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70|回复: 1

涪江号子:船工文化的时代回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0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涪江号子:船工文化的时代回响

  “嘿啦~~嗬~嗬~~,嘿啦~~嗬~嗬~~~~”

  徐信雄,涪江号子的传承人之一。79岁的他迄今仍然生活在涪江的边上。聆听滔滔的江水声,看看奔流的江水,是他每日的习惯。虽然江中不再有货船航行,不再有涪江号子的呐喊,但徐信雄总会在这样的聆听与静观中,缅怀那个已经离去,但并不遥远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他,是那么年轻。上绵阳、下重庆,在涪江号子激荡的呐喊中,他的身上仿佛有用不尽的力量,心中也充满了说不完的豪情——

  船工

  与命运抗争的战士

  出生在涪江边的徐信雄,涪江号子的呐喊便是他幼时的摇篮曲。跟着船工的脚步与激荡的号子,在涪江边奔跑,便是他最幸福的童年。

  然而,在徐信雄8岁那年,父亲的去世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徐信雄14岁时,在邻居的帮助下,开始了他的船工生涯,开始了他与命运的抗争。

  船工拉纤,往往是在货船逆流或遇到险滩的时候。那是在与自然进行搏斗,在这样的搏斗中,货物得以在涪江沿线,乃至长江的各个城市间流通。也正是涪江船工一代代的搏斗,才带来了涪江沿岸的繁荣。这样的搏斗总有着涪江号子的激越与不屈,而这也塑造了船工坚毅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让徐信雄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坚持了下来。

  号子

  激情岁月的回响

  “当时遂宁是大码头,有1000多号船,船工们常常到嘉陵江、曲江流域劳作,涪江号子也远近闻名。”徐信雄说。

  涪江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涪江边,漂泊在河船上,他们了解涪江的一草一木、一滩一湾。在穿恶浪、踏险滩的生活中,船工们创作出了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涪江号子。而由于航运发达,作为西南地区重要中转站的遂宁,常常有外地的船工到此,本地船工也会将外来的号子化为涪江号子的一部分,因此更丰富了涪江号子的内涵。

  徐信雄介绍,从起锚、拉桅到摇橹、拉纤和出舱扛粮,船工们的每一项劳动过程,都有号子伴奏。这些号子由号子工领唱,众船工合唱,节奏雄浑辽阔,句式简洁明快,前后呼应,体现出船工们豪迈乐观的性格。

  在涪江边上,徐信雄再次吼起了涪江号子,在广阔的江面上,号子与江水声在激荡,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激情的水上航运时代。

  绝响

  没有阵地的号子将向何方?

  没了船,就没了船工号子生存的阵地,没了船工,就没了传工号子传承的载体。眼前的徐信雄已是步履蹒跚,在会唱涪江号子的老船工中,徐信雄算是年轻的一位。而年龄最大的老船工已过百岁,已经无法再唱起让他激情澎湃的号子。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若干年以后,涪江号子将跟随着水上航运时代的终结而逐渐消失。但能被列入“非遗”项目,或将使它的消亡时间推后,甚或在某一天还可以在剧场内再次听到从前在涪江边回荡的号子,这或许能为后人弥补一些遗憾。

  (实习记者 杨月梅 记者 周一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2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了涪江晚渡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