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服务热线:15828882828
查看: 33795|回复: 0

央行最新报告,透露了当下楼市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7 0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T  T& Y8 n. x
# V/ [7 P: T4 Y
近期,央行公布了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储户、银行家与企业家调查报告,披露了最新的市场判断,全面展示了居民、银行和企业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感受。: x& V! Z' o$ v0 s; g

' N, z9 _5 ?6 ~$ U3 ~从某种程度上看,央行的调查报告,对我们深入理解地产行业的边际趋势,有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居民对未来房价的预期,以及后续买房、储蓄、投资的倾向,更是对市场形势的边际变化有很明确的指示作用。
( q7 |5 v3 I  P/ i& O' v' }5 `  U' e8 m* G
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为您从五大问题,剖析央行调查报告的内在线索,找到地产销售修复的难点,预判超额储蓄释放的效果,分析房价下跌的底部,并结合利率动力机制,深度解读地产融资的变化。
+ j8 Y+ o& C8 t1 W5 i  O. N) C' w" L3 A# \/ t# D$ B) u2 n! k3 a
问答实录6 _! e) M! ]5 a$ }
①丨地产销售为何难以修复?
& ~, _* f& Y  Q- 核心问题在于收入和就业预期不佳
0 @; A/ s9 ~0 h& s
) l( p' a/ v9 Y; G5 M* T# F主持人:3 _; K# @9 ?2 G. ?1 ~0 `
' D' r3 G2 d7 G' T
  近期央行公布了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调查报告,披露居民、企业和银行对于宏观经济的微观感受。而您作为地产行业专家,是否能从调查报告的结果中,找到地产修复的线索?当前地产行业销售回暖,难点在哪里?% I7 F9 r8 b7 B. S
) I- P0 C1 {8 d) v; O4 U4 o
在详细分析央行调查报告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中指研究院的月度统计,关于当前民众为什么不买房。& c4 y% K0 y  O. S( J

# E9 A1 K+ |: e# @' N: R* E我们可以发现,排名最高的原因,就是担心未来还贷压力大,以及担心未来收入下降。即使去年以来LPR和房贷利率下限有多次下调,对于存量房贷利率也有所调整,但是买房和还贷的支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仍然对潜在买房者形成压力。具体详见下图。
4 |7 p. r7 [2 h
% k# d  B& h/ b6 _' E/ D, [图:中指研究院“为什么不买房”原因调查: D: s$ b5 r: c6 f6 ^

) V! L5 x8 U) }& h4 b( o w2.jpg 7 s& r9 I! \) U& K" F" s1 B
4 J+ S% G2 E4 r+ b& t* P* H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0 D2 F- R0 p2 s! I1 a. T! D) N2 L3 p8 p+ B- x$ Y' s
而我们看央行的储户调查报告。3月底央行一次性披露了去年三、四季度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一季度对经济好转的预期,在二季度开始出现转折,在三四季度明显转弱。- |( g- h) C. ^; V
$ R. h! b( m: @1 i- i
截止到去年年底,央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部门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都在下降,而对于未来物价的预期反而在提高,尽管提高之后物价预期仍然在较弱的区间。1 s2 M0 ~! e: d- K3 [5 v7 ?

4 M( w# Y; Z2 ^& p! R3 v4 r也就是说,在物价稳、收入降、就业难的预期下,自然是无法支撑后续居民的买房动力。2 Q7 `! b: n+ M5 q1 c8 z: T# i# o
; W6 R; w2 n, O, |
图:央行储户调查-收入、就业和物价预期
; ?# i+ Y7 Z  @; V0 ^# y0 p0 T1 V7 D  c  ^4 R( Z; y' ~$ z
w3.jpg 4 q' }$ D7 r/ `' P0 n

, c4 o) C4 F+ C& d% Q' ^5 |/ F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9 J' A) o. }) S0 ^' x4 d
/ o* C/ b. G6 Y5 Z' `, ~$ ~我之前也做过很多研究,我们现在的经济周期已经与过去不同,当各种经济指标的增长趋缓,甚至出现下行,地产资产作为同时具备收益性和流动性,又带有金融属性的资产,其隐含的价值明显下降。% B/ R/ D) p5 ]8 k- j) a' Q

