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005|回复: 0

记遂宁日报社摄影部、外宣部主任钟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4 0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采访中的钟敏(熊文摄)
  铿锵镜语

  ——记遂宁日报社摄影部、外宣部主任钟敏

  他是一名战士,总是冲锋在新闻阵地的最前线;

  他是一名艺术家,一个个镜头完美呈现着不可复制的时代变迁瞬间;

  虽在部门负责,但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名一线记者,牢记着一名记者肩负的神圣使命。他就是遂宁日报社时政新闻中心摄影部、外宣部主任钟敏。

  ■记者 姚波

  十五年光阴,对于人生来说,不短不长。然而,对于需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激情的新闻行业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十五年砥砺,钟敏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等中央、省、市各级报、刊和国内网站发表作品2万余幅(组),获得全国、省级、市级新闻大奖160余个,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载。特别是,近几年《人民日报》采用其稿件更是年均在10篇以上。钟敏的新闻摄影作品《猪肉价格全国猛涨》夺得2008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奖,成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记者!

  省军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遂宁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遂宁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百佳新闻摄影记者——这些响亮的名衔,在钟敏看来,正是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而他用热情和汗水谱写的铿锵镜语,紧扣时政经济和民生脉搏,不仅深刻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各项建设成就,更反映了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新风尚、新动向,赢得了社会各级广泛好评,被誉为遂宁历史的鲜活记录者。

  十余年扎根基层,勤奋耕耘,被钟敏凝练成一句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凭借着对新闻事业、对摄影艺术的满腔热血,作为一名“老记”的钟敏,却时时把自己当做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

  好新闻在基层

  2006年,遂宁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从5月旱情出现伊始,一直到旱情最严重的8月,钟敏始终坚持深入灾区第一现场,冒酷暑,走田间,进乡村,入农户,足迹遍布干旱重灾区,几次中暑输液,晒脱一层皮也毫不退缩,拍摄了1000余张涉及遂宁旱情和抗旱减灾的新闻图片,有60余幅新闻照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路透社、美联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

  通过他的图片报道,遂宁的严重灾情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等中省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这组照片获得了当年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金奖。

  业内有句名言,新闻在哪里?新闻就在田间地头,就在街头巷尾,就在日常生活中间,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坐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来、拍不出来新闻的。虽然是遂宁日报社摄影部和外宣部负责人,但钟敏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一线记者,他坚持天天在基层跑新闻。

  镜头情牵民生

  受2006年四川、重庆特大干旱影响,2007年,生猪数量急剧下降,3、4月份,全国猪肉价格开始节节攀升。

  当时,遂宁市在2006年遭遇了百年罕见特大干旱后,又遭遇持续春旱,钟敏正忙于奔忙各区县乡镇拍旱情。此时,他妻子提醒,对猪肉价格问题应该多多关注。

  随后,他经常到各养殖大户了解情况,深夜到生猪屠宰企业拍摄宰杀生猪场景,上午又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拍摄市民购买猪肉的画面,拍摄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7月21日凌晨6时,钟敏拍到了市民抢购猪肉的生动一刻。

  钟敏对这一关系民生的猪肉价格猛涨问题,前后用了近半年时间,拍片超过千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组片子受到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20余位评委的高度评价,力压群雄,最终获得了2007年度“金镜头”经济类金奖。

  镜头是展示遂宁的窗口

  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再到即将成功创建成功国家绿化城市……近年来的遂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遂宁的美丽转身,成了钟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泉。

  近几年的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钟敏总是放弃休息,深入遂宁的中国死海、中国观音故里风景区等旅游景区采访,数百幅反映遂宁旅游盛况、和谐、爱心的新闻图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路透社、中国新闻社、《四川日报》等媒体在国内外刊、播发。

  中央电视台在网上看到由新华社播发的遂宁旅游火爆的消息后,派记者专程赶到遂宁连续采访报道。路透社播发的新闻图片,也吸引了大洋彼岸人们的眼球,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国游客纷至沓来到遂宁游览观光。

