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无非是硝烟弥漫,死伤无数……然而,在硝烟和伤亡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并至今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军事谜团,等待我们去揭开谜底。 ) _! G5 D5 y, V2 r) r* H6 c
- I( e* x& \8 d7 R! c. q3 J& N
8 S% @5 a8 ?5 ^8 t _% G% X( y6 d2 A
1、史前爆发过核大战?
3 ~/ B5 H0 C6 M$ m2 F! ~
6 V4 ? ?$ e0 L( k8 S* T" ]6 U L5 y8 o
印度古史诗《摩诃婆罗多》曾记载了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远古大战,战争的场面极为骇人听闻:“英勇的阿特瓦坦,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和狂风,使得地动山摇,河水沸腾,敌兵被瞬间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古尔卡向敌方发射了一个火球,它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冲天的烟火柱,其亮度犹 如一万个太阳……人畜皆被烧死,食物皆染毒素……” " r2 u, ^0 N- I% q) p+ @: T* c
A5 O9 t" G% _8 g' J: E |" n
4 q( F2 h: f' D; }: U4 o& I& B 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最长古诗作者的“带有诗意的夸张”。但是,当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许多学者突然领悟到:这首古诗的描述简直就是原子弹爆炸的目击记录! 2 q% n0 q6 {) j8 a
- N. i( M, G( n7 P s6 L
4 ?' e) v" `- O4 s 近来,考古学家在恒河上游发现了许多已经成为焦土的废墟,并且废墟中的岩石全部都粘合在一起。物理学告诉人们:无论是森林大火还是火山爆发,它们所产生的温度都无法使地球表面的岩石完全熔化、粘合,只有核爆炸才能达到这一温度。更令人惊奇的是,古战场的许多远古石制品居然全部被玻璃化了,这与当代核试验场才能见到的“玻璃石”如出一辙。
$ P9 o- ?' [5 |4 N# i& B4 ~! y5 f, y( {# E1 A8 l
0 d$ ]9 o: @# s9 p0 F+ v
前苏联核物理学家A·戈尔波斯基曾经在恒河上游发掘出一具远古印度人的遗骸。经过测定发现,这个古代人体内至今尚存有比常态高出50倍的放射性残遗物! + I' ^+ ?( o% W. ~4 R
- j/ I. X( T1 W/ f$ v; o, c. j! L3 K: W
2、汉朝收编过古罗马军团吗? 3 F0 |4 n" u" c& Y% p3 y; F6 s
0 } Y+ D- k7 i1 F& f, }
8 J$ q5 K3 O/ w/ E7 Q
公元前53年5月,罗马统帅克拉苏率远征军东征中亚的安息国。 & ]( K; v. W, W. k/ C
/ k1 Q+ c, j6 w
0 l: c s8 C% @, y 安息国骑兵将罗马兵引入荒漠深处,突然发动反攻,打了罗马骑兵一个措手不及。克拉苏战死沙场,其子率部下杀开一条血路,向东突围。一年后,他们神秘地消失在中国的西部境内。
$ n8 e( e1 L8 @$ F6 ? m; d) c5 n0 ^
6 M1 c7 b9 J, o# y+ H 1955年,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德效蹇在他的《古代中国的罗马城》一书中指出:这支罗马军团最终被汉朝军队击败并收编,汉将陈汤将他们安置在一个叫作“犁轩城”的城池。另外,澳大利亚学者戴维也经过考证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 |' ]' [1 S) f
/ ~$ G2 l/ h, t Z7 W; O1 e) `" h, G6 R/ A& {
