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241|回复: 2

[转帖]古诗评论<生年不满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1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nbsp;&nbsp;<br/><br/><br/>“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对人生短暂的感叹至始至终存在人的心头。早在庄子中就有:人生若白驹过隙,倏忽而已。孔子也临水长叹:逝者如斯乎。汉武帝在《秋风歌》里说:人生少壮兮奈老何。对死的恐惧始终盘踞在人的心头。在人性觉醒和战乱纷争使得人生的脆弱凸显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的强烈。作为人类的群体是这样,作为单个的个体也必然在某一个时刻要面对死的命题。某些人乐观的”窃比我于老彭“也终究有”回到他祖先身边去“的那一天。乐府诗里有很具代表性的诗-《薤露》:薤上露,何日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长歌行》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魏晋时期战乱纷纷,老庄玄学盛行,这个时代的人对人生的考虑比以前的人们更为深刻。露和水也以它们的一去不回和短暂成为人生脆弱的象征。慷慨如曹操犹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句。曹植有: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阮籍有:人生若朝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缓若浮。张抡的《阮郎归》中: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牡丹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两相映衬让人触目惊心。”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秉烛夜游是认为延长生命的一种方法。钱钟书在《围城》里说:最原始的睡就是死的样本。少睡一刻就是抢回一点生命。曹丕《与吴质书》: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期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也有同感: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nbsp;&nbsp;<br/>”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也就是楚辞中《远游》中所说: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常勤,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为乐当及时的思想贯穿了所有的封建时代,在士大夫的脑中根深蒂固。”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张晟《满江红》中”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不常早。待春来携酒滞东风,眠芳草”。徐积在《淮京游》中有“饱者高歌醉者眠,只知头白不知年“。民间的一句俗话”今朝有酒今朝醉,莫论明日喜与愁“也表达了这种心态。”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鲍照《拟行路难》”但愿樽中酒常满,莫惜床头百个钱“。李白《将进酒》中高歌:五花马,千金裘,呼而将出换美酒”。在及时行乐者眼中,不止是金钱不足惜,后代声名也大可放却,只要纵心适性就够了。庾信《拟咏怀》“眼前一杯酒,莫论身后名”。张翰在这方面可谓空前绝后。他在外为官,一日见风吹落叶,一时心动,思“松江鲈鱼正肥”便弃官南归。有人质问他“卿单思及时行乐,何顾身后名?”他回答:使我有千秋万岁名,不若眼前一杯酒。柳永在《传花枝》中也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美景,追欢买笑。”但柳永的生平际遇相当不幸。当时的士大夫看不起他,仕途又不得意,内心苦闷可想而知。晚年更是穷愁潦倒,死后还是妓女凑钱将其下葬。值得安慰的是每年清明都有民间艺人歌伎舞女为他扫墓。&nbsp;&nbsp;<br/>“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相传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仙去。&nbsp;&nbsp;<br/>“难可与等期却表明了对成仙飞升的幻想的破灭。秦始皇术士访仙,汉武帝金人乘露,唐太宗服丹用药都是徒劳之举。死终究是必然的,不同的只是对死的态度。顾诚有首诗对死表示的很达观:&nbsp;&nbsp;<br/>我知道永逝来临却不悲伤。&nbsp;&nbsp;<br/>松树中安放着我的希望。&nbsp;&nbsp;<br/>下面是海,远看象池子。&nbsp;&nbsp;<br/>一点点消失的是正午的阳光。&nbsp;&nbsp;<br/>人时已尽,人世还长。&nbsp;&nbsp;<br/>我在中间休息。&nbsp;&nbsp;<br/>走过的人说:这松树很低;&nbsp;&nbsp;<br/>走过的人水:这松树还长。 <br/><br/>2 <br/>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br/><br/>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br/><br/>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br/><br/>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br/><br/>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br/><br/>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br/><br/>&nbsp;&nbsp;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你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 ,岂非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 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不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不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 “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br/><br/>&nbsp;&nbsp;&nbsp;&nbsp;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 “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 “及时”,哪能总等待来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安知你“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 “陈死人”(《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岂非晚矣!这就是在诗人世间 “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从这一点看, "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因为他们生时的 “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 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难道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哩!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 所说: “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确良 “唤醒醉梦”之力。 <br/><br/>&nbsp;&nbsp;&nbsp;&nbsp;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陆 “惜费”者。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 “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就是汉代的平民,又何尝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br/><br/>&nbsp;&nbsp;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何尝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nbsp;&nbsp; (潘啸龙) <br/>&nbsp;&nbsp;&nbsp;&nbsp;<br/>3 <br/>整个古诗十九首真挚地演绎了人类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道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坎坷无奈,写尽了生命的幽微曲折、孤愤自勉。 <br/><br/>“生年不满百”堪称是对古诗十九首所有主题的一个经典浓缩。 <br/><br/>人的生命遵循的是快乐原则。生命受苦、受难、受折、受磨,都是为了生命所许诺的快乐的可能性。不然,在无边的苦海的围攻下,在接受第一滴雨露、第一阵春风、第一缕阳光、第一个祝福、第一份情爱之前,生命必将萎靡死去。 <br/><br/>道家不求人间狗苟蝇营,维求生命的逍遥洒脱、来去无痕,以此看透人生的坎坷苦辛,求得人生的真味。 <br/><br/>佛家不求人间富贵荣华,维求生命的空达慈悲、普度济世,以此承载众生的无边苦海,求得来世的幸福。 <br/><br/>儒家不辞人间穷贱苦辛,维求生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此承担百姓的琐屑人生,求得现世的富足太平、人生的仁义礼信。 <br/><br/>基督不辞人间罪孽痛苦,维求生命的悲天悯人、仁爱温情,以此承受世人的深重罪孽,求得天堂的灿烂光明。 <br/><br/>不说道、佛、儒、基督对人间苦难和幸福的思索追求,且说人间如蚁众生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走着自己的人生苦路、一点一点品尝自己的人生苦酒,又是怎样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美丽的梦想? <br/><br/>&nbsp;&nbsp;<br/><br/>“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的生命区区不过百年,然而它包含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甚至它还要为百年之后的儿孙承受千岁忧。 <br/><br/>“行行重行行”描写了思妇怀念远行丈夫“与君生别离……思君令人老”的忧愁。 <br/><br/>“青青河畔草”抒写了红粉丽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寂寞苦闷。 <br/><br/>“青青陵上柏”抒发了失意士人对永恒涧石和短暂人生的深长感叹。 <br/><br/>“今日良宴会”描写了人生的穷贱苦辛、悲士不遇。 <br/><br/>“西北有高楼”感慨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苦。 <br/><br/>“涉江采芙蓉”抒发了“同心而离居”的终老之忧伤。 <br/><br/>“明月皎夜光”感慨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的世态炎凉。 <br/><br/>“冉冉孤生竹”抒写了“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新婚而别离的哀怨。 <br/><br/>“庭中有奇树”抒发了折枝送远人、思妇以怀人的离愁别恨。 <br/><br/>“迢迢牵牛星”描绘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生离之苦。 <br/><br/>“回车驾言迈”抒写了“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的感时怀节。 <br/><br/>“东城高且长”描写了不得 “荡涤放情志”之郁。 <br/><br/>“驱车上东门”感叹了“人生忽如寄”而不得不寄情美酒纨素的旷世之愁。 <br/><br/>“去者日以疏”描绘了“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的愁杀人的萧萧悲风。 <br/><br/>“凛凛岁云暮”抒写了女子在岁暮风寒中思念远人的垂涕之感伤。 <br/><br/>“孟冬寒气至”描写了在北风寒夜中展转难寐、怅望星空的思人之愁。 <br/><br/>“客从远方来”抒写了愿得鸳鸯、合欢以著长相思而不得的暗恨幽愁。 <br/><br/>“明月何皎皎”抒发了愁思无以告、泪下维沾衣之忧。 <br/><br/>读遍整个古诗十九首,哪儿没有忧、哪儿没有愁、哪儿没有苦、哪儿没有闷,整个人生一本大书处处写满“苦闷”二字、“忧愁”二字!然而,人的生命遵循的是快乐原则,面对如此漫无边际的忧、愁、苦、闷,生命何以适从? <br/><br/>“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用百年生命去荡涤情志况且不能尽心尽意、十全十美,更不用说去承受愚不可及的千年之忧了。既然如此,百年生命于你、我又有什么价值、意义呢? <br/><br/>“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一天二十四小时,白天如此短暂,黑夜如此漫长,生命在漫漫黑夜中苦苦煎熬,何不手持烛火,放情行乐? <br/><br/>多少人想着“苦尽甘来”,把人生有限的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包含了多少人人生痛苦的体验!未来,未来在哪儿,未来能许诺给我们什么,未来是不是一定就是人生之至乐?看来这个还是个问题。我们能把握的还是只是今天、当前、现在……“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说得畅快,说得好啊! <br/><br/>人生的乐在哪儿?人生的乐如何去找?有苦才有乐,乐必然相对于苦而存在。天涯各一方的少妇良人彼此间的寂寞苦闷、悠长思念是为了更突出两情相悦的浓情蜜意,感慨人生的飘忽不定是为了更突出追求生命乐趣的理所当然,感慨知音难觅、怀才不遇是为了更映衬伯牙子期、伯乐宝马的难能可贵……人生的乐有了苦的根源才显得更来之不易、理所应当、深刻悠长、刻骨铭心。 <br/><br/>爱惜费的愚者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谁知道他们的子孙会不会是游手好闲、挥霍无度之徒,从不知道感激祖上的积德,甚至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如此惜费真是天下一大蠢货,只能供天下人茶余饭后嘲笑之料,嘲笑之余又有几许悲哀,可怜啊,可怜!“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愿天下明智贤达之人不要步此后尘。 <br/><br/>既然汲汲无欢的惜费是一种愚不可及、招人嘲笑的行为,那么求仙求道可否算是一种超脱人生苦难的终南捷径?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有多少人干过仰慕成仙的诸多蠢事?汉代的平民,又何尝不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乘鹤成仙的传说? “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从汉乐府里响彻了整个神州大地,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而已,“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一句话轻轻一击,使多少慕仙者为之颈凉? <br/><br/>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惜费、求仙具是空矣!千年忧亦是扯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愿天下性情中人得以天高地阔荡涤放情志!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上面的文字都好深哟,我都看不懂.好浪费.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也不难,多读就理解了。</p><p></p>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