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 E" i/ d# m n' m' Z3 ^
* N& ]$ T/ ^+ a/ W) ]近期,央行公布了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储户、银行家与企业家调查报告,披露了最新的市场判断,全面展示了居民、银行和企业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感受。
' ~8 B' u X r+ ~6 O
+ q+ m1 \( ~, `9 Y g7 c( E9 J从某种程度上看,央行的调查报告,对我们深入理解地产行业的边际趋势,有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居民对未来房价的预期,以及后续买房、储蓄、投资的倾向,更是对市场形势的边际变化有很明确的指示作用。
3 _* |! I9 Q6 |$ u
1 D* t$ ^! D3 V4 w+ D% O# Q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为您从五大问题,剖析央行调查报告的内在线索,找到地产销售修复的难点,预判超额储蓄释放的效果,分析房价下跌的底部,并结合利率动力机制,深度解读地产融资的变化。
7 }; F" Q: H; \$ ?' P0 n8 ]
x. j+ x* C& }* d, C+ ~问答实录2 A7 H7 F2 G4 z9 u7 m R; c4 N
①丨地产销售为何难以修复?; h+ \1 i9 o# J0 w9 g
- 核心问题在于收入和就业预期不佳7 O3 g2 Y' K" S# Y O
: P: B2 R' A; L* }, k D5 i/ }7 W
主持人:& n2 u; {) `8 ^* u
, t% f+ V$ @# y 近期央行公布了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调查报告,披露居民、企业和银行对于宏观经济的微观感受。而您作为地产行业专家,是否能从调查报告的结果中,找到地产修复的线索?当前地产行业销售回暖,难点在哪里?2 |" Y8 Q" N8 Y. Y, U" \# o( g8 p0 w
$ ^* W) O; n; }9 C2 z. r9 ]$ d" i在详细分析央行调查报告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中指研究院的月度统计,关于当前民众为什么不买房。
) P$ x! P, r1 f6 y. N s- g) R/ Q' M6 n% S1 K7 o% W
我们可以发现,排名最高的原因,就是担心未来还贷压力大,以及担心未来收入下降。即使去年以来LPR和房贷利率下限有多次下调,对于存量房贷利率也有所调整,但是买房和还贷的支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仍然对潜在买房者形成压力。具体详见下图。5 w5 U0 f" F; z8 l0 M. p- H
) q0 m: C6 w9 N3 T图:中指研究院“为什么不买房”原因调查
8 @9 T+ @; R w" d2 Z1 l# F! a* O& V+ I
* _# Z5 F8 e; E' [" ]. B
. o! ?$ i7 E1 T% C$ M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 M6 k0 k5 j) R0 @$ N
5 [: N+ {# M0 a而我们看央行的储户调查报告。3月底央行一次性披露了去年三、四季度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一季度对经济好转的预期,在二季度开始出现转折,在三四季度明显转弱。6 t7 g, T) N6 t0 @ ~7 y/ {7 ]
8 F+ n; E: e C% T1 p* R! S
截止到去年年底,央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部门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都在下降,而对于未来物价的预期反而在提高,尽管提高之后物价预期仍然在较弱的区间。
/ ]' k5 B* k9 @1 _( |( }7 ?* p8 }, T" q: D& r: w
也就是说,在物价稳、收入降、就业难的预期下,自然是无法支撑后续居民的买房动力。 I/ j+ R! _; S9 Y/ a& k
1 U* F6 p0 W: L1 w8 F( K& [图:央行储户调查-收入、就业和物价预期
& B8 N9 V5 Q/ x6 Y! D; Y$ b9 G- e Z/ j! S" F& j# _! O- K0 z
+ A6 `6 v% B" l' p$ ?" p7 R' a
8 z8 d+ I) } i2 l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L& F8 P$ T7 S, d& u3 _% j) x( e$ W+ k7 o, I f
我之前也做过很多研究,我们现在的经济周期已经与过去不同,当各种经济指标的增长趋缓,甚至出现下行,地产资产作为同时具备收益性和流动性,又带有金融属性的资产,其隐含的价值明显下降。 `# C$ f8 X1 K* S. h; r: z" F0 e+ ~
