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何炼:田间绽放文明花
(何炼在村图书室记录村民借书情况)
富国村,一个位于射洪县金华镇金复路8公里处并不起眼的小村庄,许多年来一直安静的呆在一个山坳里,村民们朝夕耕种,祖祖辈辈早已习惯了这种贫瘠但又安然的生活。2010年10月,一个清秀俊俏的身影出现在了这个小山村,起初村民们以为是哪家的外地亲戚,后来发现这个影子天天都来,终于有一天,她来到村民中间,告诉大家“:我叫何炼,是刚来的大学生村官,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于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逐渐活跃了起来。 跑在田坎上的“何大学” “何大学,我在深圳女子给我发了个短信息,你帮我给她还是回一个嘛,我打不来字”。“好,干脆我再照张你的照片发个彩信给她,让她随时都可以看到你”。 富国村1组的何大妈经常和何炼聊家长里短,时不时让她帮忙发个短信,王大妈说,何炼对村民们一直很热情,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何大学”。 “刚到村的时候,村干部和村民并不信任何炼,认为她只是个“花架子”。但她自己端正态度,本着“为人民服务、服务基层”的宗旨,到处收集本村资料数据,走家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情。不多久,村干部转变了看法,并逐步放手交给她处理一些具体工作”。村支书张思润非常满意这个城里来的“村官”助理。“何炼加入我们这个村级管理班子后,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两年来,她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解民难、化民忧、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保障村民用水安全,积极整治病害水库,洪层找井32口。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多方协调,使得全村光纤覆盖率100﹪,电话覆盖率80﹪以上,全村沼气池覆盖率70﹪以上。” 三年时间,何炼对村里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总结出了许多工作规律,暴雨洪涝季节,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武引渠抢险。组织身体健康的五保、低保户清理村社道路,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积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组织协调群众集资酬劳修建水泥路。红五月,她和全村群众活跃在田间地头,头顶烈日,帮助困难户抢种抢收,在村民心目中留下了好印象,许多村民都赞赏她“巾帼不让须眉”。 带动农民致富的好干部 “组织选择与信任我们大学生,选聘我们到村任职,就是希望运用我们的知识、思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初到富国村,何炼就走村串户,实地了解村里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总结、学习借鉴先进地方经验、入户走访、召开各社座谈会等方式,找准了本村发展缓慢、发展不好的原因,积极动员群众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11年,何炼根据村地理特点,分析市场需求,结合交通优势,最终与村班子成员决定引进重庆“五斗米”食品开发公司入驻富国村,以包产包销形式,将该村作为其原料种植基地。 项目找到了,何炼十分高兴,当她正积极投入近一步工作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了面前,群众担心种植技术,担心蔬菜无销路,普遍不支持。于是,何炼一边挨家挨户的做宣讲工作,一边与村干部协商试点种植,争取以点带片。同时,和村两委一班人亲自到该公司学习种植技术,定期请公司顾问现场指导。2011年3月,第一批青菜获得大丰收,“五斗米“公司照单全收。试点群众尝到甜头,全村群众都踊跃加入进来。 现在,富国村蔬菜基地已远近闻名。全村现有耕地810亩,专项发展青菜、野山椒、萝卜等。预计今年,还将试种生姜。通过特色产业生产,使得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村民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摆脱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每每说到此,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 何炼常说,作为村干部必须亲自带领群众做好日常种植以及收获工作。只要肯专研、肯吃苦,我们一定能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发光发热。 关爱民生的“热心肠” “何炼姐姐又来了”。 8岁的小张颖激动的告诉奶奶。每次见到何炼,她都特别高兴,因为何炼总会给她带来一些小东西和文具,还会给她讲故事。“她是个善良的好姑娘,心肠特别好,不但给我们送来一些生活用品,还经常和我们摆龙门阵,帮我们分忧解难”。富贵村 1社于素青老人已经81岁高龄,儿媳精神病,孙子呆傻,家中只有儿子一个劳动力。何炼经常去看望老人,并且常常安慰她,让她保持乐观开朗,老人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女儿。 富贵村常住人口并不多,大多都是老少妇孺,村民的文化素质并不高。为帮助他们熟悉政策法规,何炼想了许多办法,她协同村两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工作的各项流程和制度进行公开上墙,让群众办事时方向明确、少走弯路。走村串户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让群众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少生优生、优生优育的思想观念。不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培养村级致富能手。挨家挨户了解村情,摸清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病残群众情况。针对全村这些困难qun体,我们村两委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她还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动员村民参加新农合保险,目前该村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在村里的图书室,经常可以看见何炼的影子,她总是在工作之余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边学习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一边登记群众借书情况,还给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引导村民们自主学习,增长社会科学知识。 “天道酬勤”,何炼三年的基层锻炼既锻炼了她努力学习、勇挑重担、不怕吃苦的性格,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富国村也连续被镇政府评为示范村和先进集体。 “工作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无限的。看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事务有条不紊,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井井有条,我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的付出高兴。”何炼说,从一名对农村知之甚少的大学生转变成为一名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村干部,要做的还很多。“我将以青春和汗水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图\文 来自西部射洪网 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