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18|回复: 3

[弹侃天下] 上海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6 15: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上海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人性与利益的思索(2009-12-12 17:51:14)标签:情感   分类:哒哒的文章集----天下杂侃


   (如今连“教育树人”这块世间最后一块“净土”,也被世间铜臭所污染了,“人性”与“生存权”终究还是敌不过世间的这股铜臭,可悲,可叹,世人已逐渐迷失本性,不可救乎。。。。。)你们慢慢继续贪婪,追逐名利,丧失人性吧。。。。。。(物价天天涨,工资几时升,只听雷声大,偶见雨几滴,手中刚点清,又叹左右出!)

---------------------------------------------------------------------------------------------



上海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五大追问

   



  杨元元生前照片



  昨天,杨元元母亲把她所受到的“遭遇”打印在纸上。王浩然 图

  因为贫困,大学本科毕业因拖欠学费,5年后才拿到毕业证,也间接导致工作不顺;因为贫困,想和老母亲在宿舍里凑合挤一下却遭到拒绝……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之谜的背后一直缠绕着——贫困两个字。

  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内用毛巾上吊自杀,半个月后,网络上出现帖子直指海事大学刻意隐瞒杨元元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学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尽管校方强调,帖子内容和事实严重不符,但围绕着杨元元到底为何自杀,是个人太脆弱还是学校太冷漠亦或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争议。

  昨天,家属坚持认为,在杨元元死亡事件上,杨元元自身要承担主要责任,但比赔偿更重要的是来自校方的道歉。目前,杨元元家属向学校提出35万元的赔偿。

  昨天,杨元元舅舅告诉早报记者,他们和上海海事大学相关人员再次协商,家属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尽快在今天将杨元元的遗体火化,让她入土为安;第二,一定要姓高的宿管员前来向杨母道歉。

  杨元元为何自杀?

  “遭受了一连串的挫折”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化名)昨日透露,11月25日晚,就在杨元元自杀前的一个晚上,姐弟俩曾互通短信,短信中说起母亲的住处问题。不过那个夜晚,杨平平并未觉察出姐姐的精神状况异常。“26日在紧张准备毕业论文的我,接到我表妹的电话才得知这个噩耗,我母亲都不愿告诉我。”杨平平在网上发帖时这么说。

  据弟弟杨平平描述,杨元元在本科所学非法学相关专业,但通过努力考上了海商法专业。在入学之初,她心态积极,认为自己还是挺有用的,所以以后要更用功。但此后,姐姐向校方提出为母亲安排住宿以及寻找工作的申请,始终未落到实处。

  这让杨元元在入学后,第一次产生了挫折感。而随后,杨元元向校方申请学校安排母亲住宿遭拒后,挫折感加深。

  在杨平平看来,有一名高姓的宿管员表现出“冷漠态度”,给姐姐在信心上造成打击。

  “11月21日,这名宿管员向母女俩发出‘通牒’,令杨母在次日8点30分前搬出寝室,”杨平平认为,“为人子女的,肯定心里会很难过。”

  此外,杨平平认为,母女俩并未得到来自校方有力帮助,即便后来居住在校外的出租房内,由于生活设施的匮乏,母亲只能在水泥地面上铺着被子睡,这可能也让姐姐感到无助和无望。

  对此,杨平平表示,在姐姐的死因上,有自然条件、校方工作方式、未能及时得到组织的帮助等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姐姐“性格好强,有什么事都自己扛着,不愿意告诉别人”。

  为何事发半月后发帖?

  “学校善后态度太冷漠”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在读博士,他强调说,发帖者是杨元元表妹的朋友,目前在国外。

  而这位表妹也是国内某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杨平平表示,在11月底和12月初,他们曾二度想发帖,“但都被我制止了”。

  杨平平解释,考虑到姐姐的死是其个人原因,不想给校方增添麻烦,因此曾两度改变了发帖的打算。

  但在姐姐轻生后,校方在善后工作中,反复“推卸责任”让家属感到“异常冷漠”,这使得他们无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前一天采访中,校方称绝没有冷漠对待这对母女。

  杨平平称,发帖有助于让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至于帖子内容与校方的表述存在出入,杨平平认为,这肯定会有差异,但对于事实本身的描述,他敢接受测谎仪的测试。

  为何本科毕业7年却没积蓄租房?

  “她工作一直漂泊不定”

  2002年9月,杨元元自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但杨元元自武大毕业已7年,为何没有积蓄,无力支付房租?

  杨平平说,姐姐的积蓄很少。杨元元自2002年9月毕业后,至2004年9月在武汉一家英语培训中心任教,此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1年。据其简历显示,此后的4年,杨元元的工作一直“漂泊不定”。

  杨平平描述,杨元元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2005年至2009年那4年间,曾在报社担任过编辑,也做过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赚也不赔。而“门面房较贵,所以屡次投资并不成功”。

  有网友认为,2002年时,武汉的就业环境并不差。而根据杨元元家属所述,毕业时因拖欠武汉大学3970元学费,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根据杨元元的工作经历,3970元为何花了5年时间才筹足?