! \2 \3 x1 Z9 C$ U" _, r; ^另外,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逐渐接近天花板,人口也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这与邻国日本有些类似。伴随着日本人口的下降和生育率的走弱,日本整体的抚养比大大提升。叠加上90年代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整个日本青壮年的收入增速下降,家庭的支付压力也变大。在这种背景之下,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也会被强化。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已居世界第一,到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
; F# {# T1 @. ~" r x! U4 f% A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青年、中年人群,抚养老人的压力也会增大,可用于购置房产的支出,在宏观层面会有明显下降。+ I' R( t7 C5 X: k M. u" J
2 k7 ]1 ^2 [0 U9 s3 V& o. e图:日本抚养比情况
\4 m* R' Y; n- N. R" I1 Z* ~! \
! T8 `/ f/ Z1 L! l( u& G$ J9 @" u) Q) s4 B4 L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X' c2 L/ ]2 d+ K3 f; r4 W6 S7 {; r$ D4 o
②丨 超额储蓄有所缓解了吗?/ `7 r5 ?; ^' i' P0 @. {
, B, w, d, h5 G- 超额储蓄有所缓解,但是并未向楼市释放
0 p1 f; {) n- `, F/ q. w
, k- _! ^0 ~* _4 D6 i/ r主持人:# U9 E! k% T( P
H i0 X# p% v. U$ P 嵩山论市之前讨论过,2022年中国累积了大概六到七万亿的超额储蓄。而从去年开始,市场一直期待超额储蓄得到释放,并流向楼市?从去年三四季度的央行储户调查报告,是否能看到超额储蓄变化的倾向?
2 d5 h) ]1 g0 ^1 q) F# K3 |/ w
% m" x1 }2 P9 A& M- |从数据上看,超额储蓄累积的高峰是2022年。从2023年开始,居民的边际储蓄意愿得到缓解,整体上2023年到2024年一季度,当季居民存款的金额开始下降。- w$ i, |/ Q8 g( _3 l. B8 L0 a( o
: g; B1 J O( M8 O
图:新增居民存款(当季)# x' v8 e( n" l
% a6 T' n! x; T" Q: n8 d. T+ u
& W: x) q; B6 j5 {( c
( Z ]1 I% o0 A' _) D& _* |# p" ^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9 B3 ?' v- i L
, V. J6 y! ~* Y) ~1 S b2 [9 A9 `0 ^* G
这个数据在央行的调查报告中也得到了验证。2023年三季度,居民更多储蓄占比达到62,但是在四季度开始出现下降。但是与此同时,去年四季度相比于三季度,选择更多投资和预计未来三个月内买房的居民,也出现明显减少。具体详见下图。
t# C2 O! M# M5 L
* U' K9 Z4 ]; S7 f1 `% ]图:央行储户调查-居民储蓄、投资和购房意愿变化
. L# Q7 u! z/ J9 O. L- S1 u& t
0 d" n: y t5 E* C
, W( w; O3 {- G' l5 H: Y- `# S. Z/ a/ Y ( O; @$ `3 T8 @- |2 L }* D- E
$ ?; D% U$ T c6 D* w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y. B' o. L$ W& j9 |! z! H
! v6 B' L' V+ R
也就是说,即使居民储蓄意愿平缓,超额储蓄情况开始缓解,但是并没有释放储蓄流向楼市,反而是消费行业有所收益。我们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同比,以及三亚旅游收入月度累计同比数据,可以发现2023年明显好过2022年。具体详见下图。
4 g: c/ n4 N4 k# k
2 P6 d0 y- j3 b& g5 c图: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和三亚旅游收入累计同比
/ j3 n: P* `. J/ L/ q
* a6 e% T4 @; p# k- ]. C
) }: }% Y$ e) w$ t
: A* g9 P0 E/ |; B' Z: \ [, o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_& F5 g/ R8 r
2 D+ G+ X1 b' K; w6 g' Q [
" Z- e t1 C8 o, l( k
/ l. x% [. n1 o8 X; H% ?
③丨房价还要跌到什么时候?
