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70|回复: 2

[遂宁商业] 省统计局在2010年作的关于大英发展的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9 14: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http://www.sc.gov.cn/scszfxxgkml_2/sbgt_53/gzdt/sjtj/201009/t20100925_1032241.shtml

      遂宁市大英县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12月28日建立的新县,辖11个乡镇、300个行政村、26个社区,幅员面积702.27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建县13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强劲动力。2009年,全县GDP达到60.5亿元,增长16.9%;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4亿元,增长35.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6.4亿元,增长6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68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1元,增长8.6%,在全省县(市、区)级激励奖励综合排位中名列前25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在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以工促农基础

  近年来,大英县始终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县”的发展目标,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工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专业化”的思路指导下,突出产业特色,拓展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化工、纺织、机电、食品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多业并举的新型工业化格局。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6.97亿元,增长31.4%;工业投资达到35.3亿元、技改投资达到21.5亿元,分别增长61.7%和92.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4 %。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面积达到9.6 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95 户,成为全省重点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在工业经济迅猛增长的强劲拉动下,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8年的27.8:48.6:23.6调整为23.7:53.9:22.4。在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这表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工业经济的日益壮大,为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升以城带乡功能

  近几年,大英县坚持按照创建“旅游强县”的目标,统筹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环保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实现了城镇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明显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09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2 平方公里,比1998年扩大近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8万人,比1998年增加6 万人。8个建制镇镇区面积达到17.19 平方公里,除县城所在地蓬莱镇以外的集镇人口达到6.8万人。尤其是回马镇建成区面积达到了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了8728 人。县城和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不仅带动了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城镇工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先后在县城建成了中国死海和东方生态博览园,在卓筒井镇建成了国际观光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景观,中国死海被评为全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和国家旅游名片,全县2009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4.2亿元,增长44.9%。同时,在回马镇建成了中小企业园区,目前开发面积已达到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60 户,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11.4亿元。这充分说明,全县城镇开发建设与城乡经济发展正在形成互动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三、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拓宽新农村建设途径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大英县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推进“种植规模化、养殖集中化、生活城镇化”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规模化生产基地,主攻招商引资兴办加工流通企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农民专合经济组织158 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   48个;建成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 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 家;获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5个、产品认证6个,获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5个,产品认证8个。2009年,全县发展订单生产优质水稻8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棉花5万亩;粮食、棉花、油菜籽总产量分别达到26.5万吨、0.33万吨、1.76万吨,分别增长2.16%、0.67%、2.06%。全年出栏生猪66.3万头,增长5.7%;新发展万头“零排放”猪场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畜牧业产值达到11.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6%。通过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初步建成了郪江高新农业科技园区、蓬乐公路沿线“1+2”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回马现代循环农业园区、优质甜橙科技示范园区“四大园区”,并先后被列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核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油菜、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强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强县培育县和全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同时,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农民新村聚居点21处780户。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在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方面,大英县坚持遵循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结构、改善布局的方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改建和新建城乡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在县城,先后完成了道路交通、休闲广场、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绿化亮化、电网改造、住宅小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其中:新建和改建道路70 公里,新建公共休闲广场3处、汽车客运站1处,新建自来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标准化住宅小区45  个。县城区污水、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均达到70%,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在农村,相继实施了通乡(镇)通村公路、乡镇汽车客运站、客渡码头和桥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红层找水、安全饮水、户用沼气、电网改造、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集镇开发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整治和修建了农村各类水利工程4800多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1.3平方公里,建设户用沼气池32337 口,森林覆盖率达到35.4%。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打造公共服务载体

  在加强社会建设方面,大英县紧紧围绕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社会全面进步。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县上同成都理工大学签订了县校合作协议,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一批研发机构,农业推广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和实用技术,隆盛镇三家店村三元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被命名为市级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并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县现有农村中小学50 所、县城中小学8 所,全部达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部颁标准,实现了教育资源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就学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在县城新建了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在各乡镇新建了文化站,在行政村建成了村级图书室和农村书屋46个、农民健身工程44 处;卓筒井镇的深钻汲制技艺列入了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氏泥彩塑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蓬莱镇大乐、象山镇花锣鼓、徐氏泥彩塑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性文体活动、文艺创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正在快速推进。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建成了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保障了城乡居民共享精神文明成果。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03   个,其中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共6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医疗站3个,卫技人员844人,医疗床位704  张;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形成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全县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8.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3.86万人;县级医疗机构领办乡镇卫生院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取得成功。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县级建立了人口与计生委员会和计生指导站,各乡镇设立了计生办公室,形成了人口与计生服务网络;全县2009年出生人口合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84.83%和1.63‰,保持了低生育水平;计划队伍职业化建设、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和计生优质服务经验在全省推广,计生宣传工作和技术质量管理荣获全国先进。

  六、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成果共享机制

  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大英县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坚持采取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就业培训、加强就业扶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县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4236人、实现再就业16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有序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7.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1亿元。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2009年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113158人次、286698人次,分别发放“低保”资金1682.77万元和1627.59万元;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安身工程、互助保障、救灾救济、扶贫助残等各项社会保障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城乡困难qun体能够及时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形成了城乡居民同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遂宁市大英县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的一个农业县,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实践中所得到的主要启示是:

  其一:坚持科学发展、筑牢经济基础,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条件。建县以来,大英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优势骨干企业,着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逐步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对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实践说明,只有加快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支撑“统筹”、“补农”和“带农”的能力。

  其二: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大英县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通过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和开展集中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破除禁锢的思想枷锁,使各级领导干部对统筹城乡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实践说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现的思想观念,才能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其三:大力推进改革、不断创新举措,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劲动力。针对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大英县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并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总结和完善,不断增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活力。实践说明,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破解有碍统筹城乡发展的难题,才能取得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效。

  其四:注重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大英县坚持把满足城乡居民的共同需求作为根本,致力于消除城乡差异,建立城乡一体、市民与农民同等享受的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实践说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其五: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行力,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行力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该十分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了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体系、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体系等网络体系,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了与统筹城乡发展相匹配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同时,建立健全了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使各级干部不断增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说明,只有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造就一支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0 00:3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马在09年可能还没得那么猛哦,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0 00: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