1983年3月,中外学者在一张刚发现的、极为珍贵的公元前9年的古地图指引下,在甘肃永昌附近找到了史传曾居住过黄头发、蓝眼睛和高鼻子外国人的“遗址”。但它是否就是德效蹇在《古代中国的罗马城》一书中所描述的“犁轩城”呢?汉朝如果收编了罗马军团,并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一个“特区”,为何在中国的所有史书上都没有任何记载呢? . y# L& J! }& e& w
+ [8 u/ G8 J5 k5 J0 |
% S% G+ J1 W- m" s) w 3、这些军队为何突然失踪? 0 u ^3 d& s! T
0 f7 d- y) z9 Y/ K; h/ j" p! @, e
5 {$ }; R( _/ e) V
1945年12月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的泰勒中尉率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飞往佛罗里达海岸执行飞行训练任务,不久,塔台收到泰勒中尉的紧急呼叫:“我们迷路了……发现异常……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指引我们……我们钻进了大海,完了……”
+ \# S* o: X) V$ s
3 k/ K5 A! Z7 k3 C( E+ E, u! Z2 l( ]* C; C* W" [9 Y. X4 H
从第二天起,连续几个星期,美军动用300多架飞机、4艘军舰和几艘潜艇展开地毯式的搜寻,可是不但没有找到幸存者,甚至都没有发现一块儿飞机残片和一丁点儿油迹——泰勒中尉和他率领的那个飞行中队就这样从世界上奇迹般地消失了。
2 P6 J" J( Q1 @
& S1 V* p2 T7 N* K/ ~. T/ o& n' R0 b' Z! }6 J4 v
无独有偶,其它国家也曾屡屡发生军队集体失踪案:1711年,4000名西班牙士兵驻扎在派连尼山上等待援军。然而,第二天一早援军到达时,发现营内炉 火正旺,马匹、大炮全部都原封不动,而之前驻扎在这里的4000名士兵却全都无影无踪。1915年,在土耳其加里波里,一个团的美军正在翻越一个山岗,当地百姓亲眼看见他们走进山巅的云雾中,但云雾消散后,全团官兵也全部踪影全无,人们寻找数月,始终毫无结果。 2 b, L5 z) V9 W: {! v' t# Y4 h' U
/ F; {) Z- v/ x7 h9 S6 \ U5 Q) v# B; v" v4 r: M Q
以上三件失踪案均记录在西班牙、土耳其和美国军事史中。
8 W1 K9 v, k$ ~6 O7 H5 N8 a8 Z$ L/ Y+ E! K: m
4、罗斯福有意让日本偷袭珍珠港?
% v7 Q5 j7 T+ h
$ ^0 ]$ y. K( b9 e' y2 h$ G
. t* W) A. c& k7 {' s7 W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拂晓前,日本机动部队突然偷袭了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刻得到参众两院和全国军民的支持,决定对德、意、日宣战。
& v' w7 c& D; i8 M7 b) Y& J5 Y9 t! N2 A1 e9 O0 _) g
' w$ X4 S$ I2 j9 q n 战后,美国着名记者约翰·托兰在《丑事:珍珠港的内幕》中断言,罗斯福总统早已从被破译的日军无线电中得知:日军将偷袭珍珠港。但因为当时全美国都不愿意卷入欧亚战争中,所以罗斯福总统有意隐瞒了这份情报,故意让日军先下手,从而统一全国对日开战的决心。日军当年任偷袭珍珠港飞行部队总指挥的渊田津雄在他的《袭击珍珠港》一书中也持同样的看法,因为“罗斯福在12月7日会见中国大使胡适时说:我有一种预感,48小时内,将会发生不妙的事件!” # G6 E/ q- f7 y2 Q" l# }1 w
( z# X$ Q3 Z# z5 H. `" r& v8 {. ?0 E5 D9 t# i
那么,罗斯福总统真的把珍珠港这么多的先进飞机、军舰和几千官兵的生命拿去做诱饵来“激怒”美国人民,从而使美国参战吗? , E% U7 @# @" Z$ ?
7 R1 j. N2 K7 \, O7 }. Q5 P( B# B- W
$ T! ~ q3 K% L4 o g: ]
5、希特勒为何放走34万英法联军?