9 O+ }" M( c$ v' t1 ?- 目前房价没有看到见底,改善言之尚早 ^5 V' B% q' d
9 |3 U _/ g! J9 s, S" w: x1 L+ `主持人:* Q$ C( R/ B+ Y
% B; d+ R5 t1 [ i3 r 当前居民对房价一直比较担心,统计局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的价格同比下跌已经累计24个月,而房价的下跌,一方面影响需求端的买房行为,另一方面也影响存量住宅资产的估值,对银行、房地产公司的报表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央行的调查报告,我们是否能预判房价未来的趋势呢?究竟何时房价可以止跌?2 X7 A, Q5 j: h' b u
5 Z1 ?* \: `/ g% F0 ^! m6 r7 l% w+ |最近有许多卖方分析师和自媒体,开始讨论整个地产市场的底部,特别是房价的底部在哪里。毕竟房价是地产资产的估值中枢,也体现了整个市场的供需表现。7 j8 l5 T: Q, `8 |: W$ I8 c" g. b
8 i2 V( t& \4 Q! f# n图:央行储户调查报告-房价预期0 q/ p1 c a! O; B# X3 s ~& v
K0 ?# _) g8 U" R W
4 W0 e4 w, i! H2 o+ D; e; u; H j ; q, H0 S, j: I) _' ^% m" f$ `5 F
/ k6 u- m* [9 b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G& a# `+ i% W4 m( A
" s2 F* y# T0 O' I5 n根据央行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2023年一季度短暂的小阳春之后,居民对于房价的预期就在恶化,认为房价未来上涨的人群占比持续下降,而认为房价会继续下跌的人群,占比已经超过20%。
8 O( X4 ~$ f3 g! {
- n* @" q- E) ?9 @5 B( C' J0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2023年底到2024年一季度,不少购房者认为小阳春回归,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二手房成交量回暖,也让市场恢复了一定的信心。. c3 `4 a* l$ w8 E* Y# }4 H
8 `8 r/ J# o; k( @% R* R1 f
但是嵩山论市很早就进行过讨论,认为一季度二手房的回暖,是建立在“以价换量”的基础上,在房价没有修复的情况下,整个市场景气度提升也是无源之水。
1 d" P# K+ g+ U/ S" C, \' k
, n( m9 {: ~2 |" T图:统计局重点城市房价变化
! u$ z- i' }/ A2 Y! t7 U6 Z P+ K _, r8 w3 T v
$ q$ a2 Y+ B& F! T8 w F$ U- M Y' ]" Q6 B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E* t) @) c2 u+ I0 x. c$ N# @
9 {" Y9 r; g9 {# s" u
我们通过统计局70大中城市房价变化来看,2024年新房价格的增速急转直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跌幅超过1%,而整体的房价,也已经连续24个月下跌。$ F# G! E% n" E4 o
7 J( G, c" ~: n( q5 L- f而市场上比较认可的第三方房价数据——冰山指数来看,2024年一季度的房价跌幅,已经超过2008、2014和2018年三轮周期底部,说明当前地产行业的情况已经刻不容缓,价格表现衰弱背后的,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集中体现。! H6 T! X6 T# C8 m1 x M
o( X8 m( J! d" _
图:冰山指数变化2 P; h: D V5 h2 m
1 y' N! N& B! g' ?5 Q/ q9 _
9 ?4 J& }* w. Y! f! g. M3 K4 ^6 c) ~
数据来源:冰山指数,嵩山论市
8 c& m5 s2 v, I# Z% S+ ^+ `4 ]
8 [, M* d" ^3 ^/ x% V4 J④丨地产融资修复是否有赖于经济回暖?, l% Q5 V( P: }8 B l: Q
- 地产公司贷款需求和银行投放意愿,都取决于经济整体水平3 c: ^3 c g; q
9 C4 W" k; b- T( `; M* N+ T9 O1 }主持人:' R! H) L/ k Z1 D/ t
* W1 a* `, O/ N6 h7 F& o- l0 h
专家您一直认为,与其说“经济增长要靠地产修复”,不如说“地产销售改善有赖于经济回暖”。我们用这个思路去看地产融资,最近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不断推进,但是房企违约风险还在持续爆发。您是怎么看待这组矛盾的?是否银行对地产业的投放意愿,也受经济预期的影响?