/ F6 X3 {3 }& u, E8 o' ^3 M另外,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逐渐接近天花板,人口也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这与邻国日本有些类似。伴随着日本人口的下降和生育率的走弱,日本整体的抚养比大大提升。叠加上90年代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整个日本青壮年的收入增速下降,家庭的支付压力也变大。在这种背景之下,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也会被强化。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已居世界第一,到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 a! b$ ]3 D8 o1 X- _" Z) k7 R3 j

& b  Q- j) r( n'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青年、中年人群,抚养老人的压力也会增大,可用于购置房产的支出,在宏观层面会有明显下降。
6 f) \8 R2 R3 ~' h( x( j; H( z8 _3 \% L6 `9 ^1 }6 q) X/ ]5 `
图:日本抚养比情况1 u6 a% j1 [, m/ O+ D0 J7 c: ?
$ _- ]3 M( N4 b; K& e" A+ h
w4.jpg
2 g+ K' l# P- G2 H8 ?8 G5 `- g
5 k3 K/ b$ q* n3 V+ D. ?+ u.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8 }# z  _* ]% T5 ], V, G) e; u* p+ D1 Z
②丨 超额储蓄有所缓解了吗?! h& U5 W* Q* I  {0 j8 h, ^0 d9 z

/ c  M! r) [% m- 超额储蓄有所缓解,但是并未向楼市释放9 e5 E, v$ O$ B% s2 C+ ]0 K
3 I2 n% D. Q* I% b& L+ Y( ]; E
主持人:% e6 Q/ y5 Z" Z) n) v
  H& U% i3 b; U4 G+ j9 D: n
  嵩山论市之前讨论过,2022年中国累积了大概六到七万亿的超额储蓄。而从去年开始,市场一直期待超额储蓄得到释放,并流向楼市?从去年三四季度的央行储户调查报告,是否能看到超额储蓄变化的倾向?
9 s& U, Q+ n% t- S
, u3 _- N9 r: P+ A  i. X从数据上看,超额储蓄累积的高峰是2022年。从2023年开始,居民的边际储蓄意愿得到缓解,整体上2023年到2024年一季度,当季居民存款的金额开始下降。
! @% B" ^$ M- x" H8 Q, w, m& J' Y  T/ B$ Q0 Q
图:新增居民存款(当季)
$ v! Q+ s7 {$ h: u4 O
1 O/ W3 Y: o: C8 o  s% p9 g w5.jpg ! L- D. \, t- q% D1 q
1 [5 E& z# F. r, c) ]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4 n/ Y& g" p; d- O; |. R6 L9 D' G' O

, J9 v, e; _2 W) n  @* j9 K8 B这个数据在央行的调查报告中也得到了验证。2023年三季度,居民更多储蓄占比达到62,但是在四季度开始出现下降。但是与此同时,去年四季度相比于三季度,选择更多投资和预计未来三个月内买房的居民,也出现明显减少。具体详见下图。
2 N9 O$ u* ]5 h. [# Z/ E8 I) f8 f" M& l2 |
图:央行储户调查-居民储蓄、投资和购房意愿变化3 C6 g5 e1 ~4 w+ ~
0 U) g+ g- u2 U% u, m6 C: [) w* D. L3 |
w6.jpg ! f, ~  \  M! G! Y' `+ A
   7 ]6 O3 Y( d2 z

/ w% t6 Y4 g& E, I+ Z9 k4 E9 O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8 w, i6 w& H& I4 u" [5 v
' u, |& [" T# u3 y
也就是说,即使居民储蓄意愿平缓,超额储蓄情况开始缓解,但是并没有释放储蓄流向楼市,反而是消费行业有所收益。我们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同比,以及三亚旅游收入月度累计同比数据,可以发现2023年明显好过2022年。具体详见下图。8 l$ ~3 |+ \7 ?
( J& ?5 Z2 J& ]" w- d1 N( L
图: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和三亚旅游收入累计同比7 B9 E  b5 I8 n  c

