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作者:克而瑞地产研究
* X# U4 y" v# ^; T$ Y9 Y+ I导语
. J0 Z* z8 B4 r; \6 m. B现房销售制度的推行将是大势所趋,从长期来看对行业整体利大于弊,但转型期间必然承受一系列“阵痛”,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合力将转型期度过。
1 L2 B6 N* {3 m" x! F
* D& q, Q( P$ D◎ 文 / 谢杨春、吴嘉茗
5 d) [2 z( W! _■■■
8 y; n5 g/ S6 d' k. \1月15日,随着郑州郑东新区北龙湖地块成交,郑州的首宗现房销售试点地块落地,而实际上“现房销售”自2023年初以来便在多个省、市住建部工作会议或通知中被提及。整体来看,现房销售制度未来将成大势,且长期以来将利大于弊。6 |# u# R" c3 J, L$ k, \7 k _0 @
- j4 ^: j6 z$ `1 \& R# g
01
& c/ q1 L+ W% t# `# |7 g& i6 H3 c& P* }5 m& C; r
从“抑制土地过热”到“维稳市场信心”2 i; {8 S; I0 m
2023年下半年以来超10城提出现房销售
N2 t1 I8 X7 k ^* _
9 u; K6 q$ q& e8 ]: ^- w1 S. k2023年8月份,河南省住建部已经提出以郑州、开封作为试点城市,积极探索现房销售。直至今年1月份,郑州成功出让首宗现房销售试点地块,也是今年郑州成交的第一宗纯住宅地块,地块位于郑州传统改善/高端住宅板块北龙湖,由本土房企河南海义和郑东新区管委会联合拿下,溢价率36%,总价7.9亿元,楼板价11428元/平方米。事实上,现房销售在土地市场中早已屡见不鲜。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早在2015年左右已出现个别现房销售的地块,而在上一轮市场上行周期中,苏州、杭州等城市也试图通过“现房销售”控制土地市场过热的势态,推行集中供地以来,北京更是出让过多宗竞现房销售的地块。2023年后在“保交付”压力下,住建部在年初工作会议中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进行现房销售试点,随后山东、安徽、四川、河南等多省市都在工作会议中提及现房销售试点,且政策颗粒度逐渐从省细化至市、甚至个别区域:例如河南试点城市为郑州、开封,山西试点城市为晋城市、湖南试点城市为长沙市,2023年9月,雄安新区取消了商品房预售制度,成为继海南后第二个进行全面现房销售的地区。仅2023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0个省/市通过会议或各类通知,提出关于现房销售推进的有关措施,部分地区如成都已经出台了较为具体的细则。此外大部分地区采取的鼓励措施,以税收优惠、缓缴配套设施费、鼓励金融机构给予贷款等为主。从现房销售政策本身而言,已经由过去上涨行情中作为抑制土地市场过热的手段,逐渐演变成行业出清阶段“保交付”、维稳市场信心和购房预期的重要抓手,也是房住不炒之下长效机制的一种体现。) G8 |+ o4 ~4 _& Q C
0 v0 t0 t0 q- Y" {. J
. F. l t& F0 B! p
02
* e c0 E9 ^4 Z1 [( F/ d0 i# [0 s& W; ^6 k! S! c
现房销售试点地块多为央国企所拿4 y4 ^+ c# ?6 \
地块本身预留盈利空间大
2 `( T; i$ f- ]' `% x
w5 C% u5 s+ [2 o为了更直观的探究现房销售的情况,我们以北京为例,作为各大龙头房企、规模房企的战略重地,北京土地市场热度横向对比一直居高不下。且从2021年集中供地开始,便将“竞现房销售”作为控制土地市场热度的手段之一,也是目前现房销售地块最多的城市。据cric统计,从2021年至今北京共有13宗含宅地块中含有现房销售的部分,按照现房销售建面所占地块总建面的比例来看,现房销售比例主要分布在10%-50%之间,仅有2021年12月出让的朝阳区劲松地块需要全现房销售。整体来看,北京的现房销售项目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4 I& Q2 Z# P* }2 o, L- Q
项目位置较优或配套完善,属于优质核心土地资源。“竞现房”作为土地竞拍达到最高限价后的控制方式,基本仅有优质土地资源能够到达熔断价后到达这一环节,因此大多数现房项目分布于朝阳区、海淀区这两个重点区域,而昌平区高教园区地块、丰台区造甲村地块等周围也配套完善、或已有浓厚居住氛围。拿地企业以国央企为主。由于北京土地总价较高,自带一定的进入门槛,加上现房销售的条件后,对拿地房企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北京13宗现房销售项目的竞得人中,仅有懋源控股一家民企,其余拿地房企均为央国企或有国资背景的企业。预留盈利空间较高。现房销售无疑拉长了项目的回款周期,在以“高周转”为核心的房地产行业中将会大大影响房企的盈利,因此这些现房销售项目均从销售指导价方面保持了较高的空间:例如全部现房销售的朝阳区劲松地块,销售指导价106600元/平方米,与楼板价之间有7.8万元/平方米的价差,地价房价比低至0.27。此外大部分含现房销售的地块,房价与地价之间都有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价差,留足了相对充裕的盈利空间,也给打造好的产品预留了足够空间。7 ^" u6 P: Z/ q: T$ h
) Q" {7 N/ L t4 \8 c7 s9 r$ A
7 ?; v P7 U) m1 Z
6 J, C4 E8 T- r! V
03, O# N! I# {0 }1 r* x3 I4 o V
1 p8 _ v4 Y s$ V& [/ s/ P/ l) R
入市周期长市场波动影响显著
/ S( f5 |1 n, l6 j7 k8 E现房项目销售喜忧参半* a) G. `& {+ Y+ @" s
