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线路160条 公交四通八达
■吴朝平 记者 王鸿 实习生 张良
编者按
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既是城市的骨架,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招商引资,产品远销,群众致富,经济发展,什么最关键?交通。
本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对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并联式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为推进我市“三个加快”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优先抓好民生交通工程建设,建设好群众最关心、最急需、受惠最明显的项目。强化与周边市州和其他地区的交通建设衔接,加快形成绵阳到各县市区的快速通道,积极推进以出境通道为重点的交通枢纽建设。
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的蓝图已现。我们与市内各县乡、省内各地市州,与国内各大城市的距离,会近点,再近点;与他们的连通,会快点,再快点!
本报上月曾刊发《打造枢纽之地 建设交通高地》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从今日起再次解读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农村公路、各县市(各市州)通道建设,欢迎亲爱的读者参与讨论(电话:2236485,www.su-long.com)。
“能不能把城市公交车开到白玉村,让更多市民坐着公交车到白玉村观光旅游。”昨(9)日,江油方水乡白玉村村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邓怀才接受采访时说,他还曾多次在人大代表会上提过这样的建议。对此,市公交公司总经理杨力回复:“按照我市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规划,以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为依托,缩短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是可以做到的。”
据悉,2009年-2012年,公交车发展规模将达到车辆1911标台(标准运营车辆台数),线路160条,营运里程11000公里,营运收入3.6亿元,客运量3.5亿人次。三年内完成城南(塘汛镇)、城东(仙海)、城西(磨家镇)、城北(龙门镇)的公共交通枢纽站。新增、改建城区400个人性化公交站台。
现状:不能适应城市发展
1979年,绵阳公交公司成立。当年,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是从老火车站(现火车货站)到文庙街,第一辆公交车是手推单门的松花江牌客车,第一个公交站台是电线杆上挂着一张铁皮板。回首城市公交,很多绵阳人记忆犹新。
涪城区丰谷镇的廖志强回忆说,1978年,他在绵阳读中学。看到城里有了公交车,特别稀奇。觉得那是城里人才能享受的交通工具。因为他每次回家都必须去挤又破又烂的农村小巴车。1979年,开通第一条城乡线路:城区到丰谷镇,就是如今的4路车。廖志强说,当时还不叫4路车,车辆和城里的公交车一样。为此,他还偷偷高兴了几天。从此后,他把每月回家一次的频率增加到每周回家一次。“城市公交的出现和发展给市民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绵阳公交公司拥有公交线路80多条,车辆800余台,职工近3000名,资产近3亿元。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连接涪城、游仙部分乡镇的公共交通体系,营运线网总长1350公里,日发班次5000余趟,年载客运量2亿人次,线路覆盖率90%以上。
廖志强说,他现在住在涪城区元通社区附近,离公交站点有一公里。所住小区以前是农村,如今已形成了集中的居住社区,但公交网络还没有普及到。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公交车行驶太慢,没有跟上快节奏的生活。
对此,杨力解释说,2000年以来,绵阳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但城市公交线路仍按(绵府发[1996]121号)文件执行,公交的发展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以至于包括白玉村、元通社区在内的很多新型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没有做好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