  杨平平认为,姐姐在当时曾认为,“两证”的用途不大,所以并不急于将钱归还给校方,而用于先解决食宿问题。

  为何弟弟不承担抚养母亲的责任?

  “姐弟经济上较为独立”

  杨元元是否将积蓄用以支付弟弟的学费?身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的弟弟为何不承担抚养母亲的责任?

  昨日,杨平平表示,自2004年9月本科毕业起,前往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此后仅在2006年向家中要过100元,而本科时的学费是申请了助学贷款,在2008年春节终于攒钱还掉了12500元的本科学费贷款。据了解,在杨平平大四时,杨元元刚好在武汉一培训中心任教,其间,杨平平也曾在帮忙代课教授化学和物理。

  “刚来北京那会的确入不敷出,几乎连生存都成问题,”杨平平说,“但随后,通过校方的补贴,以及自己做家教和撰写书籍获得了一些生活费。”

  按照杨平平的说法,在2006年至2007年间,杨平平还曾补贴给家中3000元,而这笔款项是其帮助友人写书所得。“2007年2月,他曾为姐姐购买了一台6850元的笔记本。姐姐一直在使用。在他眼中,母女俩的生活能维持‘最低水平’,但一家人的节俭成了习惯。”杨平平说。

  杨平平认为,他和姐姐在经济上表现得都“较为独立”。“眼看明年就能毕业,生活就能好转,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杨平平在网上发帖述说丧失姐姐的悲痛。

  学校的态度是否间接逼死杨元元?

  “个人困难应寻求制度保障”

  杨元元之死的帖子在网上发出后,也引起大家对海事大学的道德谴责,网友指责说,既然学校现在有很多空置宿舍,元元的申请也有情有理,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伸出一点点的援手,就可以救助一个困难的家庭,有啥理由不做呢?

  对此,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表示,若是社会层面的事情,不要落到学校的原因。个人的困难,应寻求“制度”层面的保障,而不是落在“特例”。

  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顾俊认为,这些“穷孩子”很不容易,但让学校来突破“制度”,学校做不到。杨元元的个案,让学校“为难”,而杨母的问题,属于社会层面,由此发生的问题不能落到学校。

  评论:自杀,不是弱者对命运最好的抗争 

  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杀身亡。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4岁。多年来,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姐弟俩拉扯成人,求学期间杨元元一直与母亲同吃同住。杨元元自杀前一天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新闻晚报12月10日报道) 

  一个本应是充满生活希望、正在编织美好生活的大学生,却选择了以死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大家在对杨元元表示惋惜之余,更多的是对上海海事大学的痛陈指责。事情发生之后,作为校方依然在为自己辩解,觉得学校严格执行校纪校规无可无厚非。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规章之下,引来的只是一个少女用死来对之的抗争。有句法谚叫做“恶法非法”,那么这样死板僵硬的规章,又怎么体现和谐社会之下的人文关怀。逝者已去,我们在寄托哀思的同时,更要这种社会的冷漠进行反思。 

  杨元元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付出的更多是汗水和泪水,也是一个想用拼搏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孩。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元元可以说就是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在绘制自己的美好未来。在这里,那些竟然指责杨元元执拗的人,他们的良心、最原始的人性,恐怕是早已泯灭了的,因为他们缺乏对社会弱者最起码的怜悯之情。一个人可能因为自己的出身、地域的限制、时代的影响,生活过的比许多人艰苦些,但这本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有一颗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心,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杨元元同学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她拥有的一颗最真挚的孝心。虽然外出求学,却一直放不下自己年迈多病的母亲,因为她知道没有母亲,也就不会有她的今天。她知道、更懂得“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武汉大学的领导看到的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一个值得大家去帮助、去关心的女孩,学校在各方面给予她帮助与照顾,包括介绍勤工俭学岗位,减免或延期缴纳学费等。在这样的大学、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集体,我们相信离去的杨元元看到的不是对生活的无奈,她看到的更多是希望。 

  举孝廉,是在汉代有一种培养所谓预备干部的选拔方式。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中国文化以孝治天下,所以称孝廉。到清朝时,考取了举人,还是用孝廉公这个名称,依旧是沿用汉朝的称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杨元元懂得用孝道去回报母亲,这其实就是对德最好的诠释。为了不舍弃自己的母亲,她恳请上海海事大学领导让母亲住在校园里,一个在常人眼里觉得很合情合理的不情之请,为什么学校就不能满足她?倒是如果杨元元同学要求住进来的是她的父亲,那学校那还可以另当别论。 