# I) n& A/ P( ^9 F. C8 V& a' p( S/ d& W+ k D1 q3 x, m, t7 R; c
我很早之前就有判断,在“经济靠地产”还是“地产靠经济”之间,一定是选择“地产靠经济”,本身地产行业虽然静态上仍然在宏观经济中占比不小,但是未来动态看,地产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已经在减弱,而且在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背景下,地产很难为整体经济增长带来增量。
: W* W! {$ e4 \$ I
, y" j- z8 Y. P5 b |6 Y而其实银行端对经济的预期也是偏弱的,导致银行对于地产的投放意愿也在下降,特别是对于地产的开发贷领域,银行实际投放偏好仍然是很谨慎的。0 P/ G1 I& S# Q% j$ x( T" I6 d7 l
) b$ @: y! f) `# ^& f我们可以从央行的银行调查数据中发现,银行的审批指数,在2023年下半年明显弱于2023年上半年,说明银行对于信贷投放的条件有所收紧。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贷款需求,和中国银行业的景气指数,在同步下降。具体详见下图。
1 |6 i, T7 ~" q0 O2 n! b- J+ o8 w7 @, V; N6 J. x8 E; y
图:央行调查报告-房地产贷款需求和银行经济预期1 k: [% Q* R" E8 A2 H
! X1 q- \7 I a" k
" d$ I& P( t: b! I# n' [
& B' T* d6 J* X7 n6 f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O$ R+ ? I* t6 p, [' I* k
5 u6 X) A+ E! K/ p9 f! q正逢银行年报季,我们选择了六大行地产业务不良率的情况,发现除邮政储蓄银行以外,其他五大行的地产业务不良率均已经达到了5%左右。具体详见下表。; S1 A0 \6 r+ j" W J" ^
- v0 ^" O7 V1 G/ p
表:六大国有行地产业务不良贷款情况5 l) D& p, r- ^0 U& a/ _
# G7 B1 P" h/ u5 g/ B/ o/ u6 Q0 k
: t/ M2 {" `5 I8 H6 c" H
3 y/ i% o% o# ?2 M8 f/ z数据来源:公示公告,嵩山论市
3 S, k$ }" r/ ]
7 E. n. s- f% J而后续的经济动能,更多将落在制造业上,整体上看央行调查报告中,制造业贷款需求,也和统计局数据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趋势相匹配。具体详见下图。6 h6 K; L7 s i/ W- k1 J; h, K
8 n; t9 ]) }2 f6 c
而央行调查报告中,对于整体实体经济的内需、外需订单和商品售价指数,也开始在2023年三季度之后有所好转。
/ ?' S- G5 K, B3 O; [: B0 j1 M
4 k; g |* z4 Z8 n! D ]6 y' p图:央行调查报告-实体经济趋势. V' @5 C3 A" |1 I; \2 ^
3 i, @0 O6 \. K0 ~: s( h* h
" K8 L$ Z$ x5 Z3 e
8 A6 b+ s5 E; p* S$ o; G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l# T3 }6 S% J0 h! r0 Z+ x- g8 K" D
8 p4 i6 E2 ]( p/ N* x3 [图:制造业投资和央行制造业贷款需求调查. Q' o9 ~0 N m7 P; j( y
! Z* _& D) o) U( g" D
. O/ O+ o0 V8 Q& P
4 [ x# w5 q9 @& V' [; z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M( x; P3 u! h2 R J
9 |5 a/ H, \& P% Y, m⑤丨前期支持政策效果为何偏弱?
9 s) Y2 r" ~* d* u: `: @* i4 w6 L- 背后的利率驱动机制也弱化,传导机制受阻
0 x) @: m D8 [' U' r+ I: ?$ i3 |: ~' P9 d. h0 R
主持人:" Z! s' Z, O* E
& t! W7 F! @5 o0 ]( R$ p% M& { 您的主业是通过地产视角切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而整体金融资产估值的中枢,就是利率。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是否对地产销售、融资有影响?地产支持政策的持续低效,是否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阻碍?
