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12 20:3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川中部遂宁市有个三凤镇,因观音三姐妹出生在这里,成佛之后便各化作三座凤形大山,故此得名。“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到灵泉寺,二姐修到广德寺,只有三姐修得远,修到南海普陀山。” 相传在远古时代,四川遂宁涪江流域一带,有一个小国,名叫白厥国,国王叫妙庄王,王后名叫伯牙氏。王后生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取名妙清,二公主取名妙音,三公主取名妙善。相传妙善出生时天乐齐鸣,霞光万丈,异香满堂。妙善从小聪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佛道哲学著作过目成诵,深得秒庄王和伯牙氏的喜欢. 妙善十九岁那年,父亲亲自为她择偶,但妙善一心研究佛学,誓不嫁人.妙庄王先把妙善软禁于王宫后院,继又舍入遂州灵泉寺为尼,父王暗命灵泉寺方丈劝解妙善嫁人,妙善仍是不从。父王命众比丘尼给妙善以苦行。 妙善每天天未明就起床到灵泉寺外的灵泉井去汲水,挑水,早餐以后就焚香,打扫灵泉寺各佛殿。殿堂打扫完以后,就到虎狼成群,柏树参天的灵泉山上去砍柴。晚上则听寺庙方丈讲经说法,然后研度佛经,参禅打坐到天明,妙善公主献生佛学,吃苦耐劳的精神被山神奏明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伽蓝为妙善扫地,东海龙王为妙善帮厨,六丁六甲为妙善上香,游奕神为妙善点烛,伽雀为妙善进茶,飞猿为妙善进果,白虎神为妙善衔柴,飞琼,毛嫱为妙善养花,八洞神仙为妙善献果,夜夜风雷激荡,每天众神暄赫。寺中众尼恐惧,便告于妙庄王。 妙庄王命令五城兵马司(城防司令)忽比力兵围灵泉寺,并放火焚寺。妙善公主口诵佛号,咬破手指喷血成红雨,灭火救寺,五百尼众得以保全生命。妙庄王命忽比力捆妙善公主进法场问斩,伯牙皇后赶到法场劝妙善公主完娶成婚以摄政。妙善公主在刀剑的威逼下,仍然从容不迫,而且研究佛学的意志更加坚定。后来,妙善公主被红绫赐死。妙善公主到地狱刚刚念诵一遍《金刚经》,就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地狱铜枷全部粉碎,地狱的恶鬼全部升天。阎君向妙善公主说:“有善就有恶,非地狱不足以惩治恶人,您大慈悲说法而地获就完了,您在此久留,则铁无坚犾。”于是十殿阎君亲送妙善公主回阳间。妙善公主回到灵泉寺,亲自打了一口井、命名灵泉井,还亲手栽种柏树五千。据传说,现今遂宁灵泉寺观音殿内的井即妙善公主所修,灵泉寺妙庄路前古柏树即妙善公主所栽。 妙善公主的苦修苦炼感动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到遂宁灵泉寺,指示妙善公主至南海普陀山修行。妙善公主于农历六月十九日到了普陀山(淅江省)。经过九年的苦修,终于在农历九 加载中... 月十九日得道成佛。妙善公主得道以后,又回到了她的故乡四川遂宁。这时,她的父亲妙庄王痛疮濒死,妙善公主变化一老僧上奏:“非至亲手眼作药引不可了疗。”又云:“灵泉寺仙长济度生灵,一启口必可得。”庄王使臣来到灵泉寺,寺僧自剜手眼,交付使臣持去。庄王服之而愈。庄王知仙长即三女妙善,父女重归于好。妙善劝全家修行,庄王从之。妙庄王和伯牙皇后在灵泉寺修行。后来,妙善被玉皇大帝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妙庄王被玉帝封为善胜仙官,伯牙皇后被玉帝封为劝善菩萨,玉帝命他们永远膀宁灵泉寺。妙清公主封为文殊菩萨,镇守五台山,妙音公主被封为普贤菩萨,镇守峨眉山。 皇帝赐封著名观音故里——广德寺(国家4A风景区) 广德寺,坐落在遂宁城西2公里处的卧龙山间,是皇帝赐封的中国观音的著名道场,是遂宁独具魅力 为纪念清代大诗人张问陶而建的蓬溪问陶园的旅游资源品牌。寺园森林330余亩,庙宇建设规模之大名冠全川,明代原始建筑居于全省之首、西南第一。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历史。唐大历十三年(788年)敕封为“禅林寺”,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敕名“广德寺”。 广德寺是唐代高僧克幽禅师出家之处。克幽乃唐中宗孙子,唐玄宗侄子。