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43|回复: 3

[区县发展] 大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6 13: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两地一心”战略目标,坚持“产业为魂、文旅为媒、效益为重、民生为本”发展取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五大强县行动”,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 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6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和0.2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32亿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拉动经济增长0.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1.8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7%,拉动经济增长5.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54亿元,增长1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拉动经济增长2.4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16.4:61.2:22.4调整为15.9:51.2:32.9。其中第一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10.5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高。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6.5%提升到29.5%。

民营经济拉动明显。2017年,全县拥有私营企业1826户,从业人员6464人;个体工商户11619户,从业人员20029人,其中本年新增登记2228户,从业人员4237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0.58亿元,增长8.5%,增长率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贡献率达到63.4%,民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3.0%,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3万亩,较上年减少0.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9.33万亩,下降0.1%;油料播种面积13.86万亩,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3635公顷,增长0.1%。全年粮食总产量25.85万吨,增长0.4%;油料作物2.56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10.77万吨,增长0.1%;全年生猪出栏52.90万头,下降0.1%;牛出栏5645头,增长2.2%;羊出栏73233只,增长2.2%;家禽出栏379.93万只,下降0.1%;肉类总产量4.82万吨,与上年持平。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产值看,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692万元,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98083万元,增长4.5%;林业产值15661万元,增长4.8%;牧业产值196947万元,增长1.7%;渔业产值15987万元,增长6.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9014万元,增长13.6%,占农业总产值的2%。从增加值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5.0%;林业增加值1.12万元,增长4.8%;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1.0%;渔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62亿元,增长13.0%。农业经济结构由2016年的52.7:4.5:36.4:4.1:2.3:1.9调整为2017年的52.9:4.3:36.3:4.1:2.4,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传统农业向高新农业转变。

农业绿色发展持续给力。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主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达30.6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07%;农膜回收利用率提高2%,达89%。省级安全例行监测抽检任务完成率100% ,合格率100%,高毒高残农药管控覆盖率达100%。

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建高标准农田3.46万亩;维修改造机电提灌站16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57.5%,良种覆盖率达96%。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落实率100%,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完成100%。

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达97%,数据汇交率达100%。在蓬莱镇七桥村、玉峰镇玉印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改试点。培育省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在贫困村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2家,农民合作社36个。

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新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1个,休闲农业专业村1个,主题公园1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3个,成功申报绿色食品6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23个、培育农产品品牌6个。已完成“信息进村入户益农合作社”建设1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拉动经济增长4.57个百分点。2017年年末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户,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52.9亿元,增长22.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0%,有力支撑了大英经济较快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我县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291.6万元,增长26.7%,占规上工业的总产值2.8%;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37457万元,增长20.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3.3%。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其增速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表明我县工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突破。

建筑行业高位增长。2017年,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9.9%,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拉动经济增长0.73个百分点。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9户,实现建筑业产值63.56亿元,增长40.6%;拥有资质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23个,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43.65万平方米,增长35.6%。房地产、建筑业对GDP核算具有较强支撑。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11亿元,增长9.0%,其中建安工程投资169.25亿元,增长17.8%。按行业分,房地产开发投资17.02亿元,增长114.9%;其他非工投资104.86亿元,下降3.2% ;工业投资78.23亿元,增长39.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93亿元,增长1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8.50亿元,增长16.3%,占全社会投资的39.2%,较上年底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工业投资78.23亿元,增长1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09%,超过上年水平;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9.68亿元,增长-1%,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54.8%。

五、贸经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8亿元,同比增长1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47亿元,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11亿元,增长10.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4.65亿元,增长13.7%;餐饮收入8.93亿元,增长8.5%。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7.31亿元,降低1.2%;零售业零售额47.17亿元,增长16.3%;住宿业零售额1.37亿元,增长19.4%;餐饮业零售额7.73亿元,增长7.2%。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6.5%;化妆品类增长18.6%;金银珠宝类增长19.7%,日用品类增长53.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1.6%;书报杂志类增长51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8%;中西药品类增长28.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7%;通讯器材类增长25.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7%;汽车类增长28.5%。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4%。

六、旅游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8.67亿元,增长20.1%;接待旅客人数1119.6万人,增长28.4%。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大英经济的新亮点。

