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蓬溪 跨越赶超塑造一座新城 ——《关注蓬溪城市变化》系列报道之三 ■ 记者 王令/文 熊文/摄 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县已相继成功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环保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 5月9日,我县又正式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验收工作。 毫无疑问,这六张城市名片的获得,是蓬溪实施“城镇上档”战略最好的回馈之一,她见证了蓬溪这座城市面貌的变迁,见证了这座城市精神的升华,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的速度…… 同时,这六张城市名片的获得,也是我县坚持以规划引领、大抓城市建设,实施“城镇上档”战略,重拳出击打响城市管理“攻坚战”等工作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缩影。 A 规划篇 围绕“城镇上档” 城市规划多点发力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要全力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坚持新老并重,既高标准建设新区,又高质量打造老城,使新老城区同步发展;要突出城市主干线和城河沿线两个重点,把城市做大、做亮。”早在2011年,县委书记林建国就对我县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对未来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然而,蓬溪领导班子清醒地明白,我县城市规划存在着城镇体系混乱、城镇功能、城镇配套设施不完善;建筑风貌混乱,缺乏具有蓬溪特色的建筑物;城镇环境差、城镇绿地少、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蓬溪发展实际,蓬溪理清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提出了城市的定性定位、发展规模及功能布局,紧紧抓住“城镇上档”战略不放松,提出了县城“东扩南进西延”的发展战略和“一城、两区、一副中心、六组团”的城市布局。围绕“城镇上档”战略,我县城市规划乘势而上,多点发力。 我县先后聘请了北京土人规划设计院、加拿大毕路德规划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国内知名规划团队,相继启动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各乡镇总体规划”“县城控规维护”“中心城镇控规编制”“现代生态花园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城城市设计”等。 “在县城规划上,我县分为了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城区拓展两个方面。”县规划局局长冯昭奇介绍说,在老城区改造提升上,启动了老城区城镇功能的完善计划, 实施了老城区路面黑化、雨污分流、弱电线下地、街道路面黑化、景观绿化、人行道铺设、风貌塑造及光彩工程等项目。在新城区规划上,新规划了金桥新区、吉祥新区、蓬南特色小城镇3个新区。 “目前,金桥新区已完成整体规划,并成功引进成都置信集团等大集团大企业;吉祥新区已邀请成都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新区策划;蓬南小城镇建设已完成整体控规,目前正在进行场镇特色化规划,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省级重点小城镇。”冯昭奇介绍说,天福、明月、大石、文井、任隆、三凤作为蓬溪城市六组团,目前已完成整体规划,正在编制控规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B 建设篇 以项目支撑 推进城市上档升级 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项目的带动。为进一步确定出城市建设项目,我县把城市建设实际和县城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加大了城市建设项目的整合和申报,并启动了城市拓展工程、畅通工程、绿化工程、风貌塑造工程等一大批项目。 “围绕‘城镇上档’战略,我县2012年就包装并实施城市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约19亿元,2013年包装并实施城市建设项目39个,总投资达20.26亿元。”县住建局局长唐光红介绍说,以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为载体,我县先后启动并完成了普安大道一、二期道路、文星路等10余条道路建设、县城区主要街道的上档升级工程、县城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城市风貌塑造工程、见缝插绿工程等多项工程。 尤其是按城市景区化、道路景观化理念,重点打造了芝溪河书法文化景观、芭茅垭湿地公园和普安大道文化主干道建设。 “今年,我县计划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约21.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亿元。”唐光红介绍说,目前,正在加快实施普安大道一期景观工程、普安大道二期安置房建设工程、城市道路工程(打捆项目)、新区市政道路建设、城南新区排污管道二期工程、道路绿化、路灯亮化工程、汽车城建设项目、楼宇经济综合体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 已确定的项目有:西湖路风貌塑造工程、书案山山地公园建设、政通街改造和绿化提升工程、普安大道三期道路、普宁路山体创面绿化工程、普安大道二期隔离带绿化工程等项目。下一步将实施蓬溪县城区路灯节能改造、普安大道三期安置房建设、普安大道三期道路工程、普安新城纵二路、西华污水处理厂、拓展区一期道路绿化、西华安置小区配套工程等项目。 “虽然有了项目的支撑,然而对于像蓬溪的这样的一个财政‘穷县’来说,资金成为了阻碍项目推进的最大难题。”唐光红说,为全力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多次统筹,向上汇报,同时县住建局用心谋划,保障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2012年向上争取资金达1.5个亿,2013年向上争取资金达1.16亿,今年上级资金争取已经到位5565.4万元。 “筹集建设资金光靠上级部门‘扶持’也不行,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城市建设资金要采取多条腿走路、多元化融资的方式!” 县财政打捆安排资金,县直各部门加大非税收收入的征缴,通过招、拍、挂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土地资源,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市政建设……一系列措施相继在我县拉开,有力破解资金“瓶颈”问题。这些项目的启动不但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而且让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纷纷落户,从而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C管理篇 软环境提升打响城市管理“攻坚战” “以县城为核心主体的县城‘十大工程’开始建设后,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城市品位和档次为什么总是上不去呢?”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县城存在着房屋违规搭建、车辆乱停乱放、经营商占道经营、垃圾随处乱丢等现象,城市管理工作滞后,严重制约着城市面貌的提升。 “城市面貌要得到真正的改善,必须得在城市管理上下‘狠功夫’,我县重新确定了‘抓基层、重基础、全方位’的思路,成立了以辖区为主和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治理队伍。”县城管执法局局长朱静介绍说,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在我县召开的城市管理专题会上,把2013年确定为“城市管理年”。 随着城市管理工作的拉开,城市违规搭建拆除,车辆乱停乱放、摊位乱摆、占道经营行为规范……一系列工作迅速启动,并推进了门前“双五包”责任制,实行“六个一”“三集中”和“七个一样”的管理办法,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坚持做到“曝光、巡查、问责”。 “同时,全县上下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机制。”朱静介绍说,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县下移执法重心,从各乡镇、各条线抓起,同时,县公安局、县交运局、县工商局等多个部门全力配合支持,城管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车辆停放进一步规范、占道经营有所收敛、没有新的违规搭建现象发生,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反响较好。 正是有了规划的引领、有了城市建设项目的支撑、有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带动,如今的县城更加整洁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了、环境更加优美了,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品位提升了,市民生活习惯好了,素质提升了!所有这些,都让人感到,赤城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