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 ^" v" d6 d; S$ p: G$ k8 P8 G# L4 [ 第十六条 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 i8 M- j" E' q! t: N! i- n2 r2 q
. |# O& t6 f9 A/ x* a. a# h 第十七条 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志。
3 k( u+ m5 l# q( D# d& A1 p
4 \5 T. H0 o* e+ C3 ]. n6 p 根据这一规定,交警隐蔽式拍照执法已经成为违规行为,自身不在,何以正人?9 V1 C7 M4 M& h4 T2 a4 |
% J( d4 T5 g3 l6 l: ? 交警隐蔽式执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车辆超速行驶等违规现象,但由于交警部门执法手段隐蔽、处罚缺少透明度,众多司机怨声载道,广大老百姓也议论纷纷,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损害执法者的执法形象和公信力。
r8 i+ z9 C% W# k* Y4 Y, ^+ |, Y' J$ U% ]
从本质上讲,交通违法处置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交警对司机每一次违法行为及时处罚,对司机也是一种警示教育。如果交警部门躲在暗处执法,不公布电子眼的具体位置与限速标准,或者长期不兑现处罚,诱导司机重复违法,以便收取罚款与滞纳金,这会导致交警部门的职能严重弱化、异化,对司机根本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完全变成了被交警部门进行罚款创收的依仗,这与立法的本意是完全违背的。/ _5 h- V% o# k$ S' K
$ x3 D) S4 G, T! _9 z. | 法律有3种功能:警示、教育和制裁。交警隐蔽执法则仅仅有制裁作用,没有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法律精神是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和行政执法公开原则是基本的法律原则,也是确保法制公正公平的首要原则,而隐蔽式执法恰恰是违背了最首要的“公开”原则。从这个角度上,交警隐蔽执法通过“毒树之果”取得的证据,应该永远排除在正当执法之外。
3 v2 L1 x* ] G+ A! f7 m7 s5 F6 R- B: _* {# ?0 ^
(注:毒树之果,是美国刑事诉讼中对某种证据所作的一个形象化的概括,意思是指以非法手段所获得的证据,这种证据往往被法庭所拒绝采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