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全国第一口基准井竟然在大英县!
http://mt.sohu.com/20170411/n487681739.shtml
蓬基井是一口气水同产的天然卤水生产井。 经历半个世纪,蓬基井的盐卤等资源仍源源不断地从管道中排出
全国第一基准井:
见证“贫油国”的突围
说起钻井的历史,人们总会首先想到石油钻井之父——大英县卓筒井。可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标志着中国现代钻井技术的第一口基准井,也在大英县。是历史与现实的“偶遇”,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大英县蓬莱镇探访了这口全国第一口基准井——蓬基井,因系全国第一口基准井且位于大英县蓬莱镇而得名。蓬基井是中国为摘掉“贫油国”帽子,寻找石油能源而偶然发现的巨大盐井,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重要历史依据。
蓬基井
见证“贫油国”的能源突围
蓬基井井场中央立着一块“中国第一基准井”的石碑。碑文是近些年刻上的,记录了蓬基井的历史。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生产安全处处长王奕凯介绍了蓬基井的有关资料。王奕凯告诉,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国家都称中国是“贫油国”,并在资源上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为了粉碎一些国家的能源封锁,我国石油勘探背负巨大压力。1954年,全国第五次石油勘探会议提出“四川以勘探石油为主要目的……含油远景最大区域为龙门山山前带……”的指导思想,把当时认为比较好的圣灯山和龙门山地槽区作为重点进行钻探,结果投入巨大却无新的发现。1956年起,根据前苏联在俄罗斯地台发现油气的经验,我国停止了龙门山地槽区的勘探,将重点转向川中地台,在大英县蓬莱镇打了我国第一口基准井,为1958年发现川中油田奠定了基础。
如今,许多老蓬莱镇人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当年高耸的砖塔和隆隆的声响,还有那些热情友好的“苏联大胡子”。当时,苏联“老大哥”与中国友好,派出了大量专家支援新中国建设,为了给中国摘掉能源匮乏的落后帽子,几乎踏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蓬基井成了这一历史的重要见证。“可以说,打蓬基井是我国石油勘探的转折点。”王奕凯说。
无心插柳
石油探井喷出盐卤资源
位于大英县蓬莱镇城工委基井湾社区的蓬基井建在一处山坳里,井场占地7000平方米,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井场的设施设备大多已经锈迹斑斑,可是井口的管道中仍然发出“霍霍”的声响,盐卤、天然气资源源源不断地从管道中排出。
据有关资料显示,作为石油天然气探井,蓬基井1956年3月9日正式开钻,1958年1月18日完钻,井深3201.16米,历时680天。钻井过程也是惊险不断:当钻至2222.22米时,该井突然发生强烈井喷,喷出了大量天然黄卤水和天然气。黄卤水具有极高的工业价值,据蓬莱镇老干部何前玉回忆,盐卤水从井口喷出,竟然高达10余米,为了不让这些盐卤水白白流走,镇上的居民和师生积极响应,纷纷前去帮忙,甚至用身体组成人墙,防止卤水外泄。
井喷最终得到控制,随天然气一同排出的卤水成了此次钻井的意外收获,直到今天,源源不绝的卤水还在为当地创造财富。
老当益壮
“当家井”资源源源不绝
井场负责人曾红艳每天都要检查井场的各种仪器设备,工作虽然很单调,可她却乐此不疲。她说,蓬莱盐场的工人们对蓬基井的感情很深,因为它的贡献巨大,都称它为“当家井”,也是大家公认的“功勋井”。
据久大盐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蓬基井的天然卤水中除主要成分Na+、Cl外,还含有40多种微量化学成分,由于品质优良,该井被选作大英“中国死海”卤水池的水源。自1959年投产至2009年12月,共采天然气卤水768万立方米,分别用于制盐118万吨、二水氯化钙30万余吨、硫酸钡1.8万吨、溴素1万余吨。同时,蓬基井还产伴生优质天然气,累计达1.7亿立方米,满足了盐厂的燃料供给,仅此一项,便为盐厂节约大量资金。除此之外,蓬基井还是一口自喷井,借助于地下的压力,卤水和天然气资源自动喷出,“如果靠泵抽吸,每天要多耗电1700多度。”曾红艳说,蓬基井每天都在喷,从不知道疲倦。(作者:珍爱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