& m( [: X2 J# w& e6 e9 b' F7 r w7.jpg ; ?- l% `7 e) H. Y) S) w8 y8 r+ \1 c

) g5 U% H- t) [  ~3 Q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t' `2 b, Y/ `4 n3 D
* f! w8 p9 w0 }" a0 x
w8.jpg 8 A, d4 `9 Z* [+ s
: }7 v: K' Z7 }9 v# c) P$ v4 w
③丨房价还要跌到什么时候?
* M) M+ T' w7 ^; ?$ Z3 ?1 a- 目前房价没有看到见底,改善言之尚早
; P. a- q& C  e3 N1 V( r) o" {: Q* m  C4 c  q
主持人:
; `8 ]- F* x3 E; c; R3 R- v( `$ C/ n1 F; Z, f: U
  当前居民对房价一直比较担心,统计局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的价格同比下跌已经累计24个月,而房价的下跌,一方面影响需求端的买房行为,另一方面也影响存量住宅资产的估值,对银行、房地产公司的报表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央行的调查报告,我们是否能预判房价未来的趋势呢?究竟何时房价可以止跌?
# k$ X0 [! e3 ]! v* Y
6 z+ W1 A: m, X9 ]3 |1 S7 _最近有许多卖方分析师和自媒体,开始讨论整个地产市场的底部,特别是房价的底部在哪里。毕竟房价是地产资产的估值中枢,也体现了整个市场的供需表现。: p2 u8 s" z* s/ S+ s
; E2 y* o) b- X3 f7 H4 b
图:央行储户调查报告-房价预期  E% a  W, r' L1 y3 m& s

5 J+ d! B- i, h% v' O, ~ w9.jpg : P2 z6 P0 r9 N. n# Q
  
" g" \% Y8 h" t7 X9 \/ ?  C
- \" ?; h8 V7 z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E& t: m8 l  C7 T, V- u. m: ]
% j7 c# q; R+ P8 a, }( t% n, e4 K- D
根据央行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2023年一季度短暂的小阳春之后,居民对于房价的预期就在恶化,认为房价未来上涨的人群占比持续下降,而认为房价会继续下跌的人群,占比已经超过20%。  T! K; H; P) n! h2 r

/ S6 r$ ~) P% G从另外一个角度讲,2023年底到2024年一季度,不少购房者认为小阳春回归,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二手房成交量回暖,也让市场恢复了一定的信心。/ E- N& X# M" S

/ J7 S$ N  y. r9 x0 w* f但是嵩山论市很早就进行过讨论,认为一季度二手房的回暖,是建立在“以价换量”的基础上,在房价没有修复的情况下,整个市场景气度提升也是无源之水。
* J, q& v1 B" Y& A. |9 P; w$ n" D% u2 t) W0 r) r, E- N
图:统计局重点城市房价变化
* F: L0 K- o2 C% Q3 f1 f" [' [5 e6 S! e% x9 P
w10.jpg
  W0 W- H1 e- s4 Z* \0 ?  K0 n6 [6 q& |5 b9 D) |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 S- Y* I8 h- K+ M8 J6 K' w1 b6 R) [9 J, [
我们通过统计局70大中城市房价变化来看,2024年新房价格的增速急转直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跌幅超过1%,而整体的房价,也已经连续24个月下跌。
9 l+ x, \# I4 t" X: U7 ~
5 H% ]+ l+ U% T# M% B而市场上比较认可的第三方房价数据——冰山指数来看,2024年一季度的房价跌幅,已经超过2008、2014和2018年三轮周期底部,说明当前地产行业的情况已经刻不容缓,价格表现衰弱背后的,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集中体现。+ }" E4 l+ a/ u# S) l( h( D3 ^+ \
7 p- j) V; ^. ~
图:冰山指数变化, w( c% [' V  G- i2 j

1 s) I& c+ c% M$ m, f9 a w11.jpg
. {' m+ j2 ]: j3 H- X, @3 o+ a& h" U9 ]$ p3 `2 Q* f6 s
数据来源:冰山指数,嵩山论市0 X' E2 u9 T) b: C+ y$ ~7 h. X+ O- X

) L; g) @' V. x* \$ ^# H0 @④丨地产融资修复是否有赖于经济回暖?) b! }3 G6 _$ J, b1 {6 C. m7 E
- 地产公司贷款需求和银行投放意愿,都取决于经济整体水平( u; L- _9 q3 |0 d: v: J

1 ]( o8 p: F+ K4 `4 y主持人:- M- k3 W$ d$ f. J4 s1 X: C

' V& h, l: A- P( S  专家您一直认为,与其说“经济增长要靠地产修复”,不如说“地产销售改善有赖于经济回暖”。我们用这个思路去看地产融资,最近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不断推进,但是房企违约风险还在持续爆发。您是怎么看待这组矛盾的?是否银行对地产业的投放意愿,也受经济预期的影响?1 L  [# `/ Q1 [4 a& ~

