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前天晚上8点左右,成都市武青立交桥处发生一起车祸,一名16岁的男孩被变形的货车驾驶室死死卡住,生命危在旦夕。经过119消防官兵1个多小时的努力,男孩终于成功脱困并被送往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救治。此时,男孩陷入重度昏迷随时可能死亡,而医院无法联系到伤者家属。随后,院方决定启动应急程序,如果需要动手术,则由主管业务的相关负责人签字,医院会不惜代价对男孩进行抢救
毫无疑问,医院代替病人家属签字做手术,就意味着风险将由医院承担。这在医院见死不救被屡屡曝光的现实背景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的吴医生说:“医院治病救人只针对病情,不会因为家长没签字而拒绝治疗。”吴医生的话让人感动,因为这句话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什么是救死扶伤,什么是真正的医德。
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院见死不救就是丧失了医德。医生在面对一个即将消逝的生命采取了冷漠的态度,或许是由于职业性的麻木,但更多的情况是因为没有见到病人的医疗费。医院“不见兔子不撒鹰”,医德、人性、救死扶伤等曾经激励这一行业的美德,便被抛在了一边。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把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精神,或许能够触动一部分医护人员的良知,让他们回归救死扶伤的轨道,对于弘扬医疗行业良好的职业精神,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虽然每当发生了医院见死不救的事情,往往都受到人们的一致谴责;虽然为此卫生行政部门也是三令五申,绝对不许见死不救;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就是屡屡有医院“冒天下之大不韪”,拒收拒治病人。可见,光靠医德并不能根治见死不救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杜绝医院“见死不救”呢?“见死不救”这种一向都被卫生行政部门严令禁止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却时有耳闻,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乏处罚、制裁的配套措施。因此,除了对这种行为进行舆论道德谴责外,还必须彻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当然,除此之外,政府如何协调各方资源,通过医疗救助基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等方式,消除医院救死扶伤的后顾之忧,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