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细节关乎城市能否更美
“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是语言不美。”长期以来,这句相对客观的评语曾深深刺痛大连人那颗颇为要强的爱美之心。如今,大连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共场合“海蛎子”味儿的对白已日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该市大力推广的普通话。
2007年11月,该市如愿以偿通过了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继沈阳市2004年通过此项评估之后,成为我省第二座通过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城市。这标志着大连市实现了 “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应用基本规范”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
语言文字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一个是写。“说”的问题初步解决了,“写”的状况又如何呢?顺利通过评估的喜气尚未退去,上半年,大连市便趁热打铁,又向户外招牌、广告、标牌等公示语用字不规范现象郑重“宣战”。
站名、路名、街道名、公共标志名、文明提示语等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一个地区文明的标志。该市已经提出了“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的口号,一心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国内外游人。
3月31日,北京正式从希腊接过奥运圣火,人心振奋。大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借此良机,第二天便联合大连市城建局、大连外国语学院和《半岛晨报》共同发起“喜迎北京奥运,检阅大连街头”的城市公益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市民对街头广告宣传牌、路标指示牌、站名牌等挑错,有关部门核实整改的形式,进一步美化大连市容,进一步提升大连的城市形象。
他们通过《半岛晨报》向市民发出倡议:“如果您发现城市公共服务部门电话有误,地名、站牌、路牌、门牌等中英文不准确,或者其他您觉得不利于大连市城市形象的地方,请拍下照片并附上简短文字说明,我们将根据您反映的情况到现场核实并与相关部门联系,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沈阳公交车公示语施行汉英双语。
7月末,沈阳悄悄更换了公交车汉英对照标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第29届奥运会足球比赛项目将在沈阳进行,届时沈阳市作为奥运会的分赛场,将迎接大批国内外友人。奥运场馆及相关部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不仅关系到沈阳市的城市品位和软环境建设,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为此,沈阳市加大了奥运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力度。
为在奥运期间认真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营造良好的奥运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沈阳市7月11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奥运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机关认真做好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的宣传工作;要求新闻媒体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要从严要求,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铁路、民航、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公共服务行业,要对推广普通话和规范使用汉字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逐步实施,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规定,7月中下旬为各单位自查自纠阶段。
7月末,沈阳市公交车上的一些汉英对照的标志被悄悄地更换了,此举使那些翻译错了的“中式英语”得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