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67|回复: 0

[大英杂谈] 佛教徒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5 21: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大英长潭律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工作交流
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佛”、“菩萨”是一个头衔,一个高果位的标记,一个无人能及的地位。但是,在真正佛教中的“佛”、“菩萨”指一位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佛的人,其行为表现出觉醒的智慧和最广大的博爱。所以,他是一种行为,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个标记。
一、当前佛教徒的责任:
在中国,尤其是当前,一些佛教徒卸掉一切家庭、社会责任,专为自己了生死而修学,以至于专以解决个人了生死的终极关怀问题为目标,或者只顾个人的现实利益,至于黎民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生产、国家治理等务,不在自己的责任段之内。然而在佛教的根本精神中实际上有三重社会责任值得我们注意和实践。
第一,应尽好普通人的家庭、社会责任,这是每个佛教徒的最起码责任。佛教徒应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在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贡献物质、精神财富。须知,要从做好人修起,连人都做不好,谈何成佛!即便是学得立地成佛的密法,若不先做好人,也未必能修得起、用得上。 
第二,应尽到一个社会教化体系应负的责任。顾名思义是以佛教的觉智教化世人向善向上,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佛教徒天职。这一责任要由每个佛教徒来承担,首先从教化自己做起,依佛法修持,尽职尽责,生活得好,奉献得多,表现出高尚的精神,完美的人格,超群的智慧,利人助人的赤热心肠,自然会成为大众的榜样,佛法的光辉会从自己身上向外辐射。通过道德劝化,净化人间,淳化世风,这是佛教教旨赋予广大佛教徒的伟大使命,是当前佛教的重要内容。
第三,作为人类最高智慧成果的佛教,还应负起指引人类文明前进的航向。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只有佛教以全宇宙十法界为座标俯瞰人生,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处境及人的自性潜能、终极归趋有清澈的认识,对人间的缺陷和人类文明的弊病有深刻的揭露批判,并以承担人类终极关怀、度尽众生、庄严一切国土为己任。这是佛教徒对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责任与佛教徒个人私事并非水火难容。各种社会责任,对我们自己而言,决非不得已的负担与障碍,而是必不可缺的胜缘。只有通过广大佛教徒在恪尽社会责任中的实践运用,方能使世人透过其社会价值而认识其本具价值,方能在人间发挥其建设净土的应有功用。佛教徒与人类社会的交涉是决定社会对佛教态度的一大关键,是弘扬实践佛教社会现实基础。
二、长潭律寺的工作重点:
第一、助学扶教。帮扶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身边有些农村家庭、城镇特困职工、残疾人家庭子女、低保户家庭子女或因重病等各种天灾人祸导致家庭贫困的弱势群体的子女因经济原因出现上学困难等问题。助学能保证广大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为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梦,给他们的未来点燃希望之灯,使他们原本举步维艰的求学路上充满了温暖。
我寺资助遂宁六中的学生中一名考上山东大学,一名考入西华大学。全体僧众在自身条件十分艰难下的情况下,省吃俭用,传递爱心。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学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为一些农村学校捐赠《爱心阅览室》。
第二、助医。针对因患各类癌症、红斑狼疮、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导致医疗支出巨大、对于负债累累的贫困家庭,一份小小的善举几乎会改善乃至改变结果。助医为困难群众的身体健康送去福音,缓解贫困同胞就医难的困境,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作贡献。+
第三、助困。关爱民生、帮困助弱是我们佛教徒(佛教活动场所)根本职责。我寺逢年过节长期性对隆盛镇80岁以上的老人和60岁以上的“五保户”和大英县所属敬老院进行慰问,捐赠衣服、食品、生活用具等。送去的东西不是特别很多,但是这种行为的价值在于唤起大家互相帮助的意识和激励我们困难同胞积极健康的心态。
第四、应急救助。20129.10特大暴雨发生后,寺院第一时间组织僧人、工作人员对隆盛镇受灾群众抢救物资、整理卫生,接待受灾群众到长潭律寺临时居住,有的受灾人员安排全家在寺院居住近两个月,待他们房屋维修完毕。
2012929日县民宗局樊珍芳局长、寺主任带领寺慰问团一行人到象山镇慰问在9.10特大暴雨中受灾比较严重的少数民族和佛教徒,给受灾人员送去了精神关怀和每户价值300~500元不等的物资温暖。对严重受灾的富乐寺提出了灾后恢复意见和建设规划建议。
2013420日,我寺在雅安4.20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就组织购买物资前往灾区,捐赠荥经县1000元人民币,捐赠芦山县棉衣200件、汗衫100件,矿泉水300箱、方便面150箱、蜡烛2箱、大米14件、药品3箱,价值共3万余元的物资。在县委统战部和县民宗局的安排下,特别是得到张部和樊局的大力支持,我寺代表大英县30座宗教场所(寺院)送去了我们所有佛教徒的慰问与祝福。
第五、慈善光明行。解决眼疾患者因白内障致盲所带来的生活不便,实现患者恢复光明的愿望。寺院僧众多次不计回报对大英县所属贫寒家庭和残疾人员进行物资帮助和技术传授,激励我们困难贫寒同胞积极健康的心态。
第六、老年关怀。逐步建立慈善安养,长期居住老人和临终关怀送往生,特别是临终助念到殡仪馆、老人公寓及亡者家里展开助念不需要什么成本和专业知识。以生活关怀、医疗关怀、人文关怀等活动为方式,使老人们得到安生、安身、安心的帮助和关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使老人们能欢喜、安乐的度过自己的晚年,享受尊严的人生。
第七、居家关怀。居家关怀是对贫困家庭关怀的一个慈善项目,对低保家庭、生活难以维持的特困家庭、智障、残疾、孤老、留守妇女、病等家庭和弱势群体帮扶,为我村及周边几个村贫寒家庭、留守妇女送科普书籍、资助学习技术等就是其中一种。
三、后记:
扎实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佛教的优良传统。我们在县委统战部和县民宗局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精神,以积极的姿态、主动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不断创新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式,本着行善积德、济世利人、回报社会、感恩同行的宗旨,扎实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助学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提升了自身的形像和品位,为我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长潭律寺,只是我县一座普普通通的佛教寺院,八位出家人、十五位义工靠十六亩土地肩挑背磨生存发展。在自身条件十分艰难下,全体僧众省吃俭用,用爱心善举,履行自己的信仰。物资有限,爱心不断,现实利养不是很多,但是这种爱的温暖超过物品的价值,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互相帮助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佛教更讲慈悲,大无畏爱,自利利他。
长潭律寺做的仅仅是自我表扬,其实在座各位才是真正的大功德!
作为佛教徒,当代的佛教徒,尤其是在座各位是各个寺院的负责人,肩负着维系人类文化慧命的伟大使命,责任重大,当勇敢担荷,全力承当,不负我佛,不负众生,不负此生!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