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11月28日,由中国金融网联合中国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在北京举行。顺应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社会热点,本届年会主题定为“资本活市与城市产业升级”。众多专家学者齐聚纵论中国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将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获悉,在“第四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上传来喜讯,射洪县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市)区”殊荣。
经过不懈努力,射洪县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热情显著高涨。截至2009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46亿元,比年初增加9.45亿元,增长9.64%;全县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60.1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21.37%。
射洪概况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西近成都,南邻巴渝,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101.07万人。射洪县历史悠久,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和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近年来,射洪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风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目前,全县沱牌、美丰、银华3大工业城建设深入推进,食品、化工、家纺、机电配套、包装印刷、冶金建材6大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3家上市公司,79户规模以上企业,630家中小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体系已经形成。全县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8家,证券营业部2家,融资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金融体系较为完善。2009年,在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射洪县再次列入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位列55位,在四川29个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名列第9位。
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情况
射洪县作为遂宁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试点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采取“政府主导协调,人行策划推动,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和积极协作”的创建模式,以“构建诚信射洪”为切入点,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工作,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统一思想、明确创建目的
一是明确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2008年射洪县正式启动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县政府出台了射洪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三年(2008年—2010年)规划,提出了“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中介、诚信执法、诚信金融、诚信社会”六个分解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及步骤,准备用3年时间将射洪建设成社会诚信度高、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高、地区和企业信用等级高、金融债权维护和处置效率高、金融资产质量与服务内容不断优化的城市,达到“创建诚信射洪、打造资金磁场”的目的。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舆论为先导,以“共建诚信和谐射洪”为主题,充分利用电视台、广告牌位、信用网站等新闻媒体和通过电视讲话、街头宣传、标语、有奖知识竞赛等手段,形成综合宣传攻势,使创建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为我县创建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和打下广泛的社会基础。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全县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意义及创建的相关法规、政策有所了解,真正认识到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关心和支持金融工作。通过宣传引导,也使诚信知识、信用文化、金融知识、金融法律法规在全县得到普及。使金融机构增强风险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开展依法合规经营,牢固树立经济金融共荣互赢观念;使企事业单位真正意识到诚信是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的身份证,是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产;使社会公众真正懂得诚实是立世之根本,守信是为人之正道。
(二)完善制度,提供政策支撑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各职能部门、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共同参与,只有多部门、各方面通力合作,密切协调和配合,才能使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并始终保持活力。为此,县政府从我县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社会状况、市场运行环境等实情出发,制定了《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射洪县逃废金融债务认定与惩戒办法(试行)》、《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对口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实施意见》、《创建试点信用社区实施意见》、《惩戒金融失信行为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关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三)构建机制,保证创建顺利
一是构建良好协调的工作机制。地方政府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核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了射洪县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挂帅,金融办、人行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从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通报制度,将建设工作目标任务量化分解纳入对各乡镇和部门的目标考核管理。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目标办对各乡镇、部门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单位建设推动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保障工作合力的形成。三是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沟通机制。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规划和工作措施,协调成员单位共同解决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分析我县经济金融形势,并提出具体措施,推动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四)采取措施,寻求重点突破
一是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整治。一方面,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把对金融生态的保护作为对企业、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凡选废金融债务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干部建议实施“三停三不”政策,即:停岗、停职、停薪,不提拔、小调动、不评职等。金融部门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作用,对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部门进行监控,对破坏严重的实行黄牌譬示,直至进行停开户、停贷款、停结算的制裁。另一方面,强化中介服务环境建设,以纠正乱执业、乱收费为重点,严厉整顿做假帐、出具假证、假报告,提供虚假信息,超标准收费的违规行为,2008年全面开展诚信中介评选活动,规范中介行为,强化公共服务,为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业强县、招商引资提供良好服务。二是大力开展“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活动,“红名单”企业经公示后由政府予以确认,并给予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奖励,大大提高了“红名单”企业含金量和公信度。同时,加大对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对个别失信企业实施惩戒措施,以此助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开展银行不良贷款的清理工作,对金融机构的逾期贷款,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分析原因,制定还贷方案,并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筹款还贷,以资抵债,贷款重组等方式化解贷款风险和矛盾,以维护我县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收集整理项目融资需求,并在第一时间向金融机构推荐,协调金融机构全力介入项目前期工作,根据贷款标准和条件完善项目内容;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资金监管,规避贷款风险。五是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和重大项目融资,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适当奖励,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新形成的呆坏帐损失,县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金融机构补偿。
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县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地方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明显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热情显著高涨。截至2009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46亿元,比年初增加9.45亿元,增长9.64%;全县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60.1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21.37%。沱牌、美丰二家企业除首次发行股票外,在资本市场均实现了两次再融资。其中,2006年美丰股份发行短期融资债券融资3亿元,2007年沱牌股份发行短期融资债券融资3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