2017年,我县以落地式营销为旅游工作为主,采取“公司+旅行社+农户”模式,策划举办了桃花美食节,带动乡村旅游增收约100万余元,并组织两次贵阳旅游专列游大英活动,发送旅客1600余人次。本年度,我县重项目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中国死海提升工程,实现中国死海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浪漫地中海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卓筒井大遗址公园规划落地。目前,已完成了卓筒井大遗址公园规划,正在包装一批与卓筒井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关的重大旅游文化项目。

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实现较快发展。2017年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60198万吨公里,增长8.6%;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22519万人公里,下降14.9%。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445公里,等级公路14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公里。路通乡、通村率均达到100%,境内火车站个数2个。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亿元,增长12.5%,占GDP比重的3.95%,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4.10亿元,增长12.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5.1%,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0亿元,增长0.5%。

2017年末全县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5.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5%。各项贷款余额109.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8%,其中工业贷款28.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9%;农业贷款34.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商业贷款9.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0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7年末小学在校生人数26973人;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1622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3317人。2017年,为做好教育扶贫,免教科书资金 435.57万元,免作业本费 119.35万元,制定了公用经费分配方案,按标准拨付公用经费2718万元,政策落实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学生7994人次,资金469万元。拨付教育扶贫救助基金250万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950人。

目前,我县已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遂宁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39.5亿元。共组织聚能科技、飞亚动力、蜀泰化工等10家申报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新产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利实施、环境污染防治重点研发等各类科技项目15项,立项6项,获得618万元资金支持。

十、文体和广电

全年组织“我们的节日”元旦春节川剧专场、街道游演、义赠春联、广场音乐会等20余场;组织 “庆国庆、迎十九大” 全民共舞、经典诵读、全民健身、音乐会等系列文艺演出30余场。完成了全市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大英县首届桃花美食节、全市旅游发展产业大会、遂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艺演出任务。组织大家跳、大家唱、太极拳展示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次。 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县30周年、环境保护、反腐倡廉、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组织创作文艺作品27部,演出8部,出版1部,发表4部;组织文学艺术培训活动6次、创作采风交流5次。县体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接待群众共计21.7万余人次。完成了23个基层服务点资源平台建设。

十一、卫生和社会保障

医疗和疾控事业全面进步。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10个,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95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058人,执业医师771人。争取项目资金1.45亿元,完成100%。创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建立中医诊疗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10个,村卫生室各配备0.5万余元的中医诊疗设备一套,打造中医角15个,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5期100名,评选名中医10名,遴选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6人,培养学术继承人12名。全年出生人口5391人,出生率10.37‰;死亡人口3207人,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4.22‰,符合政策生育率98.81%。出生性别比105.76%,生育登记4079对,综合避孕节育率88.5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协查率100%,及时率98%。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底,城镇新增就业5124人,帮助“4050”等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办理失业登记580人,其中农村户口20人,办理就业登记5590人,农村户口115人,就业困难对象审核认定了335人;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实名制登记录入系统65490人。创业培训11期,348人;技能培训35期,1120人;补贴资金134.4万元;岗位提升培训1710人,补贴资金68.4万元。举办招聘会12期(其中: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 5 期),参与企业累计达17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 5500多个,现场报名3448人,企业用工 450 人;“9+3”藏区毕业生就业安置累计达57人,实现初次就业率95%以上;高校毕业生报到1006人,保管高校毕业生档案10151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257人,总参保人数达到73673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31019.95万元(其中:当期征缴收入14765.57万元,补缴16043.22万元,清欠211.16万元),基本养老金支出68048.43万元(其中离退休费待遇支出66380.87万元,死亡丧葬费支出1042.56万元,代发森工费用625万元);工伤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13638人,征收工伤保险费325.8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48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462人,征收生育保险费38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40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7000人,征收居民养老保险费达4780.2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9358人,征收失业保险费452.3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917人,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6793.15万元(其中:当期征缴收入5924万元,清欠869.15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87392人,征收居民医疗保险费7613.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参保人数达7437人,征收养老保险费12790.55万元,职业年金2714.61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今年以来,大英县坚持走城乡统筹路径,科学规划城乡布局,扩展控规覆盖面,优化总体布局,加快“多规融合”步伐,开展“多规融合”规划编制。启动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暨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规划编制,完成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及旧城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完成滨江北路、滨江南路、天星大道、环城路、采和大道快捷通道等14条城市道路的绿化环境、文化设施、景观升级改造;坚持把品质作为城乡建设的亮点,注重特色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双修”工作。深入挖掘新城文化特色,启动核心区城市设计;修补旧城功能,开展风貌专项整治;着重生态环境修复,重要街区、街景以及河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启动中心城区风貌整治规划和小溪河沿线环境提升景观设计。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5516万千瓦时,增长4.2%,其中工业用电量23291万千瓦时,增长0.8%。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8%。