另外,拥堵也是影响城市公交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2000年我市在册登记的机动车为20万辆,2008年底已拥有45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已达124481辆)。而今明两年我市机动车的数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预计2009年将新增3万余辆,城市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目前全市机动车发展速度,以及参照国内外部分城市机动化平均水平,预测到2010年我市机动车将达到90余万辆。为了出行安全,公交车平均车速由原来的25公里/小时降到10至15公里/小时,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诉求:公交车何时开到农村
据统计,目前,绵阳城市公交城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郊区也已达90%以上。公交公司将以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为依托,分别开行涪城区、游仙区农村镇、乡、村区间公共汽车,并辐射连接中心城区和相邻其它村社,尽最大可能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听到这一消息,邓怀才很高兴,他也很想知道城市公交车何时能开到白玉村。
1998年,邓怀才带领村民种起水果,建立水果开发区,发展观光旅游,率先办起农家乐,把原本贫穷、落后的白玉村变成了富裕村。但在邓怀才看来,还有一些遗憾。
邓怀才说,尽管柏油公路已铺到了每家每户门口,但没有公交车通过。村民出行只能坐摩托车。城里的客人要来观光,只能自己开车。2002年,邓怀才第一次正式在绵阳市人代会上提出“把公交车开到白玉村”的建议。他认为,乡村要发展,交通必须便利。此后每年的人代会上,邓怀才都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但遗憾的是,城市公交车已开到了涪城区青义镇5大队,离白玉村中心仅3公里。
这样的遗憾在三台县永明镇也存在。村民谭树林说,离场镇不到3公里的农科区已开通了城市公交,但公交车就是不开到场镇上。就这3公里,让邓怀才和谭树林盼了好几年。
“规划滞后是绵阳城市公交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杨力说,从目前公交运输能力来看,完全能承担白玉村运输要求,但其中还涉及到交通区域划分问题。目前,城市公交已辐射到涪城区100%的乡村和游仙区85%的乡村,未来将向周边县区辐射。
未来:打造大交通体系
最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一辆辆崭新亮丽的新公交车穿梭在城区一些主要街道上,成了流动的亮丽风景……原来,为推动绵阳灾后重建,方便市民出行,建立良好交通秩序,绵阳公交已开始将“大公交”构想付诸实施,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提升公共汽车档次。如大手笔购进美观舒适的大巴车辆,修建多功能站台,新增多条线路等。
记者从《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绵阳)建设规划》中获悉,我市将全面打造“大交通”体系:加快绵阳火车客站灾后恢复重建和站前广场改造,打通临园路至剑门路南北通道,改造园通路通行条件,有机连接高新区、花园片区与园艺片区,形成人流、物流快速集散地;编制城市交通专项规划,解决城市交通堵点;合理分流过境车辆,加大城市堵点改造力度,完善城市建成区道路网络;结合绵阳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的要求,适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尤其是加快火车客站至机场段规划编制、实施,实现火车客站与机场零距离换乘、无缝隙联结,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结合城市拥堵现状,绵阳城市公交正在积极谋划引进快速公交系统。据悉,快速公交系统(BRT)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杨力说,在未来发展中,绵阳城市公交还会加强旅游专线建设。目前,我市已开通观光旅游专线7条,未来将在绵阳境内各旅游景点开通公交车旅游观光专线,实现集城市客运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主干线
1、城西枢纽站-磨家镇-永兴镇-火炬大厦-火车客站-科委立交桥-临园口-钟鼓楼-南山大桥-经开区-塘汛镇-城南枢纽站
2、城西枢纽站-磨家镇-永兴镇-飞云干道-保税区-飞机场-经开区-塘汛镇-城南枢纽站
3、城西枢纽站-磨家镇-永兴镇-火炬大厦-科创园-二桥-游仙镇-仙海-城东枢纽站
4、城南枢纽站-塘汛镇-经开区-御营坝-安昌桥-科委立交桥-金柱园-圣水-青义镇-龙门镇-城北枢纽站
5、城南枢纽站-塘汛镇-小枧镇-沈家坝-博物馆-游仙镇-仙海-城东枢纽站
6、城南枢纽站-塘汛镇-经开区-御营坝-洞天-火车客站
7、城北枢纽站-龙门镇-青义镇-科创园-火炬大厦-火车客站-飞机场-城南枢纽站
8、城北枢纽站-龙门镇-石马镇-仙海-城东枢纽站
9、火炬大厦-火车客站-临园口-东方红大桥-博物馆
10、城南枢纽站-塘汛镇-小枧镇-沈家坝-东街-临园口-剑南路西段-科创园
11、城南枢纽站-塘汛镇-飞机场-吴家镇-御营坝-火车客站
|
|