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小区环境成为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穿越三十年的城市记忆”系列报道——
从“单纯居住”到“注重生活品质”
看遂宁人的住房变化
住房篇
无论是城市的变化,还是生活的变化,居住总是最敏锐的反映面。从拥挤、简陋的平房到宽敞、舒适的楼房;从做饭、上厕所都要排队的筒子楼,到配套完善的单元楼;从受工龄、技术职称、职务等影响的单位福利房,到自由购买的商品房;从最初的单纯居住功能,到注重生活品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遂宁市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丰富的最好见证。
从土坯房到小别墅 住房要求从宽敞变舒适
主人公:陈永成 年龄:61岁 职业:农民
家住大英县象山镇的陈永成,今年已经61岁,他家2011年新盖的三层小别墅就在乡村公路旁。“住的是小洋楼,走的是水泥路,用的是自来水……”陈永成笑呵呵地说,“在土坯房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还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几十年的居住变化让我觉得太幸福了!”
陈永成告诉记者,他家的老房子是土坯房,低矮潮湿,土坯墙还时不时地垮下一块,吓得一家人心惊胆战。三个儿女长大工作后,体谅他和老伴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于是便凑钱给他修了这套房,两楼一底,大概有300平方米左右,厨房和杂物间以及猪圈是单独隔离的,设计得十分合理。一共用了十多万元。
“生活条件好了,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农村建房不像以前,只要宽敞就行,而是更加注重室内外的美观,追求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漂亮。”陈永成说,这几年,不少人在外赚了钱,返乡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老房拆了重建,盖起数层高的楼房,这样的农村别墅如今在村里比比皆是。
从分单位宿舍到购商品房 房子见证生活质量的飞跃
主人公:雷英 年龄:52岁 职业:国企员工
1987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雷英结婚了,因为和丈夫是“双职工”,他们分到了一套20平方的单位宿舍,虽然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但这也让她欣喜不已。“那个年代只有国企之类的才会给职工分房,而且得有结婚证,双职工分的房子要宽敞些,每个月只需交几元钱的房费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房子里,雷英一家一住就是十年。当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跑公厕、到公共浴室排队。1997年,单位新修了福利房,雷英花了2万多元买下一套两室一厅单元楼,有60多平方米。“那时选房要根据工龄、技术职称、职务等因素,虽然没有选到心仪的楼层,但搬进去时,心里还是美极了。”雷英笑着说,搬家后,他们一家三口再也不用跑公厕,有单独的厨房可以做饭,也终于拥有了真正的客厅。
2006年,雷英一家又在城北购买了一套110平方的商品房,小区环境、楼层和户型都是她最喜欢的。房子变大了,雷英对房子的功能性、舒适性也有了更高要求,她还专门设计了一间琴房,满足了儿时的音乐梦想。
从看价格到追求生态宜居 现代人更追求居住幸福感
主人公:郭娜 年龄:36岁 职业:私营业主
2006年,从广元来到遂宁工作的郭娜,和相恋四年的男友准备结婚。那时因为工作没多久,小两口积蓄不多,准备买房时看了不少楼盘,最后因为价格和工作的原因,选了一套离单位较近的二手房,“虽然房子不是规范的小区,但因为在干道边上,去哪儿都方便,而且价格也不贵,所以就直接买了下来。”郭娜告诉记者,当时才搬进去觉得美滋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绿化、物管、配套等概念逐步进入现实生活,她想要换房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2013年,郭娜和老公准备出手换房,良好的配套设施、户型设计、便利的交通、周边环境等都成了她选择楼盘时着重考虑的条件。最终,她选择了欧洲新城一套三居室。郭娜坦言,未来,她或许还会换房。追求更大限度的宜居和幸福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对于居住的不变追求。
(记者 赵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