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673|回复: 0

[公益文化]川内数万张良后裔欲认祖归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9 12: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记 者 唐 洋
3月29日,据射洪县柳树镇一位张姓读者报称:“张良后裔在射洪,有数万川人欲认祖归宗。”闻讯,记者火速前往采访。
调整大小 调整大小 张良族谱.jpg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5月汉代留侯张良后裔在射洪的消息传开后,川内张氏家族中反响强烈。近2年时间以来,射洪县明星镇大明卫生院原院长、退休医师张声达,广安市张泽,绵竹市张举树,德阳市旌阳区张跃竹等张氏家族后人,先后来电来函或亲自派人来看《张氏族谱》,一致认为张良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并拿出史料作为佐证。2009年3月中旬,广安的张泽老人专门辗转到射洪县柳树镇找到热心人张萃勇,欲认祖归宗,愿意联络他那里的数万张氏族人续写《张氏家谱》,并把在射洪发现的四卷《张氏家谱》一一复印后带回广安,作为续修家谱作参考。张泽老人临走时一邀请射洪县所有张良后裔在今年清明节光临广安张氏祠堂拜祖联欢。
博证:七旬老人出示珍藏70年的《张氏宗谱》
  在张萃勇的带领下,记者者访到了收藏族谱的主人———退休教师、今年71岁的张萃应。见到采访记者,张萃应非常高兴,将已珍藏70年的在《张氏宗谱》拿了出来。
  《张氏宗谱》共分四部,一部为《世系》,是总纲,另三部分别为《孟部》、《仲部》、《季部》。全套书近400页,大约12万字。因年代久远,书页已经泛黄,其中几卷的封面已被虫子蛀蚀,少许书页已经脱落,文字为正楷繁体。
  记者留意到,这四本线装宣纸手写本,完成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世系》中,详细记载了1937年修订之初,曾得到射洪县政府的批示和支持,县政府有关人士专门为族谱写了两页的《序》,还加盖了“射洪县县政府之印”的公章。当时的县长吴嘉祥还在族谱的扉页上题写了:“其本也固,其源也浚。振振绳绳,德门之庆。”16个大字。
旁引:《宗谱》《史记》记载一致
  据《张氏宗谱》之《世系》记载,张氏的祖先与黄帝同属“轩辕氏”。“轩辕氏以姬为姓,三妃鱼氏生子少昊、青阳氏。少昊氏第五子名挥。挥造弓矢,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此张得以姓之初也。”从张姓始祖挥开始计算,西汉留侯张良就是挥的73代玄孙。
  在介绍张良时,《世系》是这样记载的:“良,平之子,字子房。当始皇并吞六国灭韩时,良以万金之资招募力士,欲与韩报仇。及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以铁锤击之,误中副车,逃匿下邳,至圯桥语黄石公,令取履授以兵书,后为汉高祖国师,封留侯。良长子不漱,次子辟姜……”同时,也记载了张良的父亲张平乃韩国左相。就张良的记载,记者查阅了司马迁写的《史记》之《留侯世家》中有关章节,所叙情形完全一致。
枝繁叶茂:张良后裔明代入川
  《张氏宗谱》之《世系》记载,张氏之118代孙张钦,为南宋末年端宗时大夫,后由江西逃到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一个叫卧牛池八面碑明珠湾张家河口的地方居住,生子金伦。金伦的长子凤纲生八子,“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兄弟六人自楚迁蜀,占盐亭、占中江、占安岳、占遂宁、占蓬溪者,各占立族,现称望重,惟我祖张万宇。”
  在介绍张万宇时,这样记载:“张凤纲子,占古梓州(今三台)通泉县仁村镇(今射洪县柳树镇)”掐指一算,给记者报料的张先生,以及保留家谱的张萃应老人均为张万宇先辈的15代玄孙,为张良的61代玄孙。从这部家谱记载推测,目前的盐亭、中江、安岳、遂宁、蓬溪都应有张良的后裔。
根定张良,射洪张氏族人将不遗余力
  自射洪县柳树镇张姓的望祖张万宇开枝散叶以来,张姓望门中人先后三次修订族谱,最后一次则是1937年至1939年。清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万宇祖的后裔文明祖主持族人在今射洪县柳树镇凤凰村修建祠堂,称张家营,每年清明节,张氏家族的男丁都要聚集在张家营祠堂吃“青苗会”,热闹非凡。
张萃应老人告诉记者:文革期间,他家保存的《张氏族谱》差点被造反派抄出烧毁,他的父亲张治丰急中生智,将它缝进枕头才躲过一劫。2000年张萃应退休后,便闭门在家手抄家谱,9年下来他已抄了五部共20卷。2006年冬,族人张治康、张萃佑、张萃应、张萃明、张萃林、张萃勇共同出资将四卷家谱各复印了30部,分发给30位张良后裔妥善保存。柳树镇张氏家族后裔表示,他们决定将家谱一代代续写下去,让子孙后辈铭记祖先西汉留侯丰功伟绩,记住自己的根。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