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7 0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妻子还活着,那男人咚地跪在地上,向救出她妻子的工友们磕头表谢意。
……
随后,奉健拖着受伤的右脚和工友们继续穿梭于废墟间,参时与救援被困群众。“从早晨8时左右到下午3时,我们没有吃过一点东西。没办法呀,一是当时找不到东西吃,二是因为救人,没有时间吃……”“你们大概救了多少个人?”“前后可能救出了19个人吧。我们都是纯粹的农民工,文化不高,没有去特意记这些,反正看见被埋的就去救,别的也没去想啥子……”
献血不成
伤好后决心再来
16日,奉健搭乘老乡的车回到老家遂宁安居区。
21日上午,奉健带着对玉树受灾群众的牵挂,来到遂宁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
奉健说,由于右脚受了伤,不能继续在那里参与救援,确实感到很遗憾,但自己在玉树所经历的那场地震灾难始终难忘,特别是那里受灾群众总让人牵挂。“没有办法,回到遂宁了,不能在地震一线参与救援,就只有通过献血的方式,为玉树受灾群众尽点微薄之力,做一点小小的实事!”
采访中,奉健告诉记者,“5·12”地震时,他既捐了款又献了血,“今年刚到玉树就遭遇地震,没有挣到钱,所以只有为他们(玉树受灾群众)献点血,希望他们尽快好起来。”但被告知“带伤不能献血”时,这位28岁的小伙子带着失望离开了血站。23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获悉,他的脚伤正在治愈中,“等到伤好之后,我一定要为玉树人民献血!因为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深受感动
记者献血400毫升
奉健是一位普通憨厚的农民工,皮肤黝黑衣着朴实,他没有过多的语言。采访的闲聊中,本报记者多次被他的朴实话语感动得差点掉泪。于是,本报记者当场挽起衣袖,要求为玉树受灾群众献血400毫升。
说实话,因为种种原因,记者是第一次献血。开始心里还有些害怕,但献血之后并没有休息,又投入到了新的采访任务中,而且精神百倍,因为为玉树受灾群众献血之后的那种感觉真好!
(本报记者 杨国安 实习记者 杨月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