  通过钟敏的镜头,遂宁的知名度在海内外得到了提升,美誉度在海内外得到了提高。他用新闻摄影这种最直观、最有效的形式,把具有遂宁本地特Se的精彩亮点不断向国内国际主流媒体传播出去。有业内人士这样诙谐地说,钟敏的镜头就是遂宁的窗口。

  十余年来,钟敏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履历。从全国百佳摄影记者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遂宁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遂宁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直到成为《人民日报》人民图片网、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中国新闻社的签约摄影师,他不仅攀登着一座座人生的高峰,也面向全国、全世界,用自己的镜头语言,宣传他美丽的家乡——遂宁,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

  是记者也是战士

  “无冕之王”是社会大众给予记者的美誉,这也为记者提出了传播真相、弘扬真理的伟大使命,作为一名记者,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必将承受一切考验、克服一切困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钟敏主动请缨前往,成为遂宁第一个奔赴重灾区采访的新闻记者。

  身为预备役军官的钟敏,在交通、通讯、传输等采访条件异常恶劣的情况下,白天随部队进入震中地区,冒着余震不断、塌方、泥石流等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进行采访,晚上为了找网络发稿,往往辗转几十公里,并常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一次在映秀,钟敏席地敲打稿子,一个强余震将小凳上的手提电脑掀落在地,但他并没有退缩,拾起电脑继续写稿。

  在采访中,有一件事情令他记忆犹新:2008年5月15日凌晨,钟敏与预备役团医疗小分队一道,背上医疗器械、急救药品和为灾区群众准备的干粮和水,挺进北川震中腹地。他们一边抢救逃出来的伤员,一边帮助老弱病残村民转移。钟敏拍摄的一名四川预备役部队军官怀抱熟睡的婴儿从山上转移到安全地段的照片,当晚便被路透社向全球播发, 5月19日,《人民日报》以大画幅配诗歌在醒目位置刊发。这张照片已成为解放军抗震救灾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地震一年来,钟敏先后30余次奔赴北川、映秀、青川、都江堰、什邡、江油等重灾区,拍摄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新闻图片超过2万余幅,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防报》、《战旗报》、《四川日报》、《人民画报》、新华社、中新社、路透社、人民网、中国军网、中央电视台等发稿250余篇(幅),被国内外报刊台网转载1500余幅。

  永远站在第一线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就包括有新闻摄影记者。战争,灾难,哪里有突发新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如果你的新闻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新闻现场还不够近。”这一直成为钟敏严格要求自己的准绳。

  2004年8月3日11时许,遂宁市城区繁华闹市街头上演了一场只有在香港警匪片中才能看到的惊魂一幕:遂宁市刑警支队干警在追捕一名持枪越狱逃犯时,与该逃犯正面交锋,当地警方迅速调集400余武警、刑警、巡警、交警进行地毯式搜捕。钟敏闻讯火速赶到现场,手持相机与佩带冲锋枪、手枪的警察并肩战斗,拍摄了这次搜捕行动。

  当时拍摄这组照片时,钟敏心里也直打鼓:万一在搜捕中与这个持枪凶犯正面相遇怎么办?“即使他给我一枪,我也会毫不畏惧摁下快门将他定格在我的相机里!”回忆起那惊心动魄的时刻,钟敏如是说。当天,这组照片被新华社、人民网、新浪网、《华西都市报》等国内上百家媒体首页或头版刊发。

  这些新闻作品的背后,正是钟敏付出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很难想象,没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没有果断付出的决心,哪有如此之众的新闻硕果?!

  而钟敏平静地说,这一切源自于自己有一颗“记者的心”,头脑里装着大背景,眼睛盯着身边的事物变化,心系百姓,关注民生,用心去拍片……以国际专业摄影师的高水准要求自己,片子要不断求新、求变,绝对不能PS新闻照片,要不断超越自己,要向世界顶级摄影师看齐……这样的格言让钟敏时常自省。

  钟敏,就这样用自己的镜头忠实地诠释着一名职业记者应有的品质。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