; A: q4 n$ y" o' Q& s  O, K& T我很早之前就有判断,在“经济靠地产”还是“地产靠经济”之间,一定是选择“地产靠经济”,本身地产行业虽然静态上仍然在宏观经济中占比不小,但是未来动态看,地产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已经在减弱,而且在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背景下,地产很难为整体经济增长带来增量。
; k7 r+ B8 h0 U& [' {
3 o$ k: p6 Q% W6 Q; [) A$ u. ~而其实银行端对经济的预期也是偏弱的,导致银行对于地产的投放意愿也在下降,特别是对于地产的开发贷领域,银行实际投放偏好仍然是很谨慎的。8 A7 G/ X3 @/ \

! e' u' R7 O/ I9 B$ Y) S6 U- Y/ n6 _我们可以从央行的银行调查数据中发现,银行的审批指数,在2023年下半年明显弱于2023年上半年,说明银行对于信贷投放的条件有所收紧。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贷款需求,和中国银行业的景气指数,在同步下降。具体详见下图。0 s) @/ y) ~( g0 w
" h! `4 o! T/ R% a, ?1 r3 s
图:央行调查报告-房地产贷款需求和银行经济预期
' Y6 \( }# o  W+ V+ p4 s: a. V( n- Z9 @/ J' c: n# F6 g  v
w12.jpg 2 n+ o3 i1 ^/ A4 I  t( u
7 m$ Y$ k% f' H% c7 a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d! n2 {  B" X! M6 ]5 \7 `

4 r; v, z+ K, r! s+ e6 V正逢银行年报季,我们选择了六大行地产业务不良率的情况,发现除邮政储蓄银行以外,其他五大行的地产业务不良率均已经达到了5%左右。具体详见下表。
8 C2 m0 k: @& ^
, M, ]- T; j' p3 {$ P$ s6 v8 `表:六大国有行地产业务不良贷款情况
, n6 N6 T  Y! f2 ?; {- \7 o8 \2 Y: s5 R4 Z) J5 W3 J
w13.jpg 2 w3 Q$ V1 ]" `1 I4 u1 H$ u
# a' F2 m/ s% p: C. u
数据来源:公示公告,嵩山论市8 D; x$ O# A- \5 E

0 q$ t# m' C  S$ K而后续的经济动能,更多将落在制造业上,整体上看央行调查报告中,制造业贷款需求,也和统计局数据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趋势相匹配。具体详见下图。
7 V& D8 Q2 I$ n7 X) r- {. v
8 C" a! n' L) d. P而央行调查报告中,对于整体实体经济的内需、外需订单和商品售价指数,也开始在2023年三季度之后有所好转。+ D' P& N' M& Y8 [1 [
3 O6 o$ l7 {! A6 }
图:央行调查报告-实体经济趋势
! }# ^' ^6 s4 q" r& _5 O% N3 l; z, B
w14.jpg & {! w9 x# @3 t" \, k1 P& U
1 {: h5 l& L1 T1 F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6 u! ?8 b% ?( ?( ]) h4 y" Q8 K# b4 ~( k! W. ?. q2 \
图:制造业投资和央行制造业贷款需求调查
# J% J) u( N0 e: h2 s: w5 X$ g; s% c' _( k
w15.jpg
" Z: M% a4 f7 F% o, ^. R! r/ l# Y! I, }# P# ]4 Y+ f8 c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D8 N9 C& V+ P1 n
+ M- C* V7 q1 M$ Z  l& V8 d⑤丨前期支持政策效果为何偏弱?  |( P+ X9 w% K$ b; u. O9 X; {0 ?
- 背后的利率驱动机制也弱化,传导机制受阻
+ `' s3 y8 A) C5 D* t8 R6 |! c* b& |" n& B
主持人:& P% g! S/ B7 G5 _9 X
& p" q. P' y& o/ g2 z
  您的主业是通过地产视角切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而整体金融资产估值的中枢,就是利率。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是否对地产销售、融资有影响?地产支持政策的持续低效,是否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阻碍?' ^9 v6 D% R5 R6 t- Z
9 D$ D+ p% Y( B' A0 p/ M6 `2 c9 T
在我看来,实际上我们的贷款利率在最近一年多是明显降低的,但是贷款利率的下降,特别是传导至房贷利率、地产开发贷利率的下降,并没有对地产行业的销售和融资有明显改善。
/ v# J0 v5 R2 H. t
" }/ u# H" n" U1 r9 s, y' z究其原因,在地产销售端,保交付、收入下降、预期房价下跌等因素,加大了买房者的观望情绪,让原本重要性较高的借贷成本,在买房决策中的重要性下降,从而降低了利率下降对地产销售的提振。* k" D0 _. o  B* `& D: g) G

