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5日讯(记者 卢永洪)在召开的全国人大会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说到,当前四川省正科学规划“四大城市群”发展,优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推进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分工协作、城市功能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作为‘首位’城市的成都,在很多方面都肩负着重任,比如说商业配套和商业理念方面的领先,随着交通的便利,可能会催生出大商业中心来覆盖相关城市。”李蔚教授讲道。据了解,随着成德绵同城化速度的加快,位于交通枢纽位置、呼之欲出的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或凭借其产、地本地资源优势问鼎覆盖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大商业中心。 同城化进程下大商业中心蓄势待发
在国内,具有代表的的珠三角地区同城化进程已初具雏形,上海虹桥商圈也彰显其功能。珠三角地区提出“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最为强大的引擎”,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而广佛同城,就是未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先行者。以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为核心,以琶洲地区、白鹅潭地区、白云新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禅桂商务区、东平新城、顺德新城为支撑,打造以国际金融、商务、商贸、会展、创意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而虹桥商圈则主要以“国际、商贸、文化”作为功能定位。其支柱产业为商务、会展产业,兼有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一个集高端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上海新兴综合商业功能区正蓄势待发。 在国内各区域大中心城市,均把同城化进程纳入其城市发展战略,在同城化大背景下,商业中心规划定位将形成聚合效应,成为同城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产业布局。因此,协调区域内资源的利用,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是城市区域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 成德绵同城化进程提速其经济总量不可小觑 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成德绵同城化进程日渐提速。 ——2009年底,成德绵三市召开首次规划合作联席会,正式签署《成都德阳绵阳规划合作框架协议》,迈出向共同培育和做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城市群的第一步。 ——2010年4月,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签署《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伴随着“大成都”的热潮,经济往来密切的成德绵三地将合作延伸至医保、社保、劳动就业等民生领域。同时,8市区域内最终将建成一个以成都为综合枢纽的“一小时”通勤圈的规划也出炉。从成都出发,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成都经济区内的任何一个城市。今后成都的快速通道不仅仅延伸至区(市)县,许多条快速通道都将或已经实现了往市域范围外的延伸,与资阳、德阳、眉山等成都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无缝连接起来,成都经济区交通路网正在迅速形成,必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2011年3月举行的全省运管工作会议上,“干线客运公交化”概念受到热捧,而追求“快速化”目标的试点,选择的正是成德绵。“半小时交通圈”不仅听得到,还坐得到。 另外,成德绵三市GDP总量已是破万亿级别,经济体量不可小觑: ——2012年,成德绵三市GDP总量已是破万亿级别。占全省GDP过4成以上的成德绵地区是四川地理条件最好、城镇最为密集、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富经济活力、最具发展和竞争潜力的区域。仅就2011年来看,成德绵三市实现GDP9181.2亿元,比云南省、贵州省的经济总量还多,同时高出当年风头正劲的中部城市群长株潭近900亿元。 成都同城化形成半小时购物圈催生大商业中心 成都平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占四川全省的半壁江山,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也正在建设中,全程运行不到一个小时。这意味着,成都平原城市群将率先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成都的快速通道不仅仅延伸至区(市)县,许多条快速通道都将或已经实现了往市域范围外的延伸,与资阳、德阳、眉山等成都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无缝连接起来,成都经济区交通路网正在迅速形成,必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城市群的崛起,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即半小时购物圈。 当一个由多种交通方式交叉积聚而成的大型交通枢纽在某区域出现时,它必然会导致该地区某些经济要素的变化。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对交通便捷条件依赖度较高的企业积聚、居民住宅区的出现等。以上几种最直接的变数的合力,又必然会催生对商业、商务以及商住的日益强烈的需求。而对这些需求的满足就意味着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出现。如果这个商业中心或服务区有优于其他业态的科学管理模式,由此而形成的商业溢价环境会一起对更多的投资者、创业者、消费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分享交通“红利”大商业中心呼之欲出 地处成德绵同城化通道上的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其拥有雄厚的产业本底,加上交通枢纽的“红利”,这让使其成为一个大商业中心成为必然。 近年来,彭州站在世界产业转移的潮头上,积极承接省内外家纺服装产业,产业集群快速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这是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的产业本底。 ——2009年以来,彭州建成家纺服装标准化厂房76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承接家纺服装企业1000多家,投产企业292家。2012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突破9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拉动就业20000余人,预计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5千万元。经过三年的时间,彭州完成了家纺服装企业的集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了产业升级,目前,彭州家纺服装产业招商工作已逐渐进入了招大引强,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的阶段。 ——实现高端品牌企业的聚集。现已引进全国知名品牌企业10家(如水星、红富士、尚玉、巨华),川内知名品牌企业24家(如斯庆高娃、弗朗公子、海思达斯、普伊康、雅家纺、小鬼当家、七色纺),行业品牌企业20家,在谈企业15家(如美特斯邦威、真维斯、雅戈尔、七匹狼、马克马罗等)。 另外,成都市在大力实施“交通先行”等“五大兴市”战略之下,随着成彭快铁、第二绕城高速、成德绵复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三绕)等省市重点项目的推进,这客观上为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构建起一个外通内畅的交通网络。我们会发现,第二绕城高速作为既有绕城高速后的第二绕都市环线高速路,高速串连了二、三圈层的多个重要区(市)县,其大大缩小了成都市区以及临近区县之间的时空距离,让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直接享有了交通枢纽“红利”,进入了成都的“半小时经济圈”,真实覆盖成都平原城市群。 同城化下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客观上需要大商业中心,在成德绵同城化通道上,随着成德绵同城化速度的加快,位于交通枢纽位置、呼之欲出的中国(成都)国际时尚中心,或凭借其产地本底优势问鼎覆盖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大商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