民间相传,克幽禅师是观音的化身。自克幽禅师开山阐教以来,历代高僧辈出,主领(管理)川、滇、黔300余山,曾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据《历代法宝记》记载,木棉袈裟传于广德开山法师克幽。克幽禅师两度被引入宫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唐代宗赐名“克幽”,并赐予紫衣袈裟。广德寺能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克幽禅师的德行外,还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 广德寺成为全国著名的皇帝赐封的观音道场时,南海的观音道场还未修建。寺内有目前国内尚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的寺庙建筑群,而珍藏于庙内的圣旨坊、九龙碑、宋明玉印、缅甸玉佛、善济塔等稀世之宝蜚声中外,无时不在昭示世人,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观音道场。 进入广德寺山门,迎面可见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级台阶之上,是寺庙迎接皇帝诏书的地方。坊形如冀,高18米,长12米,宽2.5米,由四根大红色圆柱支撑,两侧作五踩斗拱,中间为七踩斗拱,坊正中上端竖题“圣旨”二字。圣旨坊被专家定为全省独存。峨眉山奉迎圣旨,出庙门十里。广德寺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寺中珍藏的九龙碑(宋碑)记录了唐宋时期前后九个皇帝对广德寺的赐封和褒奖。皇帝御赐镇山法印,在全国屈指可数,广德寺独得两枚玉印,为稀世珍宝,足见地位之尊。宋代真宗赵桓,赐“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明代武宗赐“敕赐广德禅寺”,玉印用中文、缅甸文、僧迦罗文、巴利文四种文字刻成。 善济塔位于大雄宝殿之西,观音殿之后(俗称肉身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宗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掩骨之所,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 中国最早的著名观音道场——灵泉寺(国家4A风景区) 灵泉寺位于遂宁城东4公里,始建于隋朝开皇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中胜迹不胜枚举,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印证着观音三姐妹在此修行的美妙传说。 山顶观音殿内有一泉,泉中之水人们称做“观音圣水”,千百年来始终不溢不涸、绀碧甘美。民间传说此水可祛病延年,慕名前来饮之者络绎不绝,宋代苏东坡曾题“七泉”二字于岩壁,林则徐赠“香林德水”匾额悬于观音殿并流芳于世。 梵音亭一侧有三口相距不到1米的古井,水至井口的深度竟各不相同,其中最深的井终年泉水滴答,声音清脆而悠远,其余二井静默寂然,人们说,那是妙善公主在给两位姐姐娓娓讲着佛法。 连根树是三枝主干根部紧紧相连的古树,人们说它象征着本是同根生并于灵泉、广德修行的大姐、二姐与远在南海普陀山的三妹遥相呼应、息息相通。观音柏在离地面2米左右,分成了三枝,在人们心目中,她早已成为观音三姐妹形神不离、齐心向佛的形象化身。 寺庙前山门外为规模宏大的观音广场。观音广场呈巨大的圆坛形,上下共三级,每级之间的石壁上均镶嵌着陶制观音塑像,共计一万有余,故此广场又名万佛广场。圆坛正中央为三面观音镀金塑像,立于高高的莲台之上,仪态端庄,气象万千。 气势恢宏的观音阁,高48米,共7层,56个角。阁内供奉着净高18.6米、全国最大的室内观音。观音阁耗资2000万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游客的自发慷慨捐助,足见世人对灵泉观音道场的高度认同,寄托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地处成都和重庆两座特大城市的中心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