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 L6 r0 Q5 ]! w8 |7 h1 P
1. C 0 q7 S5 i1 }/ n' S; K0 D
2. B(A. 乘—秉 C. 蔬—疏 蔼—霭 D. 凫—枭 余—舆)
3 }% `. D/ L% C* D0 j( T: Y3. B (A. 可用“愈演愈烈”,C. “良莠不齐”用于好人和坏人,D. “在海外”与“遐迩”矛盾,不合语境,误用成语。)
! G' r; N2 K& e3 S9 A6 h# k4.B(A.逻辑错误;C.缺介词,在“不仅”后加“对”;D.“最好是……较为合适”句式杂糅。) ) ?# G N5 }2 z( t2 _6 \; z, t
5.D(D项只能作为为什么采用撞击而不是爆破方式的理由) 0 M' o4 J3 y7 O8 O1 K8 A9 c3 E
6.C(A项以偏概全,文中说物质的原始形态可以长久保存下来,但没有说“完全”;B项或然必然不分,原文只说二者可能存在着联系,另外,“密切”一词也夸大了事实;D项无中生有,原文未交代“坦普尔1号”有多大)
& b. ]/ p5 s; z/ l5 C- A7. B(A项无中生有,“改变了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解除了它对地球的威胁”在原文中没有根据;C项“只有”一词使用不当,“先发制人”只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思路,但不是唯一思路;D项夸大事实,原文只说“为我们保卫地球安全增添了一份信心”,不能说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 K" p* C. Q/ H: m% V8.D(蔽:受蒙蔽) % h6 }4 U) ~$ @ Q/ X9 U0 ?+ s6 N
9.C(C项中“其”都表推测语气,助词。A项中,前者是代词,这;后者表判断。B项中,前者是代词,他;后者做句首发语词。D项中,前者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后者是助词,的。)
4 r( {5 U# W, r* R% Z, H10.A(“管仲曾经背叛了齐桓公”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 h$ Q/ { P# j. _+ @! w4 l11.①在忠于国君和讲究诚信可以作为百姓的榜样上,我不如他;在制定的“礼”和“义”方面的法令准则可以适用于全国上,我也不如他。(“法”字理解正确1分,全句通顺2分) % C3 p& v% s3 W6 U0 }6 T# V
②我们国君想亲眼看着杀掉他,要是不能将活的(管仲)带回去,当着群臣的面杀掉他,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请求您让他活下来。(后一“生”字理解正确1分,全句通顺2分) - [3 G9 V# t, J- d3 z: {
③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前一“老”、“幼”字理解正确各1分,“及”字理解正确1分,全句通顺1分)
( w9 c( l$ ?1 O7 f0 i12. (1)(4分)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简要说明1分,点明具体感情1分)
8 L x, G. K3 {" Z: E1 {9 e) B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
! N, E: o) R& u4 y+ L9 w(简要说明1分,点明思想感情1分。如果答成“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意思的酌情扣分)
6 B8 M( T4 C$ h9 y(2)(4分)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
& m! L/ j/ Q6 A" o0 ?, y3 E①地点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 A) [0 |5 i" B, e' U* \) J②情景对比: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 ; C! ~) \1 c) o% e
②情感对比: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 \0 @) q* a' ^& z( }9 u(总说“昔年与今年对比”意思的得1分,其他三点概述正确并简要分析各得1分。)
% w, K8 ~/ ?! D7 Z9 Z. B$ d$ [13.(6分)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9 |$ v- q# a2 z& b5 s
⑵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t2 `7 Q6 ~; M) E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