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东湖鸟瞰

▲水岸夜景

▲东湖夜景

▲巴蜀乐园鸟瞰
河东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出台
现代花园城引领成渝城市新高度
2009年,我市提出了“建设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良好创业环境的生态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要求;2011年,我市又进一步提出,要把遂宁建成中国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典范、城市建设典范、城乡和谐典范、城市品质典范。河东新区作为我市重要的城市中心组团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在遂宁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近日,经过精心研究和编制,河东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出台,规划以生态城市为理念,发展集行政、商务、文化、旅游、金融、科教、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打造 “中国西部水都”“成渝区域的生态田园市”“遂宁市的现代花园城”。
规划理念
顺应自然生态 可持续发展
“理念是规划的灵魂,是一个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河东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东新区二期位于涪江东岸,与老城区隔江相望,东山、大拇山所环抱。规划区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16平方公里,是遂宁城市形象的特色区。 在河东二期的规划设计中,结合了生态山水城、观音文化城、现代花园城、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想及河东二期的建设需要,贯彻了人性化、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采用小地块密路网、岛状发展绿网渗透、小尺度街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模式。
其中,采用小地块密路网的规划模式,是为提高城市土地开发和运行效率,打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内环境;采用岛状发展绿网渗透的结构形态,将依托宜人的小尺度街区,营造人性化、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创造安全健康的生态服务系统;采用功能混合的用地模式,是为营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绿色公平的生活方式。
具体来说,在整个规划设计中,河东二期将顺应场地山形水势,采用“岛状发展,绿网渗透”的城市布局形态,营造山水城相融的城市空间。整体城市形态的设计也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条件,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分析规划出水系生态廊道,并通过生态廊道将规划区分隔成一个个“岛状”的区域,与遂宁生态田园市,现代花园城的城市定位完美呼应。
规划特色
引水入城 打造绿色生活
规划以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先导,城市特色筑造为目标,构筑以生态服务为基础,以城市经济为动力,以绿色生活为目标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创建西部美丽水都,打造生态田园市,建设生态健康、生产高效、生活多彩的美丽遂宁。
整体规划顺应场地山形水势规划设计,构筑水、绿、路网结合渗透的城市生态廊道,营造山—水—城相融的城市空间。
——水。引水入城,构建以东湖为核心的城市水网,打造滨水商务中心,贯通涪江与联盟河,调节城市微气候;以雨水收集为特色的生态雨洪廊道系统,实现雨水生态再利用;
——绿。岛状发展、绿网渗透,提高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态服务功能;
——路。以TOD模式为开发理念,小地块的密路网,规划宜人的小尺度街区,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内环境。
以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打造现代花园城、智造文化创意核,助推产城融合的新城区。
——业。现代服务业中心,集会展、商务、商业、科教,居住、休闲及文化旅游、健康服务、软件开发等产业于一体,凝聚遂宁现代文化内涵,彰显生态城市气质;
——文。以“文化+X”复合型文化产业为突破,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推动“一产促六产”联动效应。
以多彩的休闲游憩项目为特色,营造幸福活力城、低碳休闲区,打造美好生活的休闲空间。
——游。绿廊形成游憩网络,以水为脉,依托中心区串联休闲游憩项目,规划游览环线及码头,实现水陆游览体系;
——居。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实现绿色生活居住方式,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低碳生活社区。
总体空间结构
三心 多带 四片区
据介绍,整个河东二期将形成“三心、多带、四片区” 的空间结构。
“三心”,是指以遂宁生态中央商务区、文化科创园和教育发展园的产业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定位;
“多带”,是由多条生态雨洪廊道形成整个区域的生态基底,呈网状结构,具有雨洪廊道的功能,降低城市洪水及内涝风险。
“四片区”,分别指城市生态中央商务区、文化科创园、教育发展园和综合居住区。
城市开放空间的骨架则由中心湖面以及数条生态廊道构成。生态廊道将规划区划分成数个“岛”状区域,每个“岛”状区域内有一个开放空间的中心,由商业空间或滨水空间构成。每个地块内有次级绿色廊道通过,包括生态及游憩廊道,构成网络系统,打造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功能分区
五大功能区 构成有机整体
“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该负责人分析说,规划把河东新区二期共分为文化科创园、生态中央商务区(ECBD)、教育发展园、慢性居住区、生态宜居区等五个功能区,五个功能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河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美的生态景观、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
文化科创园:位于中环线北侧,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以生态田园、特色文化为基底,融休闲娱乐、养生居住、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新型文化庄园。
生态中央商务区:城市CBD,是整个河东二期的核心。具备依山、面水、临湖、拥河的生态环境与得天独厚的区位,是文化、信息、软件、电子、金融、商贸业的中央商务区。融生态于商务区,融商务于花园中,是新型中央商务区的典范。廊道与中心湖景相通,利用长堤环境,繁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标志性建筑。是商务、居住、旅游、娱乐和休闲的胜地。
教育发展园:位于东山山脉,以高校教育、职业教育为核心,融特色教育、科研培训、养生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教育产业基地。同时,是特色山地建筑展示、山地休闲、高校旅游的聚集地。围合式建筑营造安静的教学氛围,科研区营造严肃活泼的气氛。生活区以条式板楼为主,局部变化,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
慢行居住区:以慢生活为特色的居住区,建设绿色交通、慢行系统、绿色建筑、花园廊道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游的新慢行社区。
生态宜居区:位于规划区南部,与河东一期相接,交通便利,为遂宁市中高端人群提供集文化、商业、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社区。
产业发展定位
第三产业挑大梁
产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产业的战略性定位,对于确立和推动河东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河东新区二期规划紧紧围绕河东二期城市定位“生态田园市、现代花园城”,借助成渝“第三城”之机,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助推遂宁跨越式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地产、文化创意为主导,形成包括软件信息、金融服务、商业物流、会展会议、教育科研、休闲旅游、地产服务、文化传媒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文化产业:以文化为核心,突破传统文化产业条块分割,打破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界限,以“文化+X”的复合型文化产业模式,结合遂宁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永兴镇的绿色农业资源以及遂宁悠久的观音文化和生态资源,形成“一产促六产”联动发展的局面。
产城一体化:将“文化+X”的复合型文化产业模式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生产功能与地产、科技、商业、旅游等其他业态的居住、教育、休闲、娱乐等城市其他功能有机结合,建设“产城融合”的理想城市。
开发时序: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再好的规划也要靠实施才能实现。该负责人介绍说,河东二期将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开发模式,分期进行建设,协调发展、滚动开发。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美好前景催人奋进。河东新区二期将以“生态、低碳、绿色”为目标,以“西部水都、生态田园城、现代花园城”为特色,构建以山水城相融的生态空间格局、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方式。未来,河东新区二期是宜居宜业的活力区,是河东新区的点睛之笔,遂宁的城市新地标、成渝经济区的现代标杆,中国西部的生态城市建设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