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记者 何欣桐) 未来,四川遂宁将扮演起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角色。四川新闻网记者今日在遂宁采访了解到,根据刚刚出炉的《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显示,今后,除了跻身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遂宁还被定位为四川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产业基地,打造以“养心”文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 根据规划,到2020年,预计遂宁城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12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0.49平方公里,跻身百万人口特大区域中心城市。 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市域城镇空间 据遂宁市规划局副局长李斌介绍,在新一轮规划中,遂宁将按照“全域统筹”的发展理念,构建“一核、两带、三片”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新总规打破了传统城市规划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以适应经济需求和空间特征为出发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强调经济产业联系,打破规模等级限制,依托城镇生态格局和主要交通廊道,形成“一核(中心城区)、两带(涪江沿岸和成南高速沿线城镇发展带)、三片(射洪、蓬溪和大英三个县域发展片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次中心城市(县城)为支撑、乡镇为骨干、一般镇为基础、重点村为补充,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形成“一城两区五组团”城市格局 李斌透露,在城市构架上,遂宁今后将形成“一城两区五组团”的组团型、开放式城市空间格局。遂宁现处于中间城市向中心城市跨越、中等城市向特大城市迈进的阶段,中心城区未来如何发展,规划中树立城乡一盘棋和“全域遂宁”的规划理念,以实际产业发展和空间特征为出发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片建设的管理机制,确定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总体战略为“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构建“一城(指遂宁船山区、河东新区、国开区、西部现代物流港组成的主城区)、两区(指凤台新区和安居区)、五组团(指桂回组团、吉祥组团、龙凤新城组团、金桥组团、西眉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到2020年,遂宁市城市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12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10.49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145万-160万人。城市用地终极规模210平方公里,城市终极人口规模210万人。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增长边界,建立城镇建设刚性约束机制,划定中心城区280 平方公里的城镇增长边界,通过“终极规模”确定城镇形态与规模,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 规划布局7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据介绍,在产业支撑方面,遂宁统筹规划7个工业集中发展区14个产业园区。李斌表示,遂宁纳入成都平原城市群,对遂宁产业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但遂宁产业如何定位、如何与其它城市错位和协作发展,是这轮规划重点考虑内容之一。 遂宁由此规划提出重点产业发展策略:转型升级,做强传统本地产业;借力区域,积极引入新兴产业;拓展腹地,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挖掘特质,拓展特色主题旅游。根据各区县产业基础和优势,全市统一规划7个工业集中发展区14个产业园区,明确各自重点产业方向,避免同质竞争。 打造水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 遂宁地处“成渝之心”,区域位置优势得天独厚。李斌透露,在交通枢纽拓展方面,遂宁将打造水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发挥公铁枢纽优势,加强水陆联运,完善航空服务,构筑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快捷通道、机场、港口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强化与成都同城化发展基础设施布局,巩固四川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同时,梳理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和交通设施布局,通过道路机动化(客、货)交通系统,以大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快线+普线”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公交系统,低碳型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以及衔接一体的交通枢纽组织,形成多方式顺畅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剑指“养心”生态花园城市 李斌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是遂宁发展的最大资本,是吸引投资的强力磁场,结合遂宁“山、水、文、城”高度融合的环境特征,新总规将遂宁城市文化特色提炼为“养心”,依托“一湖(观音湖)、两山(东山、西山)、三廊(沿联盟河、渠河、琼江滨水绿廊)、五楔(两山向城市五条楔形绿地)、多点(各类开敞空间)”等生态本底以及观音故里等文化底蕴,确定以建设“观音文化城、生态山水城、现代花园城”为目标,以“五个二”(两山、两水、两寺、两岛、两镇)为载体,强化遂宁山水格局、地域文化、城市风貌的有机融合,承载特色“养心”文化,打造现代中国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