/ a" @: n0 h K" Q
: c- h, u# N# u0 o# z V在我看来,实际上我们的贷款利率在最近一年多是明显降低的,但是贷款利率的下降,特别是传导至房贷利率、地产开发贷利率的下降,并没有对地产行业的销售和融资有明显改善。4 s3 @( F, u3 T- H7 x7 S
/ j4 d; N* S/ k* t, _究其原因,在地产销售端,保交付、收入下降、预期房价下跌等因素,加大了买房者的观望情绪,让原本重要性较高的借贷成本,在买房决策中的重要性下降,从而降低了利率下降对地产销售的提振。
9 B* R9 v q; r! d; H
! E1 l5 k0 M5 v% K) R8 w/ Q而对于地产融资端,利率下降并没有提升房地产贷款需求,更是因为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特别是民企地产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节奏被打乱,而后续的还款来源缺乏保障,自身资产的价值中枢也不稳定。从某种角度上看,当前地产融资的问题很严重,房企的信用风险迟迟没有得到出清,房企的融资意愿和金融机构的投放意愿,都受行业基本面的制约,并不是降低利率就能提振地产融资。" x* q: E/ h" w2 w' @5 ?0 O5 e! ~
( Z; H% M# x7 H图:5年期LPR变化和央行地产融资、销售调查
' A9 l( c4 j8 B2 C# D
9 |% C* N. v# e. \2 D, K
, Z0 | e3 m4 V
/ U; H5 R; C3 B. d9 d% ~6 p* d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I/ T' i. O( I$ S0 q
4 U& q6 f2 g2 j) o) A2 |$ i利率调整相关政策的效果不佳。与之相对应的,去年调控放松,降低首付比例,放开认房不认贷,都没有带来地产行业销售提升,甚至去年下半年地产销售量价都出现了加速下滑。! _: X* e; N: V& x) m( I
4 @5 L+ }6 p% V2 _$ u( a% Y
本质上去年的调控放松,对于地产行业宏观层面,都是降低行业层面的首付比例。实际放松首付比例的政策,在疫情之前的地产周期里,都是十分有效的,我们可以发现只要首付比例略微下降,就能对地产销售增速带来明显改善。这里我们使用统计局数据中,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定金及预收款/(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来估算实际新房销售中的首付比例,并探究下首付比例与销售增速和房价变化的关系。
% b0 c. A2 b. s4 {) N' F5 b2 O0 V M4 q6 R; ^
图:估算首付比例和房地产销售量、价
5 J1 o& w7 ~, }' h3 e+ W3 e3 Q# y" P6 R6 [& G# P0 \
; `% }, \3 F4 ]) t2 Q$ [5 J2 Q! M2 W' Z& @6 E1 p1 y+ z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8 Q/ Z4 P% E' J" x+ x4 _. l3 {- l X) M3 C+ B
我们可以从图中发现,紫色线的估算首付比例下降,就带动房价和销售增速同步提升,这组规律在疫情前是效果明显的,但是疫情之后,原本首付比例和销售、房价的反向关系,变成接近于同步的正向关系。这其中的差异很明显——疫情叠加地产信用风险之后,居民在地产端逐渐降低了加杠杆的意愿。& v) `3 k' `& r3 G
( K7 d9 j2 P8 v! ~3 O! E f6 }3 {
这也与央行调查报告中的信息相一致,目前地产行业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居民、企业、银行对于经济、对于地产行业的预期都弱,也拖累了支持政策的效果。
4 |8 p4 x5 Q: ^" N* I& K
) Z _6 R8 U+ \, r$ w m
% |! g1 p7 l# i
! R! H5 G5 m* f& |1 N非常感谢专家!央行的季度调查报告,覆盖居民、企业和银行,能十分生动地展现各类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的微观感受,对我们的资产配置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按照当前的趋势,地产销售量和价的下行,还会持续,收入和就业的不乐观预期仍然阻碍地产回暖,但是整体经济修复的信号逐渐出现,制造业的表现。后续疏通货币政策和利率传导机制,才有可能恢复市场对地产行业的信心,推动整个行业触底反弹。
5 v: Z, _9 X5 L
% J, Q8 i7 Z9 Y% }" Z8 A来源:嵩山论市,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 B& G1 k% t: R* A, Z6 a
7 Y5 f& ?+ c1 N8 i/ Q4 g- w点击下图,了解详情↓2 [- j) v! z* P1 q1 h
: a" H1 ~1 L5 t; m$ Y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