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中国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
引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占地总面积86.5平方公里,综合排名位居中国57个高新区的第4位。现有入驻企业13,000多家,其中IT相关企业近1,000家。在2008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成都市的35%,占四川省的19%。
成都高新区(CDHT)已逐步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光通信产品制造研发、电子终端产业制造等领域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异军突起,涵盖IC设计、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以及相关行业应用等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中,CDHT在软件(包括集成电路)和服务外包、互联网和运营等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CDHT管理委员会郑莉副主任表示。“其它的突出领域包括光电产业,通信行业和新能源等。”
2009年2月,世界500强之一、提供技术服务和外包业务的埃森哲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通信企业均在成都设立了研发中心;京东方、深天马、长虹OLED项目也落户CDHT。在新能源领域,CDHT将首先引进一家薄膜太阳能工厂。“首先引进一个工厂将具有示范作用,”郑莉介绍道。“在制造业领域,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增长不明显,但很多厂商在扩张,包括英特尔将其上海基地厂能搬迁至成都,Molex在成都增加了3,000万美元投资等,很多企业的制造环节在向成都集中。”
“成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四方面的优势:一是具备企业运营成本优势,如土地成本较上海大约低16%,而IT人员的平均薪酬仅为上海同行的70-80%;二是超过50年的电子产业积累;三是丰富和优质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成都拥有40多所高校;四是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与市场支撑,四川是中国人口数量第二的大省,具有辐射西南6省、市的作用和地位。”郑莉总结道,“以TCL为例,其从成都销售的电视数量占到其产量的25.6%。”据了解,TCL已决定在CDHT新建LCD电视生产基地。
软件(包括集成电路)和服务外包将是CDHT的战略产业,但不会放弃制造业。成都是中国的老牌电子基地之一,市区和周边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军工、消费和通信电子制造企业,包括军用/民用航空器、电视、机顶盒、通信设备、测试测量设备等,聚集了包括长虹、TCL、迈普、国腾、诺基亚、摩托罗拉、阿尔卡特、NEC、九洲、华为、联想和安捷伦等系统公司。
“CDHT聚集了大批高科技企业,包括制造业和研发企业。借助于成都在中国领先的人才优势,R&D企业是我们引入的重点企业,但制造企业也是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对形成产业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本地的就业也有极大的帮助。”CDHT投资服务局姜斌局长介绍到,“以华为为例,其成都研究所有2,000多研发人员,从事下一代通信LTE技术的研发,而华为-赛门铁克则有1,4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