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一、鳊鱼、鲂鱼的习性及用饵策略
3 O! b) p1 b: |9 @( x! o7 O4 ~ 对于鳊鱼,大家都比较熟悉,它们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淡水水域,体型较宽、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千克,现在很多地方将其作为经济鱼种进行人工养殖。对于鲂鱼,有的人不是很熟悉。鲂鱼又称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是野生鳊鱼经人工杂交而来的优良品种。鲂鱼又分为团头鲂与三角鲂,其生长速度较快,大的个体能长到3千克以上。; O6 q& Z+ R7 Z4 T( X5 K$ W2 \
鳊鱼和鲂鱼的生活习性、题型,以及对饵料的喜好都很相似。他们暮春至初秋喜成群活动于水体中上层,深秋至冬天喜在水体中下层活动觅食。鲂鱼不如鳊鱼耐寒,所以冬钓效果不如夏天效果好。鳊鱼、鲂鱼对水质的要求比鲫鱼、鲤鱼要高,因此在污染的水中很难生存。它们对食物的选择不是很挑剔,荤素皆宜,但以素饵为主。钓者用面饵、熟桑葚、麦粒、青豆、蚯蚓、红虫、虾类、藻类等钓饵都可钓取,诱饵可采用钓鲫鱼的饵料或再加适量麸类雾化,如酒米、麸皮、商品混合诱饵等。) w) N# n, y4 R
二、钓具的配置
# i5 o5 t5 n7 ?- a3 X, m0 x 由于鳊鱼、鲂鱼的嘴巴较小,所以在用钩方面钓者要相应的选用小钩,线组要根据鱼体的大小配置相应粗细的钓线,且尽量配小标、轻坠;特别是传统钓的散标线组,在可视范围内越细越好,配坠要宁轻勿重,这点很重要:钓竿参照钓鲫鱼的竿子即可,水深时可用稍硬些的,水浅时用偏软些的。
" d/ ]" M7 B1 X; O1 A$ H+ d0 e% Z. z三、钓法
' F% w: Y+ S& w9 D 了解了鳊鱼、鲂鱼的习性,我们便可以有的放矢了——在选钓点方面,温度高时应把窝子打在较浅的水草边、流水的缓流边、明水的阴凉处或网箱周围,温度低时应选有障碍物的深水处,如树枝、碎石,或高低不平的坑里。/ b% S l! m8 h: m
如果是专钓鳊鱼、鲂鱼,笔者建议以打大窝为好,以浮钓方法为主,尤其是温度较高时,他们常成群结队在水体中上层游戈,所以钓者要使钩饵处处于离底悬空状态,再根据具体情况寻找鱼的游层,调整水线长短。因鳊鱼、鲂鱼体型较宽,所以使用双钩施钓时,两钩的钩距要大,以便增加双钩中鱼的机会。笔者一般将钩距定为6-8厘米,效果较好。再读标和把握提竿时机上,钓者要注意跟底钓的区别,钓鳊鱼时往往浮标还处于运动中就有鱼讯。
8 ^, \, M* ^6 A6 X( k, r: g* @7 n 鳊鱼、鲂鱼的集群性决定了连杆上鱼的可能性的增加。当你钓上一条鱼后,你要抓紧时间继续钓,它们吃钩不像鲫鱼那样能保持很长时间,鱼群停留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所以钓者在钓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惊散鱼群,尽量延长鳊鱼在窝中的逗留时间。2 E0 l# w7 I" i7 }5 i
鳊鱼、鲂鱼嘴小,吃钩动作虽然清晰干脆,但入口较慢,所以钓者发现鱼讯时不要着急提竿,特别是用蚯蚓等荤饵施钓时,发现送标后要等浮标送上来即将停止的一瞬间提竿,拉黑标时要等浮标沉入水中在提竿。当然,鱼的密度、饥饿程度对吃钩快慢也有影响,钓者要灵把握。- D2 n$ c0 z2 x6 |1 y
鳊鱼、鲂鱼警觉性高,中鱼后钓者要及时将鱼遛出窝外在提水,以免惊散鱼群;出现短暂的停口时要采取逗钓、拖钓等方法在窝子周围提动钩饵,诱饵吃钩。/ t0 n1 t1 d- R2 |; _& f
在主钓其他鱼种,兼钓鳊鱼、鲂鱼时,浮标可按钓底调校,但尽量使用偏小偏轻的浮标和铅坠,以便其缓慢下降,增加鱼在半路姐饵的机会。笔者夏天常在野河的网箱边垂钓,水深3-4米。一整天下来,我在钓鲫鱼、鲤鱼的同时常能钓到鳊鱼或鲂鱼,而别人却很少钓到,究其原因——为了加大钩饵的下沉速度,提高上鱼频率,这些人大多配置了大标重坠,致使钩饵在水中很快穿越鳊鱼、鲂鱼的游层,造成鳊鱼就饵几率低,而小坠下降速度缓慢,增加了它们发现钓饵和吃饵的几率。7 T. k1 M1 f7 H* D. U( {
" n* i6 D' s+ y/ ^$ M5 f4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