5 c9 R- v4 S/ Y. X2 O而对于地产融资端,利率下降并没有提升房地产贷款需求,更是因为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特别是民企地产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节奏被打乱,而后续的还款来源缺乏保障,自身资产的价值中枢也不稳定。从某种角度上看,当前地产融资的问题很严重,房企的信用风险迟迟没有得到出清,房企的融资意愿和金融机构的投放意愿,都受行业基本面的制约,并不是降低利率就能提振地产融资。) n9 f% W4 P  b2 K- N: `0 t

: V5 c5 y( b/ B图:5年期LPR变化和央行地产融资、销售调查2 E- ]4 r* }4 \1 |
1 e' J$ r( x  n6 |' I: }  T3 h" \
w16.jpg
2 f% E8 u% v: \. H: f! t; @8 k
& a$ S$ [5 z8 `. D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 D" j' T+ [$ G6 _+ R% p, O9 A6 F
, l6 Y( T8 g% X% j
利率调整相关政策的效果不佳。与之相对应的,去年调控放松,降低首付比例,放开认房不认贷,都没有带来地产行业销售提升,甚至去年下半年地产销售量价都出现了加速下滑。
' I0 J- G) L1 M+ P' t6 F6 F
  _$ ^8 q0 ^& ^" T) b% F本质上去年的调控放松,对于地产行业宏观层面,都是降低行业层面的首付比例。实际放松首付比例的政策,在疫情之前的地产周期里,都是十分有效的,我们可以发现只要首付比例略微下降,就能对地产销售增速带来明显改善。这里我们使用统计局数据中,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定金及预收款/(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来估算实际新房销售中的首付比例,并探究下首付比例与销售增速和房价变化的关系。  K( m$ ~/ S* X/ U8 q, h0 y- w" W
. M3 v, r6 F& c! j
图:估算首付比例和房地产销售量、价
8 d1 Q  A0 I0 T, `3 v/ u  C' o+ E) X/ ^/ ?. z0 x
w17.jpg
+ T, H" q$ V% P5 e- B
; G9 T' K% d9 |2 |- H$ m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0 s9 m" F# R, t0 J, V4 Z# s

0 U# E$ K) j% J' j- }0 Z% l5 R我们可以从图中发现,紫色线的估算首付比例下降,就带动房价和销售增速同步提升,这组规律在疫情前是效果明显的,但是疫情之后,原本首付比例和销售、房价的反向关系,变成接近于同步的正向关系。这其中的差异很明显——疫情叠加地产信用风险之后,居民在地产端逐渐降低了加杠杆的意愿。' q$ c4 l2 X* X( |- w+ O! j! Y1 W
: u  d/ ]" M1 W% S: U% l5 `7 r; i# V
这也与央行调查报告中的信息相一致,目前地产行业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居民、企业、银行对于经济、对于地产行业的预期都弱,也拖累了支持政策的效果。
7 i' ~( Z. }$ D7 J9 [7 I- \, z3 c7 X6 K8 C2 g
w18.jpg   i1 T% c  x! a
9 ], L4 `: |( y
非常感谢专家!央行的季度调查报告,覆盖居民、企业和银行,能十分生动地展现各类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的微观感受,对我们的资产配置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按照当前的趋势,地产销售量和价的下行,还会持续,收入和就业的不乐观预期仍然阻碍地产回暖,但是整体经济修复的信号逐渐出现,制造业的表现。后续疏通货币政策和利率传导机制,才有可能恢复市场对地产行业的信心,推动整个行业触底反弹。3 m6 y0 q1 e! s! _$ S

# y* j! F* D" X* M# Z来源:嵩山论市,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v- R: H! e; E* O
) t) a& u0 z3 G4 l7 u. `3 U, d2 n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O: C/ A$ n' [) N' r

5 P% S$ e1 ]. C6 o9 l& J1 E0 }4 Q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