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我所认识的的董金龙,射洪老城区的市井故事(一)
作者:没有天国吧
前言
我离开老城区已经是第六个年头,
而董金龙却一直保持着招牌式的笑容
那晚再遇董老大,是在公园口的夜市,和着酒精的感觉看着这个十几年的朋友,加上网络无数关于董金龙的传说,遂发此文以记录一段射洪老城区的市井传奇。
初识董金龙还要从十七年前说起,那个时候楼主还显稚嫩,时常浪迹于老公园、少年宫、朝阳桥一带,那一年湖还在,台球桌还在,卖烧白的哥子还在。
图:从几毛钱到一元再到两元,董金龙也经历着物价的变迁。
借网友图片把话题慢慢道来:
董金龙那年还很小(后来一直十四岁,不过作为为数不多见过董金龙身份证的人,这个不多谈了),90年代末从伏河老家(伏河离盐亭更近)跟随母亲流落于洪城街头,主要出现在射洪老城区一带,以老公园附近为主,毕竟那个时候老公园是射洪人气最旺的地方,每天只为最基本的温饱,睡遍了老城区几乎所有的街道和城门洞,认识他的那天我是顺着母亲手势的方向看过去,依稀记得一对憔悴疲惫的身影,妈跟我说:“看嘛,那是两娘母,母亲神智不清楚,娃儿才几岁,造孽得很哦......"
一直到03年前后,就是因为这个背影,只要有零钱楼主每次都会给他五角、一元不等的钱嘱咐他去吃点饭,但是事实上在不久之前董金龙的母亲不再出现的时候,他的经济已经比较宽裕了,这个时期,董金龙已经基本上不为温饱发愁,有了固定的住所,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比起以前已经好了很多,从那个时候开始鄙人“大发慈悲”的时间就逐渐减少了。
后来他终日独身一人,随着时间推移,天府宾馆的杂物间成为过他的栖身之所,08年地震前后疯传中的董金龙置业买房成家立业的事情,居然成为大街小巷的茶余饭后的谈资。
某日,只记得董金龙脸色非常难看,和以往大家眼中嘻嘻哈哈傻乎乎甚至“大智若愚”的董金龙判若两人,我开玩笑道:董金龙,最近哪里发财?他焉趴趴的说钱被抢了,我依旧开玩笑的说(现在想来,他也只是个孩纸,我肤浅了):“还有人敢在你的地盘乱来嗦?”可能是因为太熟的缘故,他那天和我摆谈良久,原来那些十几岁的小混混看到他每天能要到不少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多次抢去了他多日的收入。等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憨笑的对我说:“哥哥,我现在聪明了,钱都存起来了。”看到这个“弟娃儿”的喜悦,那时已经成年的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至于他某只跛脚大概也是这个时期造成的。
关于董金龙的“转型”阶段:
大概在他进城十年左右的时候,“生意”每况愈下,比起前些年收入大为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获得的同情和怜悯越来越少,大都觉得身体没有大碍的董金龙应该靠劳动自食其力;于是乎这个射洪丐帮代言人短暂转型到擦鞋行业,起先生意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不久就偃旗息鼓了;老实说他是受不了那个累,好多时候松活钱挣惯了,这句话我如是跟他说过,他回应了一个招牌式的微笑。
六七年前,所有人磕头、跪拜的种种要求董金龙都会全数服从,只为酒鬼兴余之后的五块钱、十块钱;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绝对不喝酒;我可能算是例外,但是都是些狐朋狗友怂恿下的无聊之举。这几年情况发生微妙的变化了,董金龙也在滚滚红尘中学会了饮酒与圆滑,大约酒量早就在我之上了。喝酒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和工作的工具。
时过境迁,我去老城区的时间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认识董金龙的人越来越多,在00后面前论年龄他是长辈,却又是那个永远14岁的坚强“流浪汉”。
至于我看到的身份证,其人本名并不是董金龙,这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