0 X3 H& `# p S* X! m+ L% W( B$ @7 l: n0 b( W( ]4 M
' ^ o5 ~5 P, `4 Y; m+ r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欧洲发动了“闪电战”,英法联军在十几天内溃不成军,撤至法国一个叫敦刻尔克的小三角地带。前是无边大海,后是德国追兵,即使背水一战,也难逃覆灭之灾。 ! n& Y2 u) Q! M5 Y( Q9 T( o+ |0 d
) n) R h/ e8 r. Q9 P" g/ i
, ]4 x- V; J7 T7 |5 a$ ] 但是,5月24日,希特勒居然下了一道谁也无法理解的命令:停止追击。因为他的这道命令,英法联军赢得了3天的宝贵时间,得以乘船逃离敦刻尔克。 - X, U* r' Y7 M+ { L+ L
# x: u5 d" ^' B. X! C0 k' [5 ~4 `9 K: a1 `8 M
希特勒为何要下令放走已成瓮中之鳖的英法联军呢?这成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谜。
3 S9 o$ k% D1 v% K
6 p5 X5 S" z% m7 t" s7 G% `- ]; w2 J6 v
# J2 f" y% a1 F 一种说法是:希特勒故意放走英军,是为了将来能顺利地与英国达成某种和谈协议;另一种说法是:德军空军司令戈林嫉妒陆军的战功,说服希特勒下令陆军停止追击,由他指挥空军来轰炸英法联军;还有一种说法是:敦刻尔克处于沼泽地,希特勒为避免陆军坦克部队的损失才下令放弃追击;最后一种说法是:希特勒的赌徒心理在作祟,他害怕赢得太多、太快反而会输,从而朝令夕改。究竟是怎么回事,大概只有希特勒本人清楚了。 " b) B1 Q6 }( ]/ |# g( x
! }3 A) V H1 \
$ x. x8 f7 r5 {8 E a7 a
7 ?; g% s/ T# J( N$ q' s& F8 G
6、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研制的? ) B+ `0 A( I# C; [( o% g- @
+ {2 R2 ]) d. K1 e9 N8 Y" D' I1 H8 \# P: R
军史界都认为,美国在1945年7月试爆的原子弹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但是,近年来,有专家根据解密不久的有关档案,认为苏联才是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国。
3 ~/ m# p0 r# f9 ?$ d, B& u
' [5 I/ b% L4 v& s, } e/ ?% ^9 i
1938年,斯大林得知德国正在试制原子弹,便下令在西伯利亚荒原中设置原子弹实验基地。1943年9月,他收到基地急电:将于9月10日在一个无人岛 上爆发第一颗原子弹。斯大林立即派马林科夫率高级军官前往。这颗原子弹很小,只有美国投在广岛原子弹1/10的当量。物理学家彼德尔萨克低估了它的威力, 在爆炸时没有进入混凝土掩体,因而成为原子弹爆炸的第一个受害者,尸体被炸得踪影全无。后来,苏联曾一度中断研制,直到1949年才爆炸了一颗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
) g @$ y5 a" x. @) t6 S6 G3 V) r% B1 U& r1 V+ m
9 U2 v5 e+ g) v9 k3 D 斯大林为何后来不再急于研制原子弹了?那次核爆炸前苏联军方为何一直秘而不宣?是确有其事还是仅仅是一种误传?
U' L9 w0 [7 q9 C# K4 T' |/ z) c
: f' J3 G( O! J* i; [8 l+ ~( K: _. m: Y, N* n8 M
7、伊拉克战机为何飞往敌国伊朗?
]8 V5 Z' |3 \0 N! \
, [! i- B& S% ~& N0 A; H. _6 h
- U7 q# X$ w) ] M$ i5 Q1 j: q 1991年,海湾战争中出现了一件怪事:1月26日,先后有100多架伊拉克先进战斗和轰炸机纷纷飞往早先打了8年战争的敌对国——伊朗。
d$ A' g* A8 X) `
/ P) U& X. [: S. w2 A. G ^6 P0 g/ @( q/ H3 y4 ~, T
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国军方的极大兴趣和种种猜测:一说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美国,伊拉克和伊朗摒弃前嫌,签订秘密合作协议,允许伊拉克飞机飞往伊朗,以免遭美军的摧毁,战后再归还伊拉克;二说是萨达姆无端处死了两名空军司令,一些伊军官兵不满,准备发动政变,但不料东窗事发,这些空军便纷纷驾机出逃伊朗,寻求避难;三说是伊拉克空军在遭到美军沉重打击后,极为害怕,于是临阵脱逃,开了小差…… 2 h. I% H" z) l4 n8 L
. _7 u. T! C& y9 E' Q
1 c" ]( I1 P7 p+ W- o
事发后,伊朗方面曾经表示,将在战后归还所有飞机和飞行员,但后来又变卦说这些飞机将作为两伊战争的赔偿,不再归还了。其中的内幕和奥妙,至今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