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5# 纯洁的少年
2 C. n. m4 l; g5 u, @
1 l4 n. \; P( j1 ~! S7 J, a' s, z8 I1 l
叭叭叭--- (这里代表掌声) 很感谢这位纯洁的少年, 废了自已的午休时间,拔冗回复。 潇洒以为, 少年在完全不了解作者创作时心境的情况下居然可以剖析得如此到位, 很是难得。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你的剖析,然后看看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 M# L1 M( y: t1 u8 A& q# c
# b6 \% O+ M( f1 ~& u/ |( G 潇洒故园花满溪, 的确是作者身处环境之境, 很久前,我在空间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乡下后门那条小溪, 数十年后迎来耄耋之年的我, 泪水 必会乘着逐波的花瓣朝着奈何桥下飘去. 很向往那种心境, 人无语,泪先流.... 每到花开季节必有鲜花垂下,欲至水中, 那样的画面,又是小溪两旁的花;花倒映到水里又似满溪的花;而这里,无论是小溪的花还是满溪的话都是实物, 我指的虚物, 却是如花满春殿的虚花。 这一阙,的确是令人费解,说到这里,你或许会明白些什么。
6 L1 b4 {, H# z
) r/ o C' x n- ]8 E8 s f; ` 一树花谢一树低 如你所述,的确是所见之景,而前三句,所言皆是实中有虚,因此我就不能直接的要求你按照我的描述来理解,毕竟那也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言归正传, 一树花谢一树低, 貌似不和谐,却也说得过去,在花季,一边花儿谢了,另一边又有新开的花压低了枝头, 因为那是个繁华的时代。 从来就不缺少鲜花.....
8 M) K! S# s% t# P! K$ y/ m 2 b9 d% K* L8 O
花不怜枝轻相逝, 少年兄改成了花不自怜轻相逝, 这一句,本来就是白话,无需要理解,然而即使一个字,一个词都会让人理解成不同的意思, 而我要表达的仍然是里面暗喻的成份。要知道花无百日红, 花开花谢本是自然现象,是必然,有心人却因为花谢而幽怨, 想不明白....觉得花儿是因为不怜爱树枝和轻易离别。
1 Q- Y* n6 Y& @ P+ l 9 Z/ @' @/ m, v; o# E+ d
人生何止三两枝, 本来我仍然要用溪花何止三两枝, 但我觉得, 这个时候应该用人生,前篇玖琳子不是说过吗?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许她也不相信我的故乡有如此美景。只是我有些时日没有回去了。是的,人生本来就不止三两枝。时间
Y; V7 `, h& u9 c
! b/ x$ e* G8 x: h2 |7 ]8 ^2 ^3 G再次感谢纯洁的少年,可以以回复超过我原文,这种情况已好久不见了时间苍促,未及细节,他日若得时之便利期与卿对坐,煮茶畅谈。/ M S( P" W5 s% o5 v
4 Z) R7 v. Z# |6 U3 _* t! d: J.....................我是分隔线......................................
6 t. ?1 h5 h) E8 s: q7 y# ` - d2 p4 Y# ^5 ~5 }8 u8 X% Z$ U
分析完字面意思,我仍然在茶香中等待, 期待有朋友把这首诗淋漓尽至的理解出来, 现正值创业时期,故没有大量的时候来思考和想这些诗词歌赋, 真得谢谢这场雨, 好雨知时节, 雨常有,而雨衫不常有。
! ^. p, G. r1 f2 ^ 有喜欢诗词的朋友如果不愿意在这里回帖,也可将理解发至657530@qq.com 与潇洒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