全年水厂综合生产能力4.708万吨/日。城区供水管道80.148公里(DN90以上),用水户6.09万户,年供水量782.3万吨;乡镇供水主管道850公里,用水户数达3.31万户,年供水量410.63万吨。供气总量5378万立方米,其中民用气2112万立方米,用气户数65423户。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综合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行动,淘汰燃煤小锅炉22台41.78蒸吨,完成7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作,完成11家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完成14家砖瓦企业脱硫设施安装,有效治理锦泰石油化工、盛马化工、中腾能源等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严格管控秸秆焚烧,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0天,优良率89.4%。PM10平均浓度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4%。整治城区污水直排口30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达到80%且全部正常运行,启动实施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整治郪江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养殖企业,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58家,治理103家。郪江水环境质量较2016年明显改善,氨氮浓度同比降低30.7%,总磷浓度同比降低6.6%,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降低11.5%。实现化学需氧量消减1389.57吨,氨氮排放量消减70.0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86.3吨,氮氧化物消减11.61吨。

十三、人口资源、人民生活

辖区面积703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势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6%,平坝和台地占14%,平均海拔400米,相对高差266米。全县11个乡镇,336个村(含社区居委会),其中行政村299个,社区居委会37个。全县户籍人口54.4万人,常住人口48.45万人,城镇化率38.35%。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9元,增长8.8%;人均消费性支出18473元,增长12.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0元,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41元,增长8.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恩格尔系数达到31.6%,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35.7%。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公报中户籍人口、林业、渔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县公安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交运局、县金融办、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投促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文广新局、县卫计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和县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统计。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13: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大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县紧紧围绕“产业为魂、文旅为媒、效益为重、民生为本”的总体思路,突出“产业突破年、民生攻坚年”工作取向,大力推进“五大强县行动”,全县保持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3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7和0.7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48亿元,增长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拉动经济增长0.6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7亿元,增长8.9%,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达到65.7%,拉动经济增长5.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28亿元,增长1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6.5%,拉动经济增长2.2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6.6:61.4:22调整为17.2:55.2:27.6。其中第一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上年的18.8%提升到26.5%。

   民营经济拉动明显。2016年,全县拥有私营企业1653户,从业人员9075人;个体工商户10388户,从业人员17591人,其中本年新增登记1797户,从业人员3903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9.2亿元,增长8.3%,增长率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低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贡献达到61.7%,民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2.7%,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7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9.41万亩,增加0.2%;油料播种面积13.84万亩,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5.45万亩,下降2%。全年粮食总产量25.76万吨,同比增长0.6%;油料作物2.56万吨,增长2.6%;蔬菜10.76万吨,下降2.2%;全年生猪出栏52.96万头,下降3.9%;牛出栏5523头,增长3.8%;羊出栏7.16万只,增长1.7%;家禽出栏380.47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4.82万吨,下降2.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地位稳固。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产值看,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782万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87245万元,增长5.3%,林业产值15456万元,增长5.5%,牧业产值180360万元,增长2.4%,渔业产值15396万元,增长4.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8324万元,增长5.2%,占农业总产值的2%。从增加值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83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增加值12.56亿元,增长4.9%,林业增加值1.08万元,增长5.5%,牧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2.2%,渔业增加值0.97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55亿元,增长6.9%。农业经济结构由2015年的45.8:3.7:44.8:3.7:1.9调整为2016年的52.7:4.5:36.4:4.1:2.3,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传统农业向高新农业转变。

