0 @ l ^5 ^5 G* i2 w( n
2 q2 [2 K# r/ u7 H3 f* M+ l, I
' c9 j" v. t9 W3 C: a
. ^0 U% h8 k. Z' |4 y4 m# o6 Q
顶层设计和配套日臻完善数据资产的前景十分确定
4 [% d" F$ C- s5 x% i" R很多新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比较曲折,这让一些企业比较谨慎,生怕自己步子迈得太大,成了后来者的垫脚石。但数据资产这件事的前景,是比较明朗的。! z" H& |& T$ @8 N% C" k6 v
首先,数据具有「新质生产要素」功能,是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0 s b m. x6 Z8 H
2020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第五个生产要素。
) [4 l8 ]6 L9 Y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中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数据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 H/ Y- D' B' |因为,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能发挥价值倍增、资源优化和投入替代的作用,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k% D8 i# {) D
其次,当前顶层设计已建立数字经济「三权分置」制度。
! Y) x& A2 f+ X# a) {3 G8 O自从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起,一系列数据政策迅速制定,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深化,在数据技术、数据产业、数据应用及数据安全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 u5 R. g4 o1 G7 t9 E8 x* U202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在顶层设计、配套政策、产业发展上均出现了积极变化。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被称之为「数据二十条」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构建了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数据要素市场推进的「四梁八柱」。6 d8 h5 G @/ _1 N
在数据产权方面,「数据二十条」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_/ q, C# W; x3 F( j
朱民高度评价「数据二十条」:「这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性、进步的历史文件,中国第一次对数据要素作出了规定,而数据最大优势就在于资本化。」+ z) i* R" U$ M+ f% t8 h5 R
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地产经济时代,土地要素的「三权分置」促进了土地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产权的「三权分置」,则开启了中国经济再一次从「资源-资产-资本」的发展路径探索…… @* J" V- h3 }, n' r
之后,各种配套政策和产业发展上,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构建。最典型的就是《暂行规定》的出台和施行。# _2 g: g2 [% I
最后,数字化还有非常丰富的场景可以挖掘,成为数据资产的蓄水池。( I5 E/ {1 Y: s1 T! }9 R+ M9 X
前不久,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一场报告会中指出,「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85%还是传统产业,还有后来者优势,并且我们有非常好的通信基础设施,有很好的数字经济基础,还可以进行数字化改造。这样的话,产业技术升级的空间就非常大。」, f4 Q" u3 w1 |. `( A
对此,我们高度认同。特别在不动产行业,数字化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数据资产入表在倒逼企业释放数据能力的同时,也会倒逼企业数字化业务模式发生变化,促进企业传统的业务形态升级。这些,都会成为数据资产的巨大蓄水池。
" W% T ~6 r8 y
( p, d" Q6 X Y& W6 k6 S) l
: t7 Y' X' d8 i( ?+ ~. m小结& G9 {! \# @1 m+ e2 y# G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以土地为杠杆,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城投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土地财政后继乏力,新财政呼之欲出。坐拥大量公共数据的城投依然是急先锋,数据资产入表的案例不断涌现。
8 F2 C* O& J) @& |% H* C& w虽然数据要素作为新兴的数实融合关键产业,目前达不到房地产这一支柱产业的体量,但是未来拥有巨大潜力。相较于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数据用得越多,效率越高,体量越大。持续流动、聚合、加工的数据,价值会产生乘数效应,赋能各行各业。而数据资产入表赋予了其原动力。7 F/ ^. l" p. }) Y0 ^' J; T
2 L- t! o+ X' I3 D9 }' \
土地财政让我们在几十年内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城市化道路,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30年,蓬勃发展的数字资产又会带来哪些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总编、首席研究员 艾振强)3 v1 ?! ^4 w# ?$ l. b8 r* s
1 v( E/ A8 ]; J8 i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3 w$ V5 D( R4 M$ c* I, \9 R
: a4 {6 { G9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