  当然,贫穷不是罪,人穷志不穷。作为社会的弱者,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选择放弃;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不能怨天尤人;在遭遇冷眼的时候,更要坚强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杨元元同学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年轻人,但我们更要明白她是一个靠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小女生。她受的苦、承受的压力,或许都是我们常人难以承受和面对的。但是,杨元元选择了结束生命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从另一方面也就凸现了人生的脆弱面。正如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老师所说,在目前就业不景气等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许多贫困生面临着家庭为求学付出一切,而现实却很难改变命运的差距,期望与失望的强大落差难免使他们心理出现阴影。胡教授说,这部分人的生活生存状态确实值得关注,尤其是心理状态。但出身贫寒的人也要“争气”,更应该坚强生活,“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社会,否则全盘皆输,毕竟活着才是对亲戚家属最好的回报。 

  逝者已矣,生者坚强。 来源:红网 作者:李少葵

---------------------------------------------------------------------------------------------

杨元元的最后24小时 不解:知识为何难改命运
     
       核心提示:杨元元清晨突然从被窝里坐了起来,喃喃自语,“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杨老师我们真的很不想你离开这所学校。”杨元元手机里一直保留着学生的短信。

  2009年11月25日,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像往常一样起床,那天她没有住在宿舍,而是陪着妈妈住在海事小区刚租来的出租房里,她告诉母亲,“地上好冷,我去找学校去,我们还是要住回学校宿舍去。”

  这是杨元元30岁生命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凌晨,她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1月25日清晨

  “知识为何没改变命运”

  杨母回忆,与她同住在海事小区出租房的杨元元,清晨突然从被窝里坐了起来,喃喃自语,“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随后,杨元元告诉母亲:“地上好冷,我去找学校去,我们还是要住回学校宿舍去。”杨母劝她还是以学业为重。

  11月25日白天

  “没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当天,杨元元没有课,她与母亲到学校买了些馒头和咸菜,两人在租赁房里吃饭、聊天。

  杨元元告诉母亲,现在后悔当初上大学时没有报考师范类专业,那些当初成绩没有自己好的同学,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上海教书,收入很高,反观一直学习很好的自己现在却过得很不好,“努力有什么用?”

  杨元元还反复说觉得没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自己很对不起母亲。杨母这时候觉得女儿反应反常,比较担心。



  杨元元生前照片

  11月25日晚上

  三度表示不想排练节目

  杨元元要去同学宿舍排练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对母亲说自己不想去排练了,连说3遍,还把排练台词纸扔到一边。

  杨母说,既然不想去演,那就算了。但杨元元又改变了态度,还是去参加排练了。不放心女儿的杨母在学校3号门门卫室待了一个小时,用母女俩仅有的一部手机拨通了杨元元同学的电话。

  后来杨元元借用同学的电话回电,并告诉杨母她还在排练,让杨母放心回去。(据东方早报)



声音》》

  弟弟:她非常疼爱家人

  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目前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读博士。他告诉记者,杨元元非常疼爱家人,元元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自己不满4岁。当时在宜昌一个偏僻的军工厂工作的母亲要上班,每天中午姐弟俩吃的基本是辣酱就馒头,有菜吃的时候,杨元元都是尽量让弟弟多吃一些。

  母亲:曾流露轻生念头

  临港派出所的笔录显示,杨元元的母亲曾向警方表示:“杨元元在11月25日跟我说过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她还说,在武汉代课时她的一个15岁学生自杀的事情,以及其他地方大学生自杀的事情。”

  同学:有困难却从不说

  同学们反映说,杨元元为人大方,在学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大学还入了党,同学有什么矛盾,她还帮着调解。杨元元很要强,家里有困难,却从来不跟同学、朋友说。与杨元元住同一楼层寝室的同学说,因为与杨元元在年龄上有差距,平时沟通不多,但杨元元看上去有点孤僻。据东方早报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研究室主任杜亚丰教授对杨元元自杀的行为表示遗憾和惋惜的同时,表示贫困并不是她自杀的原因,因为人应该学会坚强,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和困难,都要坚强理性地对待,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杜教授表示,杨元元选择轻生实在“太傻”,面对这种情况有很多方法解决,自己勤工俭学也好,向同学求助也好,都能帮母亲解决住处问题,完全没必要选择这条不归路。杜教授还表示,我们不应将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人群,事实上很多人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怀。特别是说到贫困,很多贫穷的人都有自卑感,但他们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告诉别人。其实贫穷并不丢人,在你将自己的困难告诉朋友之时,不仅能得到帮助,心理也能得到舒缓。(重庆晨报记者:吴智佳)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15: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么有照片?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19: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跟我讲自杀
会影响我!!!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2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脸上打格子   没有传哈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