   农业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引进粮油新品种集中展示53个,推广粮油新品种12个,推广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水稻机插秧育秧及插秧、水稻直播、玉米增密覆膜移栽等实用技术8项。坚持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平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功能分区布局,着力优质水果、蔬菜、粮油、中药材、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蓬莱—玉峰—象山—智水—河边片区的优质粮油产业极为重点,新培育种粮大户10户,新增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0.8万亩;以蓬莱—卓筒井—河边片区的优质水果产业极为重点,新增柑桔种植面积0.25万亩,改良柑桔品种4个共计0.18万亩;以象山—蓬莱—隆盛—回马片区的绿色蔬菜产业极为重点,新增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0.6万亩。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以项目为支撑,有序推进粮油高产创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在河边建成油菜高产高效示范片1片,辐射带动了全县油菜增产2.96 %。通过田型调整、地力培肥、给排配套、陡改平以及修建机耕道,提升机械化作业等手段,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0万亩。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县新增耕种收农业机械990台套,中央资金结算进度达100%,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达5.2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4%,主要农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2%,年度提水保灌面积在10万亩以上。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新建沼气工程4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支撑强劲。2016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8.19亿元,增长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拉动经济增长4.85个百分点。本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淘汰退出规模工业6户,年末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户,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04.28亿元,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有力支撑了大英经济较快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我县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0278万元,增长35.6%,占全部工业的3.9%;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64696万元,增长21.2%,占全部工业的12.9%。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其增速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表明我县工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突破。

   建筑行业高位增长。2016年,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49亿元,增长9.3%,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拉动经济增长0.69个百分点。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8户,实现建筑业产值45.21亿元,增长24.7%;拥有资质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22个,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32.2万平方米,增长34.51%。房地产、建筑业对GDP核算具有较强支撑。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52亿元,增长12.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43.64亿元,增长15.1%。按行业分,房地产开发投资7.92亿元,增长101.1;其他非工投资104.33亿元,增长9.01%;工业投资67.26亿元,增长12.4%,技改投资54.01亿元,增长13.5%。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是全市唯一实现双正增长的县区。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50亿元,增长12.4%,占全社会投资的36.8%,较上年底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工业投资67.26亿元,增长1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65%,超过上年水平;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0.78亿元,增长12.5%,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60.36%。

五、贸  经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2亿元,同比增长13.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57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5亿元,增长13.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8.68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 7.64亿元,增长14.5%。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6.71亿元,增长12.9%;零售业零售额41.84亿元,增长13.0%;住宿业零售额1.16亿元,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6.61亿元,增长13.3%。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4.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化妆品类增长25.2%;金银珠宝类增长28.2%,日用品类增长25.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9.5%;书报杂志类增长1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2%;中西药品类增长26.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2%;通讯器材类增长19.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6%;汽车类增长18.9%。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4%,控制在4%以内。

六、旅  游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3.82亿元,同比增长27.8%;接待旅客人数871.3万人,同比增长9%。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大英经济的新亮点。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中国死海升级改造,积极打造“中国健康旅游养生”品牌,编制健康旅游养生规划,室内黑泥馆、漂浮馆内装方案正进一步优化完善。浪漫地中海项目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工程结束,启动核心区人造天空和泰坦尼克博物馆等装饰装修、景区入口建设;武船重工泰坦尼克项目组船体设备建造基本完成。军辉农场、恬园乡村、香薰花海等乡村旅游项目已建成对外开放,绿山微湖生态农庄项目正加快推进。

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实现较快发展。2016年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55428万吨公里,增长6.8%;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26457万人公里,下降15.4%。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445公里,等级公路14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公里。路通乡、通村率均达到100%,境内火车站个数2个。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亿元,增长21.2%,其中税收收入3.78亿元,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26亿元,增长2.1%。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6.1%,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02%,比上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

2016年末全县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1.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4.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各项贷款余额89.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工业贷款30.4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8%;农业贷款3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3%;商业贷款7.4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6年末小学生在校学生总数2605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1630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2820人。帮助1173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884万元,做好了503名已毕业学生本息304万元的催收工作。资助普通高中学生4444人次,金额362.32万元;资助公民办中职校学生733人,金额146万元。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4038人,金额174万元;免除中职校学生学费2638人,金额502万元。