" C- F- Y z! _- G除了近几年集中供地中不少城市已“竞现房”作为控制土拍热度的方式以外,上海、深圳更早率先已有个别地块进行了现房销售的试点,例如上海黄埔区五里桥街道104街坊39/1宗地以及深圳龙华新区A816-0060地块,均要求全部以现房销售,目前两个地块项目均已入市,具体销售情况有所不同:上海廿八尊项目总体量较小,总建面仅9639平方米,共规划28户,一次性推出并开盘当天认购率达到71%,后续也基本没有销售压力,迅速售罄,但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经历了6年时间,开发周期较长。深圳龙华金茂府体量达到14.6万平方米,共规划1326户,2019年11月首次开盘推出220套,认购率为73%。但由于拿地时2016年,市场正处于上一轮上行周期中,预期较好,开盘时2019年末,深圳处于楼市高热状态。但后续又出台了限购限贷加码政策、推出二手房参考价政策等,导致后期项目销售受到较大的影响。总体来看,现房项目的销售上存在诸多优势,例如所见即所得、购房者的主动性增强,以及与周边期房项目相比能够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两大痛点:一是拿地至开盘时间过长,项目回款速度慢;二是在较长的建设周期中,外部市场环境或将出现较大的变化,与拿地阶段的研判可能有较大出入。. S7 h% X0 e0 w0 w9 x) e1 ^* p% c
1 ?9 N& |: h' u2 L) u8 } \( W) D2 Q- v! A+ i4 _: I) m9 b, ~8 g
04
2 P9 `3 V9 S) R0 y
! e6 Z, z% A- u7 s3 K: b: b短期“阵痛”难改长期推进趋势
- t: z& v* K5 A9 N6 D' _) E高端/改善项目更适合作为试点
8 a$ z( x$ c& G2 H4 O3 f# H; O5 k ?- C n
长期以来,期房预售制度下房地产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规范化的开发流程,在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房企都以期房预售为基本出发点,现房销售制度的推行,无疑将对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政府端来看,有两大方面值得考虑:一是推行现房销售制度在短期内可能将对企业的拿地产生负面影响,市场下行周期中叠加现房销售要求将进一步影响房企投资积极性,土地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另外推行现房销售制度需要更多激励方式相匹配,目前实施的税收优惠、缓缴配套设施费、贷款利率优惠等刺激力度可能不足。从市场端来看,现房销售制度能够明显降低交付风险,也对一手房重新占领市场份额有促进作用,同一区域内的现房项目销售优势将明显大于期房销售项目;另外在目前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现房销售有利于提升购房者的信任度和主动性;此外现房销售将拉长项目的入市供应周期,有助于改善目前供过于求的整体情况。具体项目来看,城市核心区域的豪宅/高端项目较为适合作为试点项目推行。从企业端来看,现房销售制度对两类企业相对更加“友好”,一类是运营实力与资金实力并重的国央企,第二类则是在过去一轮上升周期中并未高速扩张、杠杆率可控、专注地方市场的“小而美”开发商。
$ c, X$ w5 z' W( Q1 i& I1 m. L9 S总体来看,现房销售制度的推行将是大势所趋,从长期来看对行业整体利大于弊,但转型期间必然承受一系列“阵痛”,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合力将转型期度过。现房销售制度的推行难以快速、全面铺开,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试行,且需要实力强劲的国央企作为表率,而其他的民企和中小房企也需要尽快转换思路,适应未来新制度下的运营方式的转变。排版 | Jenny* q9 p$ n6 ?# c
3 _, y! a: \3 s更多观点研报4 Z9 x# Y. K0 h, f, c" z
+ O# x" S' w$ n4 H* D
观点
. M5 C( \9 F) I8 U; Z8 p7 E3 }' G( W全年销售、投资降幅收窄,预计2024仍维持底部震荡商票逾期放缓,52%持续逾期集中在出险房企建议进一步缩减供地计划,稳房市信心促供求平衡& G$ `( S3 }6 ~" B; B
/ p( c/ u6 |9 v月报企业 | 百强累计业绩同比降16.5%,谨慎投资贯穿全年 (2023年12月)$ Z' b; p' I9 q; d5 @7 p3 ?
并购 | 万达迎太盟入局,金地32.5亿出售深圳环湾城部分权益 (2023年12月)市场|12月小幅“翘尾”全年微降收官,1月预期季节性回落(2023年12月)8 a7 j+ ?2 x; ?- t
土地|年末成交规模翘尾,溢价率创2023年新低(2023年12月)- ^) d; i7 g9 J8 C5 G+ h
资本 | 全年融资规模同比减少30%,新增14家首次违约房企 (2023年12月)
) v+ t; Z7 L( T& j
# _; N4 [: G" ~3 D. O- h专题开工率不足三成,城投寻求合作能否走出困境?
4 w) `2 w/ Y% \+ W+ e, J; n+ U+ Z2023年度中国房地产总结与展望(全版)
4 B# m3 D& ~; j% f' H' D7 e
/ W* g' b( R( J4 G4 Q
, `! G& I. M" D# g0 J1 m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k$ n/ V) H2 Q5 D( Y+ S* [( v4 m* ?
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 {! n* D0 M) z8 [6 c2 A: F
4 }! h+ [. x+ \+ p- M/ y$ B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多谢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