   我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6亿元。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产学研合作协议达20项。实施创业大英行动,推进众创、众扶、众包、众筹等服务平台建设。大英县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已入驻大学生创业团队7家,其他创业团队17家,成功孵化企业6家。全县全年共申请专利25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4件。

十、文体和广电

   全年组织开展《大家跳》《大家唱》广场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活动的吸引力和群众参与度持续提高,将广场真正打造成了广大干部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平台、好去处,被群众誉为“没有围墙的剧场”。围绕大英本土文化题材、围绕脱贫攻坚等主题,组织创作发表文艺作品20部,创作排演各类文艺作品50余部,其中扶贫攻坚题材文艺作品3部,1部获国家级奖项,6部获省级奖项,9部获市级奖项,获奖比例居全市前列。尤其是组织参加全市第三届涪江文化艺术节,我县编排的全市首部多幕方言话剧《有事找村长》获优秀剧目奖,该剧导演获优秀导演奖,四个主演获个人表演奖。

   体育广电事业成效显著。组织参加四川省2016青少年锦标赛中获6金、9银、1铜。新闻外宣成效显著,大英电视台上送省台17条,上送市台播出256条,位居全市前列。

十一、卫生和社会保障

   医疗和疾控事业全面进步。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16个,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954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980人,执业医师774人。卫生计生行政许可6265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等专项行动,巡查176户(次),立案处罚11件,警告6户。全县出生人口481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2‰,符合政策生育率98.98%。

   截至2016年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33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2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7个,引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45人,发放高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210万元、创业补贴45万元,“9+3”藏区学生初次就业率100%,品牌培训、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等327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59个。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6万人,劳务收入28.5亿元。全县养老、工伤、生育三项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5万人次,征收保险费1.07亿元,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6.27亿元。参保人数6500人,征收572.27万元,支付137.27万元。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498716人,征收医疗保险费 3.16 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6500人,征收失业保险费572.27万元,支付失业保险待遇137.2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上调至每人每月75元。社保一卡通全覆盖,已发放社保卡103175张,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更加方便灵活。新老农保并保、退保33745人,老农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十二、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配套日趋完善。启动了1.7公里的老城滨江路景观提升工程建设,该项目将与郪江新城滨江路、湿地公园一同形成环状绿化带,不断提高城市品质。强调城市雨洪防御能力提升。实施蓬莱路雨水沟涵改造,建设郪江中路、郪江南路、红旗大道雨水管网8公里。强化污水治理建设。建设郪江新城污水干网、蓬莱路、老城滨江路等污水管网7.5公里,完成郪江新城污水过河工程,使郪江新城污水接入城市污水主管网,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建市政工程项目全部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元素,世行中调项目得到了世界银行海绵城市建设专家的肯定。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3675万千瓦时,增长3.9%,其中工业用电量23110万千瓦时,下降6.7%。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5.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6%。

   全年水厂综合生产能力3万吨/日,供水管道88955公里,用水户数达56701户,年供水量1022万立方米。供气总量2957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905万立方米,用气户数58677户。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第三批项目实施,切实加强指导,定期到现场督促项目实施镇乡加快建设进度,及时协调乡镇、项目施工单位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点20个,养殖大户粪污治理设施24套,总处理规模2050?m3/d;配置人力垃圾收集车27辆、村级机动三轮清运车11辆、垃圾桶50个。成功创建生态村40个,生态家园 100个。

十三、人口资源、人民生活

   辖区面积703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势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6%,平坝和台地占14%,平均海拔400米,相对高差266米。年末耕地面积317001亩,其中水田9082亩;旱地22270亩,森林覆盖率25.01%。全县11个乡镇,336个村(含社区居委会),其中行政村299个,社区居委会37个。全县总人口55.4万人,增长0.2%;其中乡村人口44.5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5.83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资源13.57万人,女性劳动力资源12.2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3.69万人,其中男性从业人员12.59万人,女性从业人员11.1万人。常住人口48.58万人,城镇化率3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7元,增长7.7%;人均消费性支出16494元,增长2.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6元,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26元,增长25.6%。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恩格尔系数达到36.4%,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39%。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6 17: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绝对破不了170。。。。盛马垮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6 19:5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遂宁市大英县的文旅项目:
一是加快推进中国死海提升工程,实现中国死海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浪漫地中海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卓筒井大遗址公园规划落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